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和护理

2014-08-15

当代临床医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预防接种疫苗社区

杨 柳

(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免科 523981)

儿童预防接种即是通过接种抗原刺激机体,使小儿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来对付细菌、病毒。自从儿童预防接种项目改在社区医院以来,该项目一直是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就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办法进行探讨,并寻找儿童预防接种有效护理方法。

1 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

1.1 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工作复杂,其包括接种档案管理、公示内容管理、各类表册管理、各类报表管理、预防接种单位的管理、疫苗、注射器与冷链管理、接种卡管理、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以及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管理等等内容,同时还应加强对社区每个接种儿童的服务工作,首先为该社区每个儿童及其监护人建立健康档案,主要包括儿童迁入、迁出、转诊、死亡等报告,并掌握辖区儿童变动情况,分析各类儿童保健服务需求,从而明确社区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其次,负责儿童保健系统管理首诊建卡、立案以及结案等情况,定期分析辖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情况,必要是应实行新生儿家庭访视工作。实施儿童健康检查和发育评价,发现儿童的健康问题,重点包括小儿疾病中的小儿贫血、营养不良、肥胖、肺炎以及肢体残疾等健康问题,以做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1.2 在接种档案管理中应重点做好疫苗可预防性疾病监测等资料,发现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的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当按照疫情报告属地管理的原则,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告实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应熟练运用儿童预防接种信心管理系统,对辖区儿童的疾病信息给予做到快速录入,并及时处理管理系统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同时做好日常维护工作[1]。在公示内容管理方面,应张贴工作人员职责、行政区划图、家长须知、儿童免疫程序等;各类报表的管理用一式两份,根据各类年报表填报要求填写,主要包括人员情况报表、0~6岁流动儿童统计表、免疫规划培训情况记录表、国家免疫规范常规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等;预防接种单位应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应由县级以上卫生局认证后颁发的相关证件,接种人员必须具有由卫生行政部门资格认证的医务人员担任,且接种人员在考核合格后持预防接种许可证方可上岗。疫苗、注射器与冷链管理应由专人负责,并建立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等领发登记册,且还应保证疫苗、注射器登记的记录应当保存至超过疫苗和注射器有效期2年备查,疫苗、注射器应按照名称、批号等相关说明分离储存,且在存储和运输中应注意防潮,同时还应避免和有挥发性、腐蚀性物品一起存放,运送和存储疫苗时冷藏箱内应按照要求放置冻制好的冰排,但是不能直接与冰排接触,防止冻结。接种卡管理方面,儿童在出生1个月内应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预防接种证应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且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免疫服务,严禁拒种计划外生育儿童。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实现儿童预防接种个案化管理,从而为免疫规划工作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指导并掌握辖区内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开展查漏补种,以使入学儿童接种证差验率和补种率均达 95%以上[2]。

2 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

2.1 设置符合儿童心理的预防接种环境 可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将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的门诊布置童趣化,如可设有一些安全、低矮的玩具,墙面可以有色彩鲜艳的卡通图案等,以分散儿童注意力,缓解儿童的紧张情绪;候诊室可放映动画片以及儿歌等吸引儿童的注意力,降低儿童的排斥心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儿童的依从性[3]。

2.2 合理安排接种等候时间儿童在玩耍时就应指导家长经接种证交个医生,医生在仔细查看接种记录后进行登记,并仔细询问儿童近期情况,以排除禁忌症;候诊室内应有醒目的指示牌,使家长在接种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并将已接种与未接种的儿童分开,防止哭闹的儿童影响别人,对于有哭闹的儿童应待其情绪平稳后再给予接种;合理安排接种时间,避免儿童及家长等待时间较长情况的出现。

2.3 注意沟通技巧,赢得家长信任 如今因独生子女较多,儿童中易出现唯我独尊,娇蛮任性的情况,且缺乏环境适应能力,对于3岁以上的儿童护理人员可加强与其沟通,通过鼓励、安慰、讲道理的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害怕的心理,并主动的关心和体贴儿童;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可以通过分散注意力等方面减轻儿童的恐惧感。总之,应针对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给予心理诱导干预,与此同时还应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充分理解家长的心情,对家长态度应和蔼、真诚,并耐心听取他们的反应和要求,协助家长共同以提高儿童预防接种配合度;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护理工作者还应有过硬扎实的专业技术来赢得家长的信任,从而顺利完成儿童预防接种工作[4]。

2.4 加强接种前后的护理做好接种前的健康宣教工作,重点向患儿家属说明接种的目的以及安全性等,如预防接种可有效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最终消除或所针对的传染病,包括白喉、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乙型肝炎等,告知儿童家长预防儿童传染病最重要的就是为儿童按时进行预防接种。且应向家长讲明接种后的注意事项,(1)在接种后不宜立即离开医院,观察10~30min无任何异常反应后才可离开;(2)接种后让儿童注意休息,不要带其逛街、玩耍等运动,在接种的2d内应避免注射部位用水浸泡,不要用手抓痒,以免诱发感染;(3)接种后合理安排儿童的饮食,不要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诱发过敏,还在进行母乳喂养的母亲不宜吃刺激性食物,以免儿童在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4)儿童在接种后出现轻微局部或全身反应为正常现象,不宜过度担心,如出现低热反应,可多饮水,但若出现高热以及严重的局部反应等应及时就医。

[1]曹雷.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

[2]朱采萍,龚龑龑.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初步使用效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8,21.

[3]李飒,张红.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的心理护理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8,13.

[4]朱秀丽,代海平.浅谈心理护理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17.

猜你喜欢

预防接种疫苗社区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社区大作战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