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校田径运动会存在的问题
2014-08-15徐意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体育部江苏南京210044
徐意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体育部 江苏 南京 210044)
高校田径运动会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头戏,但是场地器材要求、项目设置、裁判员的配备、开幕式的形式、积分的方式等却一直保持不变,或者只有很小的改动,以至于失去了高校师生员工对运动会的关注热情,使高校运动会很难在更大的范围内体现出它的社会教育作用。
1、项目设置雷同简单,几十年一成不变
比如2002年5月18日至21日在温州医学院体育场举办了浙江省第11界大学生运动运田径比赛,全省37所高校的8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3个组别,为甲乙丙三组,进行了比赛,如田径赛的跳远、三级跳、跳高、铅球、铁饼、标枪、竞赛有 100米、110米栏(男)、100米栏 (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 米、5000米、10000米和4×100米接力等,这些项目基本在恢复高考以前就有了,三十多年基本上没变,项目的设置雷同等很多的问题都表露出来。
2、很多项目属于孤军奋战,团队合作性质不强
由于田径比赛项目自身的特点,很多运动员都是个人参加比赛的,虽说是代表某一集体,但是在整场的单项比赛中,很难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能动性。这样,高校田径运动会的几个项目,几乎就成少数“英雄”间的搏杀和竞技,集体合作性质不强,难以激发所有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兴趣。
3、参加人数越来越少,参加比赛的几乎是体育特长生
从参加运动会的实际人数来看,目前大部分高校田径运动会的选手只占学生总数的10%—20%,运动会的赛场上几乎都是每年在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他们成为了运动会的专宠,大多数教师职员和学生几乎都与运动会无缘,甚至只是意味着多放几天假。这样的田径运动就会违背了它的初衷,无法达到集体参与共同提高、培养体育精神、增强大学生体质、构建和谐健康校园的目的。
4、运功会开幕式内容传统、单一,没有新意
开幕式本来应该是高校田径运动会的一大看点,办得好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高校田径运动会的开幕式还保留着传统的形式,几年之前的开幕式一般都有武术表演与团体操还有领导的讲话以及运动员代表和裁判员代表等的讲话,而现在的开幕式内容基本上还是这些。内容没有新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调动学生参与运动会的积极性。
5、运动会比赛项目与体育课内容不衔接
高校的田径运动会比赛项目一般都是田径项目,像三级跳等。但是学校的体育课上学生学习的却不是这些内容,由于受到全民健身思想的影响,高校的体育课一般都在锻炼学生体质的基础上,设置趣味性比较强的课程,如学生比较喜欢的篮球、排球、网球等项目。这就造成比赛项目与体育课内容的脱节。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完全将田径项目排除在外,适当加入田径项目的选修课。
6、运动会的时间安排不合理
有一些高校把运动会的时间定在了国家法定节假日,占用了学生自己的课下时间。如果运动会的内容不能让学生提起兴趣,就会促使学生离开运动会场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还有一些高校把运动会的时间定在了国家法定节假日之前,这样既不占用学生的时间也能让参加比赛的学生在赛后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时间,学校的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是这样会造成学生在运动会前的请假及旷课的情况增多,往往在运动会举办期间观看的学生非常之少,因此,必须合理安排运动会的时间。
7、裁判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的田径运动会需要不少的裁判员,一般的裁判员都应该由高校的体育教师来担任,他们的专业素质比较高。但是由于他们的人数太少,一些高校只能采用一些专业水平不高的非体育教师来担任。这些人员在担当裁判的过程中就不能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如在赛跑的各种项目中,有一些终点处的裁判员和负责计时的人员的判定经常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会对运动员的情绪产生影响,甚至还会引发各种矛盾。
8、比赛规则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
我国很多高校田径运动会使用的比赛规则是田协颁布的规则,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高校举办运动会不是为了选拔专业的田径运动员,只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体魄,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热爱程度。因此,必须采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比赛规则,比如,将一些投掷器械的重量减轻。
总之,高校田径运动会的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可以进一步满足学生对运动会的愿望,内容设置要丰富多彩,改进奖励机制和评分、增强机体项目、减少个人项目、加大娱乐项目、淡化竞技项目。高校领导牵头,现场督促,突显田径运动会的重要性,重视开幕式、闭幕式,让运动会高潮迭起。
[1]郁建亚.高校运动的改革与发展模式探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