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分析
2014-08-15陈悠苡
陈悠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191)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很多农业用地成为建设用地,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一直以来,农民都是依靠土地享有的权利,同时在失去土地后没有相应的培训,导致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同时农民失去土地以后获得的补偿也很少,无法满足农民的长久生活。
一、农民失地的主要原因
失地农民具体是指在城市进程中每一个家庭人均种植面积少于0.3亩或者失去土地,可是还具有农民身份的农民,导致失地农民数量急剧上升的因素主要包括:
(1)社会因素。农民失去土地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很多项目的建设、公益事业的建设等都是占用的农民土地。同时房产开发也占用了大量的土地。
(2)自然因素。因为土地自身的原因及人为破坏,出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导致土地的利用率降低,甚至转化为荒地。
(3)个人因素。当前,不少农民常年在外务工,导致自家土地逐渐成为荒地,等老了回家没有可以种植的土地。同时有些农民素质和能力都很好,不依靠土地就可以有良好的生活水平,就会自动的放弃土地。
农民因为自然和个人因素失去土地,几乎不会导致社会问题。但是,由于城乡分割和不完善的土地征用制度,同时农民没有在城市生存下去的技能等,无法很好地适应城市的生活,这些农民想种地没有地,想工作没有能力,同时还不享有低保,甚至都无法保持基本的生存。
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
(一)补偿标准无法满足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标准
土地管理法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征地补偿主要由土地、青苗及其地上附着物、劳动力安置补偿费构成。可是征地补偿的标准和土地让出后获得的收益相比是较少的。还有就是失地农民在进入城市生活以后,其执行的保障待遇还是农村的保障待遇,也就是每人每年500~1000元的补贴收入,但城市居民保障待遇是每人每月300元。
(二)失地农民成为城市的边缘人群
不少农民没有土地,没有工作,属于城市的边缘人群。一来,失地农民没有了土地,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二来,失地农民没有完全融入城市,也不是城镇居民。也就是说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以后,没有在城镇找到稳定的工作,未被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所接纳。因为失地农民没有了土地,也就没有了基本生活的保障,同时在城镇中因为年龄大、文化低、劳动技能缺乏致使他们难以就业。即使政府提供了一定的安置费用,还是不能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要求。
(三)缺乏发展的资金
很多失地农民,靠做些小买卖维持生计,可是因为各种因素,经常会被城管驱赶。主要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租房或者进行大规模的发展。
(四)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险无法应对重大的疾病风险
很多失地农民都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险,可是在应对重大疾病时,还是要支付很高的医疗费用。较高的医疗费用导致失地农民很难应对重大疾病。如果失地农民得了重大疾病或者长期有病,就会导致一个家庭经济的崩溃。
这些因素导致失地农民缺乏安全性,对社会的稳定也有威胁。因为失地农民属于弱势群体,如果不能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就会对整个社会有威胁。同时因为土地的减少,我国的粮食产量也会相应减少,严重的话会导致粮食危机。同时也进一步将贫富差距扩大,造成社会不安因素。
三、对失地农民进行社会保障的必要性
(一)促进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
制度既要顺从人们的意志,又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采取城乡分开治理模式,社会保障较倾向于保障城市居民,可是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却刚刚开始,有些地方甚至尚未实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收入上,更体现在社会保障地方方面面。我国不平衡的城乡发展已经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所以农村的社会保障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更是重中之重。如果切实落实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措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是城乡统一。实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也推进了城乡统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
(二)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公民权利
我国宪法赋予失地农民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失地农民要象城市居民一样,当老年、得了疾病或者失去劳动能力的时候,可以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帮助。在我国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农民让出了自己的土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所以他们理应享受和城镇居民一样的权利。在城镇保障体系中纳入失地农民,体现了公民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只有切实实现并保障了公民的权利,才能顺利实现城镇化目标。
(三)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土地是区别农民和社会其他人群的一个重要特点。土地不仅仅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同时也保障了农民的基本生活收入,是一项可靠的经济来源,是农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农民失去土地意味着农民失去了生活的来源。不少农民在失去土地以后,无法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可是农民是被动失去土地的,国家理应补偿损失和保障其基本甚至更好的生活。为了体现出我国社会的公平,国家和政府就要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将他们和城镇居民公平同等的对待,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四、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应对策略
政府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失地农民进行就业培训,尽量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岗位。同时将土地失业保障金的征收标准提高,还可以拿出一部分农民土地的收益进行养老保险;与此同时要吸引企业到当地,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此外,政府对相关政策进行制定和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留有一定的土地,发展集体经济,保证农民可以自我创业,自行就业。
(一)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第一,在法律上保护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产权地位。第二,对征地的规模进行严格的控制,禁止大量占用农民土地,严格区分建设用地和公益用地,审查征收农民土地的目的和范围。第三,完善征收的过程,保障农民具有知情、参与、谈判、监督的权利,增加征收过程的透明度,最大限度的保障农民的利益。此外,在申请用地之前,一定要发布申请的公告,使全体农民参与审议征地的过程;如果申请通过,就要再次发布公告,并与土地的权利人商议土地赔偿的问题。
(二)确保征地补偿的合理
目前来看,土地征用补偿标准过低,应当根据征地农村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和当地农民的实际收入情况,以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为参考依据,合理的提高征地补偿的标准。还要对土地自身在市场中的价值,进行合理的补偿。此外,在对农民的就业、物价的上涨、土地未来的经济效益等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以后,应补偿土地的目前价值以及征地后农民的损失。对于农村集体内部征地补偿费用的使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办法,对补偿的收支实际情况和分配的具体情况进行公开。也要注意加快处理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如果补偿不合理、失地农民安置不当、无法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等,就禁止其征地。
(三)对失地农民进行安置时要采用多种途径
第一,安置农业生产,确保失地农民有维持基本生活的土地,使其可以进行农业生产。第二,安置失地农民的重新就业,可以提供一个平台为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服务。应当全面了解失地农民的情况,包括年龄、身体情况、知识水平、技能水平等,由此制定一些优惠的政策,例如如果征地用于建设用地,等项目建设完成以后要优先录用被征地的失地农民,这样也增加了失地农民的就业机会;同时要平等的对待失地农民,确保失地农民享有和城镇居民相同的权利。第三,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其素质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第四,设立失业农民就业保障金,将失业农民纳入城镇保障体系中,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
(四)对社会保障机制进行完善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范围一定要包括失地农民。首先是养老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金主要来自土地补偿的安置费,所以要建立可操作的筹措资金体制,有序的将符合条件的失业农民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其次是失业保险,失地农民也会失业,失业保险主要来自于征地补偿费,对于失地农民中有希望就业的,进行培训实现其再就业,没有成功就业的农民,要发放失业保险金。
(五)鼓励和支持失地农民参加各种商业保险
在失地农民自愿的情况下,应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商业保险。第一,商业保险可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通过鼓励和支持失地农民参加商业保险,可以保障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也拓展了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第二,商业保险有效地提高了整个社会的保障水平,因为商业保险的种类很多,涉及的保险范围也非常广泛,满足了不同人群、不同种类的保障需求,为人们将来的生活提供了保障。第三,商业保险是对社会保障的创新,也有效提高了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第四,商业保险也有效提高了社会保障体系整体的效果。
(六)从法律上援助农民
失地农民、进城农民工、城镇下岗工人都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收入不高,如果权利受到损害,经常会由于较高的权利维护成本,放弃法律救济。所以要从法律上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权利,同时也满足政府的征地需求。可以根据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实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对农民土地保障法进行完善,解决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还可以从法律上援助农民,向他们宣传有关土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政策,使他们可以和政府相互理解。
(七)完善失地农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
切实落实“先安置,再拆迁”的政策,重视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并对他们的居住条件进行完善,对他们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促使他们可以在城镇中和城镇居民享有平等的权利。还可以同“城中村”的改造办法相结合,推进居民改造工程的发展,促使农村居民向城镇发展。
(八)在考核各级政府政绩时要将安置失地农民的工作列入在内
各级政府一定要制定可以具体操作的政绩考核内容,切实落实失地农民的就业工作,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优惠。还可以收集用工信息,并且组织举办招聘会,为他们再次就业提供服务;建立政府内部空岗申报体系,如果政府等机关的后勤部门缺少员工,可以优先考虑失地农民;鼓励当地企业、公司、门店等招聘失地农民为员工;本地的建设项目中要尽量招聘本地的失地农民;对有想法的失地农民进行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自主创业。
[1]赵新龙.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J].财贸研究,2006,(2).
[2]杜东芳,李明琼.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社会保障[J].重庆工商大学(社会科学版),2008,(1).
[3]李靓.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公共性流失表现、原因及其治理[J].企业技术开发,2011,(5).
[4]韩冬.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07,(26).
[5]刘莉蓉;余述琼.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07,(7).
[6]刘梦岩;马长海.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实证研究[J].人民论坛,2013,(17).
[7]刘松.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3,(6).
[8]解丽艳;郭明顺.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13,(2).
[9]赵广开.试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J].河南商业,2013,(20).
[10]曹洁清,任茜,张雁凌.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构想[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1).
[11]王艳成.建构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