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先勇自译作品《台北人》的翻译策略探究

2014-08-15余荣琦

关键词:台北人白先勇变通

余荣琦

(巢湖学院 外语系,安徽 巢湖238000)

一、引言

白先勇是著名的旅美台湾作家,被著名学者夏志清誉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1]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其代表作《台北人》是一部由14个短篇组成的小说集。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描述了从大陆到台湾人们的生活,展现了时代沉浮大背景下各阶层人物的悲剧性命运。“《台北人》甚至可以说是部民国史,因为《梁父吟》中的主角在辛亥革命时就有一度显赫的历史。”[1]

《台北人》最早在1982年由作者和Patia Yasin译成英语,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游园惊梦》的英文名“Wandering in the Garden,Waking from a Dream:Tales of Taipei Characters”作为小说集的名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在2000年出版新译本,仍由作者和Patia Yasin翻译,不同的是,小说集的名字被直接译成了“Taipei People”。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了该书的汉英对照版,其英文采用的是1982年版。这本小说集的翻译中,为了能更好地表现出原著的真实含义,在考虑到原著、象征意义以及读者的接受等因素的前提下,译者采用了一些与一般翻译不同的策略。例如,小说中的很多人物名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在翻译中为了能保留原文的象征意义,又能更好的为英语读者接受,译者采用了多种创新式的音译法,这在一般文学作品翻译中见之甚少。下文将从《台北人》中人物名字和具有典型中国特色文化的表达方式的翻译,来探究白先勇自译中所采用的一些特殊翻译策略。

二、人物姓名的翻译策略

作为专有名词的一个类别,尽管对具体的表达方式和选词等方面存在不同看法,但大部分学者均主张采用音译。然而,中国的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姓名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深思熟虑,在很多情况下,他不仅仅是一个称呼,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甚至隐含着人物的命运安排。在《台北人》中,众多的人名都与故事的情节发展以及命运紧密相关,体现了作者在文学创作时的匠心独运。由于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特别是中文人名的独特内涵和蕴意,翻译时要想准确、合理地译成英语确实很难。因此,在文学作品英译时,人名翻译不可简而化之地采用音译法。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处理方法,而大可不必采用一个统一的模式”。[2]为了更好地将原作中人物角色名称所包含的意蕴传递给英语读者,白先勇在自译时采用了多种变通式的音译法,如增补式音译、解释式音译等。

(一)增补式音译

《永远的尹雪艳》的主角尹雪艳原是上海百乐门的名角,既有冷艳逼人的外貌,又有着过人的能力,“能够迷惑所有接触过的男人”,而“雪艳”两个字正好体现了这一特征。为了能更好地传递出名字所蕴含的意思,白先勇在自译时采用了增补式音译的方法,时而将其译为“Yin Hsueh-yen”,时而又将其译为“Snow Beauty”。前者译的是人物名(字面读音),后者则对人物名字的含义的补充,不仅反映了尹雪艳的美貌,更是体现了主人翁和整个末路贵族社会的命运,他们就像雪花一样,虽然很美,但很快就将走向灭亡的必然归宿。增补式音译将人物特征和命运传递给了英语读者,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音译的不足。此类例子还有很多,如朱焰被译文“Chu Yen”和“Crimson Flame”等。

(二)解释式音译

为了保留原文人物名称的隐含意思,白先勇在自译时还会采用解释式音译的方法进行补偿。在《永远的尹雪艳》一文中,将戏曲名角吴燕丽译为“Swallow Wu”。叫“燕丽”是为了说明她是一个有着燕子一般好听声音的美丽女子,而如果直接音译成“Wu Yan-li”,则名字的寓意全无。可以说,这种解释式的音译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翻译的功能对等。再如,将《一把青》中的朱青译为“Verdancy Chu”,体现了在丈夫去世前后的强烈对比,衬托出了在经历生死离别之后“心已死去、今非昔比”的人物性格变化。

(三)变通式音译

变通式音译是在音译的基础上对译文进行变通,以更好地实现翻译目的的一种方法。《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作者将其姓音译为“Chin”,而将其名译为“Jolie”,是在音译基础上的一个变通,“Jolie”与“Chaoli”发音相近,又与“Jolly”非常相似,而“Jolly”一词有“愉快、作乐”之意,这恰恰反映出了金兆丽的舞女身份,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其姓名在作品中意义传递。

(四)意译

意译也是白先勇在自译《台北人》时常用的一种翻译方法,尤其是用来翻译小说中人物的艺名或绰号等。在《花桥荣记》中,将“七岁红”译为“Seven-Year-Old-Prodigy”。与朱立民的翻译不同,作者并未将“红”直译为“red”,因为其中的“红”指“走红、成名”,是“从七岁开始就已出名”,而“prodigy”一词恰恰是指“天才、神童”,非常贴切原文的意思,也更容易为英语读者所接受。

三、中国特色语言表达的翻译策略

《台北人》是一部包含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作品集,而要将这些中国特色内容迻译给英语读者实非易事,难怪著名翻译家刘绍铭曾指出:“没有一种翻译能够称职地迻译这么一个多样、富有象征、意象和典故的语言”。[3]与一般译者相比,自译者往往更注重通过翻译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英语读者。在《台北人》的自译中,白先勇采用了直译、增补等译法,以期引起英语读者对中国因素的关注。而对于一些难以处理的地方,为了减少英语读者的阅读困难,则采取了套译或变译的方法。

(一)直译或直译加注

为了更多地将中文特殊含义传递给英语读者,译者将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词汇采用直译或直译加注的办法译成英文。例如,在翻译副官一词时,考虑到副官是国民党军队的一个特殊军阶,既和英语“aide-decamp”一词在形式上对应,又和英语中的“batman”在内容上对应。译者将其译为“Fukuan”,如Liu Fukuan(刘副官),Lai Fukuan(赖副官)。有时为了方便英语读者的理解,更好地传递原文的文化信息,在直译的同时还适当加注,增补信息。如“大班”被直译为“Taipan”,在文末又以注释的形式解释其真实含义。

(二)增补法

《台北人》中有着丰富的汉语表达方式,为了保留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在译成英文时,通过增补法将原文的意义表达出来,同时又保留汉语的表达形式。如在英译“你好,刘副官”,“托夫人的福”这一对话时,译者将其译为“How are you,Liu Fuguan?”“I’m fine,thanks to Madame’s blessings.”“I’m fine”保留了英语表达的习惯,而“thanks to Madame’s blessings”则体现了中国人的特殊礼貌表达方式。既方便了英语读者的理解,又保留了汉语的特殊表达方式。

(三)变译法

有些中国特色词汇,如果直译,英语读者很难理解,如果意译,原文的特色又无法传递。变译法的运用,虽然形式上有所缺失,即“对原作有意的不忠实”,[4]但在意义和文体效果上,基本能达到忠实的目标,可谓异曲同工。例如:

原文:“两个小挨刀的,诓了大姐的鸡汤,居然还吃起大姐的豆腐来了!”

“大姐的豆腐自然是留给我们吃的了。”

译文:“These two gallows-birds!”She swore… “First you cop my chicken broth,now you have the nerve to get fresh with me!”

“Aren’t Big Sister’s chicken all fresh killed?”

原文中“小挨刀的”和“吃豆腐”是汉语特有的习惯表达,“小挨刀的”可以表示嗔怪、责备之意,而“吃豆腐”则可以表示占某人的便宜(尤指女性),在这个句子中一语双关。如果将“小挨刀的”译为“the one to be cut by knives”,虽然较为忠实原文,但英语读者可能不知所云,而如果将“吃豆腐”译为“eat the bean curd of somebody”,根本无法表达出原文的真实意思。译者采用变通的方式将它们分别译为“gallows-birds”和“get fresh with somebody”。“gallows-birds”是一个俚语,指应该受绞刑的人,但多带有开玩笑或调侃的意思,和原文中的“小挨刀的”意义非常相近。“get fresh with somebody”是美国英语的习惯表达,表示“对某人有……想法(性)”,体现了“吃某人豆腐”的另一层含义。第二个“fresh”又实现了原文中的双关修辞。虽然在形象方面,未能保留“豆腐”的意象,但无论是意义还是文体风格,都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再现。

四、结语

《合译者言》指出:“决心要把这本书的中文原文尽量搬到英文这边来”,[5](P29)奠定了这部小说集翻译的基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总是尽可能地保留汉语的表达形式。单人名的翻译就运用了增补式音译、解释式音译、变通式音译和意译。在处理有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时,译者采用了直译、直译加注、增补、变译等多种方法,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文的文化因素和表达形式。可以说用英语的形式,表达了汉语的艺术。

[1]夏志清.白先勇论(上)[J].现代文学,1969,(39).

[2]林克难.《红楼梦》人名翻译艺术欣赏[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

[3]Lau,Joseph S.M.Crowded Hours Revisited:The Evocation of the Past in TaipeiJen[J].Journal of Asian Studies,1975,(1).

[4]黄忠廉.释“变译”[J].外语研究,2002,(3).

[5]白先勇.台北人[M].叶佩震,白先勇,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台北人白先勇变通
白先勇与《红楼梦》
透析经典模型 灵活拓展变通
旅美作家白先勇的家国情怀
白先勇:我有一颗天真的老灵魂
乌衣巷,堂前燕
数学变通
刻舟求剑
浅析申丹教授提出的假象等值
白先勇笔下女性形象分析
台北玩乐 散步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