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西部火电循环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对策

2014-08-15崔红艳

关键词:白城白城市火电

崔红艳

(白城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吉林 白城137000)

一、火电环境污染及火电循环经济

(一)火电环境污染

2013年中国环境大事记上,“雾霾”两次入榜,PM2.5污染万众瞩目。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煤炭消耗的激增,其中燃煤火电厂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2013年12月发布的报告指出:煤炭燃烧排放出的大气污染物是整个京津冀地区雾霾的最大根源,煤电正是京津冀首要的污染行业。此外,根据中国环保部的2011年环境统计年报,燃煤火电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实际上,燃煤火电厂生产电能的全过程中,燃料燃烧过程排出的尘粒、灰渣、烟气,电厂各类设备运行中排出的废水、废液,以及电厂运行时发出的噪声,均可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尽管燃煤火电面对重多指责,但是,目前单纯依靠新能源仍难以满足用电增长的需求。目前,中国近70%的能源消费都来自于煤炭,2011年中国煤炭消费总量相当于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其中电力行业是中国煤炭消耗的“主力军”,占全国煤炭消耗总量的近50%。因此,燃煤火电仍然是满足用电需求的最根本保证,也将成为未来新能源最有力的支撑者与受益者,火电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型升级。实际上,燃煤发电技术一直朝着能效高、污染少、资源能够得到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绿色燃煤电站将不再是人们传统观念中的工业污染象征。究其根本,大气质量等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之路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

(二)火电循环经济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循环经济成为发展的必然。火电循环经济就是以火电厂为核心、基础企业,利用其电、水、热和物质副产品与其他企业联合形成生态产业链,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降到最低水平,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著名的丹麦卡伦堡就是以火电厂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每年大约可节约资金150万美元左右,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火电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构筑生态产业链,主要依据工业系统中物质、能量、信息流动的规律和各成员之间在类别、规模、方位上是否相配,在各企业部门之间构筑生态产业链,横向进行产品供应、副产品交换,纵向连接第二、三产业,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完善资源利用和物质循环,建立火电循环经济系统。

二、吉林西部发展火电循环经济的条件

(一)区域特征

吉林西部位于松嫩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是典型农牧交错区。该区域与黑龙江和内蒙古接壤,多年来由于土壤盐碱化、气候干旱和洪涝灾害等自然原因和盲目开垦、超载放牧、过度取水等人为因素,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生态功能日益减退,属于典型生态脆弱区。目前,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风沙化和退化的问题已相当严重,荒漠化面积日益扩展,直接危害着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并且对周边区域构成威胁。

吉林西部主要包括白城市和松原市,本文主要以白城市作为研究区域。白城市幅员25,767平方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低山、丘陵、平原、西南略有抬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风天气居多,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降水量在390毫米~410毫米,蒸发量却达1800毫米以上,属于比较干旱区域;供水以地下水为主,连年干旱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因此,白城市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人为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要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社会贫困——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怪圈,必须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基础

发展火电循环经济,需要核心企业的支撑。白城市工业有一定基础,现已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包含以能源、农产品加工、汽配、纺织、医药、食品、建材为主体的支柱产业。目前有两家比较大型的火电厂,其中一家是全国火电重要项目,而且拥有构建生态产业链的其它相关企业。

首先,作为白城市绿色环保大型能源企业,吉林电力股份白城发电有限公司,理应成为火电循环经济的核心。吉林电力股份白城发电有限公司是中电投集团公司在东北区域唯一一家创“鲁班奖”项目,是吉林省乃至东北三省首台超临界空冷机组,同时是吉林省首台脱硫设备同步投入运行机组,可以说具备发展火电循环经济的良好条件。吉林电力股份白城发电有限公司2010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位于白城市南偏西约7.0km,自然地形平坦开阔,有再扩建条件;以内蒙古东部地区霍林河大型煤田为依托,交通运输便利,水源供应为团结水库。白城发电公司年发电量45亿;年燃煤总量290万吨,标煤140万吨;年用水量145万吨;每年粉煤灰量约40吨,年脱硫废渣量约5吨。

另外,白城市现有国电吉林龙华白城热电厂、吉林省金石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水泥厂、粉煤灰烧结砖厂、制药厂、造纸厂、食品加工企业等,可以作为生态产业的关键企业,延长火电生态产业链,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最终构建火电生态产业体系,发展火电循环经济。

(三)社会经济及技术条件

第一,经济落后。2012年,白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5.4亿元,人均GDP达到30571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1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3.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11.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8.0:47.7:34.3。总体来说,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然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逐渐调整升级,趋于合理,但是产业关联度、产业链延伸还远远不够。

第二,资金缺乏。2012年,白城市GDP为615.4亿元,位居吉林省倒数第三位。人均GDP达到30571元,位居吉林省最后一位;地方财政收入31.0亿元,位于吉林省后列。

第三,技术水平低。2010年,白城市技术科技人员总数仅为1838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1062人,位于吉林省的倒数三位;R&D投入为6409万元,占GDP的0.2%,远低于发达城市。

第四,制度创新弱。白城市居民观念保守,开放意识低,缺乏创新精神,导致制度创新能力不强。

总体来说,吉林西部白城市发展火电循环经济的优势在于中电投吉林股份白城发电公司自身实力较强,内部循环经济发展良好,并且在脱硫废渣、粉煤灰等综合利用方面初步践行了循环经济。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白城市经济基础落后,尤其是相关产业的发展、企业规模、所需资金、技术及人才支持均较为薄弱;法规、制度、政策、社会、公众意识等发展循环经济的配套条件欠缺。但也正因为如此,更加明确了白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区域可持续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吉林西部火电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构建火电生态产业链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以白城市发电公司为核心,在各企业部门之间构筑生态产业链,横向进行产品供应、副产品交换,纵向连接第一、三产业。产业结构以电力、建材、医药、食品加工、造纸、生态农业、环保、资源回收与再生等为框架进行组合。

第一,与工业的链接。首先是建材业,电厂脱硫废渣和粉煤灰可以被建材业充分利用。目前,已经与相关企业签订脱硫废渣和粉煤灰综合利用协议。另外,火电厂的余热、蒸汽可供给制药厂和造纸厂,给居民区供暖,为食品加工企业制冷。第二,与农业的链接。电厂脱硫废渣可以成为盐碱地改良肥料,目前已经在白城市开始试验与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粉煤灰可以作为肥料对土壤进行改良。电厂余热可以给种植大棚供暖、给养殖场提供热水,同时,制药厂的污泥也可用作肥料。第三,与旅游业的链接。可以发展白城发电公司旅游项目,向第三产业关联。可以将白城发电公司的生产活动以及环保设施,以及未来火电发展的绿色环保形象作为旅游产品的一部分,提升旅游者自身素质,并可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第四,与再生产业的链接。首先,是废水的循环利用。火电厂、水泥厂等所产生的废水汇总到城郊的废水处理厂进行综合处理,处理后的水可用于建材厂的工业生产,也可作为中水供火电厂使用。另外,粉煤灰中含有不少有用的物质,可以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来加以提取利用,例如玻璃微珠和金属及化合物。

(二)选择虚拟工业园区模式

对于生态产业的发展模式,国内外较为典型的模式是建立生态产业园,在特定园区内进行工业集中;另外,虚拟生态产业园也是一种重要的模式,也就是将范围扩大到区域内的生态产业链合作,通过建立计算机模型和数据库,建立起成员间的物料或能量联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两种模式将日趋融合发展。

白城发电公司位于白城市经济开发区,距市中心南偏西约7公里。目前经济开发区以白城发电公司为核心,已经规划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园区。因此,白城市火电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应该在现在基础上,采用虚拟生态产业区的模式,以经济利益为前提,激励、引导企业自发参与火电生态产业链,并注重培育关键企业,在当地成员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周边新的企业担当补链的角色,逐步实现向生态工业的转换升级。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再建设煤电、煤化工产业园区,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三)积极培育核心企业

发展生态产业的核心在于关键企业的发展。因此,白城市在发展火电生态产业时,应该积极培育核心企业,引导各利益相关企业积极参与进来;同时,适时引进新的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合作的最主要驱动力仍然来自经济利益,因此,政府应该充分重视企业自主交流与合作,并为其创造良好的保障。企业自主交流合作的关键还在于技术创新与开发,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设备是生态产业发展的载体。要针对白城市产业结构特色,根据火电生态产业体系中各相关企业的生产实际,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发展完善生态产业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四)大力发展配套产业

火电生态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是各种资源的共享,尤其是信息和基础设施。白城市应该重点建设火电生态产业信息网络及相关数据库,各合作企业能够及时获取产品、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信息。同时,要注重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如输水(气)管网、交通道路等是实现企业间合作交流的基本保障。

环保产业,特别是资源再生产业在生态产业系统中具有枢纽地位,对产业系统生态化建设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于火电生态产业也是如此。在日本,资源再生产业被称为静脉产业,成为生态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并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同时,要注重同时发展配套产业,例如仓储物流业,保证货品的仓储和运输,这是各企业间物质和能量交流和联系的动脉。此外,还有房地产、教育等,为生态产业需要的人才和外部环境提供支撑。

(五)注重政府激励与扶持

吉林西部白城市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火电生态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大力推进。首先,要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作保障。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火电生态产业进行支持,规划新的产业链,对现有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同时,应加强财政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对于相关合作企业进行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并为其融资拓宽渠道。此外,还应建立各种有利于生态产业发展的制度,将生态环境管理纳入到工业和其他各行业的战略管理和日常管理过程之中。

[1]傅玥雯.火电行业要转型升级而非一味关停[J].广西电力,2013,(11).

[2]李波.长春热电二厂生态工业园建设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方晓辉,万玉秋.我国虚拟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及前景展望[J].环境保护科学,2007,(1).

[4]程宇航.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9,(2).

[5]曹永辉.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运作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13,(11).

猜你喜欢

白城白城市火电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白城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白城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火电施工EPC项目管理探讨
吉林省白城市粮食局 建立健全粮食流通领域联合监管
当前白城市洮北区生猪产业状况分析与建议
白城市新区学校教学楼结构设计
引领农村致富能人 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向下的火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