APP下载

论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构想

2014-08-15王盼盼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私有制恩格斯生产力

王盼盼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0046)

马克思恩格斯自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以来,一方面为无产阶级解放自身与解放全人类起着理论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受到资本主义及空想主义者的攻击和歪曲。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和本质的构想,对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论述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时坚持的原则

(一)反对为未来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建设规定具体细节

“社会主义”一词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早在19世纪20至30年代就已经出现,而且这个词在起初的含义也是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直到马克思1842年10月15日写《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以及恩格斯1843年写《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一文,使用“社会主义”一词时,才赋予了科学的含义。从此以后,作为思潮的名称,“社会主义”通常是指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即关于消灭一切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1.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马克思之前的社会主义是空想的社会主义,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生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对立关系,看到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无产阶级的悲惨的生活状况,开始对社会进行思考,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希望建立一个人人幸福、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他们对未来的理想社会进行了详细的文字描述,提出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不能真正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的作用,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他们把社会主义的实现仅仅寄托于理想中,或者以手工工场为原型,或者以农村公社为原型,或者以大工厂为原型来对社会主义进行完美的详细勾勒,来设计未来社会蓝图。

2.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只做一般性的原则概括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反对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制度做出先验的预言。1881年,马克思在回答纽文胡斯提出的问题时,曾明确指出未来某个时刻应该做什么,要由生活在其中的特定的历史环境所决定。这就是说,凭空想来构筑将来的社会主义大厦是不切实际的,是乌托邦。将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到底是什么样子,只有生活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才能知道。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他们的任务只是揭示历史发展的趋势,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只能取决于各国人民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探索和实践。未经过实践而设计的任何理想蓝图只是纯粹的幻想。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不同于乌托邦主义者

1.乌托邦式的实现道路

在实现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希望通过建立共产主义移民区来实现新社会的尝试,如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 214公顷土地,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他们还希望通过和平宣传来实现社会主义,靠资本主义国家帮助来实现社会主义,如建立“国家工场”。历史实践证明,这些空想社会主义的道路都是走不通的。任何想在资本主义的剥削统治下,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资本主义当然是不能容忍的,它更不可能来帮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马克思恩格斯坚持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和参加工人运动的过程中,在与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等空想社会主义流派的论战和较量中,越来越坚定地确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马克思早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就要求从矛盾中去理解现存世界的基础并加以改变。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说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1]48

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旧事物往往不会甘心被消灭,必然会竭力维护自身的存在,并进行反扑,因此新事物要想取代旧事物就必须与之进行斗争。社会主义新事物战胜资本主义旧事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资本主义必然会进行抵抗,加上资本主义势力强大,旧的东西尚未完全消亡,社会主义的实现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依靠广大的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才能最终完成,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针对那些改良主义者提出的和平进入社会主义、依靠资本主义国家的帮助逐步进入社会主义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他们的小资产阶级的本质,他们的主张实际上要么是维护小私有制,要么是空想的平均主义,要么是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等,这些思想对真正实现社会主义都是有害的。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无产阶级革命的作用,无产阶级革命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实现社会主义的唯一道路。

(三)反对教条地复制一国的经验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学习它的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是站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的,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他们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最终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他们认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要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范围内首先取得胜利,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又看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尚未完全发挥出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还将继续。到了19世纪50年代,他们开始研究东方,并设想东方落后国家将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直到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革命形势发生了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这些新变化提出了经济不发达的东方国家有可能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当时俄国有很普遍的村社,俄国国内有利用村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争论。马克思恩格斯在仔细研究了俄国人们的精神状况、村社的状况及当时俄国的国内外环境之后,1881年,马克思在给査苏利奇的复信中指出,在一定条件下,俄国能够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不过马克思恩格斯同时指出,这种跨越不是凭主观意志的创造的,而是有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的。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坚信一定的措施要在一定的环境中实行,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不同国情必然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历史也深刻地证明了这一原则,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灵活地改变社会主义措施,不能因时因地地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

(四)未来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社会形态的转变主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的相互作用里面包含有各种复杂的因素,因此社会形态的变更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共产主义的实现也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都是在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斗争后才得以建立的。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3只有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再相适应时,新的社会形态才会形成,而在这个过程中,统治阶级在感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剧烈矛盾时会适时地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时变革将会被暂时地压制下去,只能等待新的矛盾到来。整个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就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中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又不同于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社会,后两者都是以一种私有制取代另一种私有制,而前者是要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这就使社会主义的任务更加艰巨。私有制取代私有制尚且长期而复杂,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并完全消灭私有制更是难上加难。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一般特征的构想

(一)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正确的世界观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在深入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逐步创立的科学的理论。马克思在对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后,提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与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社会形态的出现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基本矛盾决定的。当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不在适应在它内部逐步发展起来的新的生产力时,新的封建主义的社会形态就会取而代之;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主义和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作用的结果。在封建主义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满足不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最终,新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斩断了生产力发展的束缚,生产力迅速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创造出比以前几个世纪以来要多得多的生产力和财富。而资本主义不是最高的社会形态,它最终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社会主义将比资本主义创造出更高的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的。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之后,首要的事就是着手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说,社会主义社会产品极大丰富,“达到既可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又有剩余去增加社会资本和进一步发展生产力”[1]218。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是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增加的社会,而且它的巩固和发展也要靠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来作为保障。

(二)社会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一定的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过程中,发现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发现了资本主义的基础就是私有制。早在马克思之前,就有很多思想家发现了私有制,并提出了废除私有制的主张。资本主义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实行的是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分配制度,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彼此隔绝、对立,并出现人的“异化”。

而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人类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即社会主义社会中,则完全消除了私有制,而代之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全体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产品归全体人民所有,人与人在大社会生产中,彼此联系、共同劳动。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及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和指导,无产阶级的最终目标就是消灭私有制。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写道:“一切生产部门将由整个社会来管理,也就是说,为了公共的利益按照总的计划和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3]217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用“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综合的占有”[3]75来代替私有制,归根结底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生产成果自然的也归全体人民所有。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低级阶段,主要实行“按劳分配”,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他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所以,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以后,从社会领取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他给予社会的,就是他的个人的劳动量。”[4]304而到了共产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劳动者得到了全面自由的发展,个人奴隶般的屈从于劳动分工的现象消失,人们不再为了谋生而不得不参加劳动,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生产力极度发展,社会财富极大丰富,这时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三)国家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非政治性的社会管理机构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剥削阶级统治被剥削阶级的工具,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主是统治阶级,它利用统治工具国家来压迫奴隶;在封建社会里,地主是统治阶级,他们通过建立封建国家来统治和压迫农民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主义是统治阶级,他们利用资本主义国家来对无产阶级进行剥削。这里,国家代表的是少数统治阶级的利益,是他们进行统治的残酷的工具。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国家是一个历史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产生,最终也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消亡。在人类进入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将不复存在。这是因为,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力量消灭旧的生产关系,而“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当阶级差别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手里的时候,公众的权利就失去了政治性质”[1]273,国家作为阶级压迫的工具将消亡。但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观点是完全不同于无政府主义的,无政府主义主张消灭国家,而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国家的消亡不等于取消社会的组织性。随着阶级统治的消失,政治意义上的国家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社会管理机构,这种社会管理机构是处理社会问题的,但它本身已经不在具有政治性质。“社会职能将失去其政治性质,而变为维护社会利益的简单的管理职能。”[3]554可见,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有组织的社会,是已经取消了国家这一政治概念的社会。

(四)人类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精神财富增加,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世间的一切都是人类活动产生的。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发展,社会的劳动分工也越来越明显,“个人本身完全屈从于分工”,而这种分工的屈从使他“变成片面的人,使他畸形发展,使他受到限制”[3]514。分工造成了人的“异化”,从而限制了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限制了人的创造能力。

在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分工将会被消灭,人们开始“转化为对那些异己力量的控制和自觉的驾驭”,开始自由地创造自己的生活。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片面履行职业活动的情况将会消除,“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1]37-38。一定的生产方式决定着一定的生活方式,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就说过:“当18世纪的农民和手工工场工人被吸引到大工业中以后,他们改变了自己的整个生活方式而完全成为另一种人,同样,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1]222-223这种新人将富有极大的热情和极大的创造力,为社会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已经是社会生活的需要,人们将从繁复的劳动生产中解放出来,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使得人们有可能在不同的领域从事创造性的活动,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使得每个人得到全面发展,并且是每个人的个性得以自由发展。

(五)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健康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着的,当然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也是紧密相连的。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得到快速发展,除了其解放了劳动力,有先进的管理方式之外,对自然环境利用的加强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工业革命的发生,人们对自然界的控制不断加强,加上资本盲目追求利润的本性和资本主义自由的经济政策,导致人们不顾后果、贪婪地向自然索取财富,造成环境的严重破坏。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工业区的河流和工场城市的空气的日益污染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一个后果[3]303-358。

而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环境是和谐发展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强调:“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的,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5]518在这里,恩格斯强调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充分认识了自然的发展规律,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规律来为人类造福,而避免对自然的破坏;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中,消灭了剥削制度,人们有计划地利用自然资源,“对原料生产进行共同的、果断的和有预见的控制”[6]137,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和开发新能源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甚至整个社会,一个民族,以至一切同时存在的社会加在一起,都不是土地所有者。他们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利用者,并且他们必须像好家长那样,把土地改良后传给后代。”[6]875在这里,马克思指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办法是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制度,实行公有制,按照自然规律,有计划地利用自然来发展人类社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任何人都不可能对它的样子做一个具体的详细的描述,马克思恩格斯自始至终都反对对未来社会主义做出具体的规定[7-10]。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历史发展的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并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做出构想,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立足于历史发展的实践中做出的结论,是科学的系统的理论,社会必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但他们始终认为发展的道路和将来的具体制度只有将来才知道,他们只是做出一般的构想,具体的特征和制度将留待工人阶级的逐步探索和实践,这是完全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的。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走向共产主义的道路上,每个历史时期都会出现各种具体的历史环境,这时就需要适时地做出不触动根本性质的调整,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阶段的划分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榜样。从列宁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我们都可以看出,社会主义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只有结合具体实际、国情,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的“动态标准”,才能适宜地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并朝着正确地方向取得最终胜利。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1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4.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8.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37,875.

[7]蒋建平,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认识[J].延安大学学报,2002(3).

[8][德]洛尔夫德鲁贝克,雷纳特麦科尔.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M].王宏道,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9]俞良早.经典作家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及其当代发展[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10]俞良早.经典作家社会主义社会“标准”的理论及其当代发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猜你喜欢

私有制恩格斯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女性地位变迁的探究
从“消灭私有制”看私有财产的是与非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恩格斯的专偶制思想——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