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
2014-08-15王彦鹏黑龙江省绥化学院体育系黑龙江绥化152061
王彦鹏(黑龙江省绥化学院体育系 黑龙江 绥化 152061)
前言:
体育运动以自身精神的意境和丰富的容量一直深受人们的热爱,它可以通过社会活动和本质力量来美育人、陶冶人、赞扬人、肯定人,以此冲破现代人的种种精神束缚满足精神追求。作为一门教育课程,体育课在高校教育的素质教育中既是重要内容又是重要手段,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并起着重要的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群体或社会用一定的道德规范、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对其成员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使他们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解决社会问题和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中占据首要地位。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各大高校教学任务的重点,以实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这一目标为己任。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教学除了完成教授体育技能、技术、知识以此增强学生体质的基本任务,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的意义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学生的文化修养、人格独立、思想民主形成的关键时期,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对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使他们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为社会所需要。
2.1、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的可能性
(1)可塑性。
高校学生思维活跃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体育课教学无疑是为广大学生提供学习平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由于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还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要。
(2)思想性。
蕴含着丰富思想性的体育教学项目多样内容广泛,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可以磨练意志的长跑、培养审美的健美操、增强自觉性的队列练习等,使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满足德、智、体、美、劳的教育。
(3)参与性。
不同于其他教学,体育教学可以达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并在这一过程中调动学生参与教育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并通过脑力和体力活动掌握体育技能、技术和知识,创造出能够充分思维、观察、实践的机会。
(4)社会性。
增强体质锻炼心智是学生接受体育教学在体育运动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在大部分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担任一些角色履行相关职责,这对学生道德标准的提高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使大学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
2.2、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的必要性
目前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学在不同程度上忽略着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而把德育居于次要,片面的发展必然降低教学质量影响人才培养。针对这点所需要做的就是摒弃急功近利的教学思想,实现体育和德育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才能在保证学生身体素质的前提下培养其思想品德。
3、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的有效途径
3.1、从基本出发
作为实现高校教育重要形式之一的高校体育课,近几年来都有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根据其功能特点改革形式还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归总起来就是必修和选修供学生按照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有兴趣才有动力才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只有从基本出发才能发挥功效。
3.2、具体目标任务
任何事都得有个具体明确的目标,高校教育是实现人才复兴以此强国的必经之路,必须全面贯彻五个“必须始终”和五个“希望坚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小见大以理服人达到综合培养的崇高理想。
3.3、要有针对性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由于我国教育模式还是探索发展中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都处于文化为重忽视体育教学,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相对较弱,教师应采取针对性制定出相对适合学生自身标准的活动进行培养促进发展。
3.4、勇于创新
高校体育课教育在遵循基本规律的提前下也要勇于创新,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积极性克服惰性,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技术、技能、理论、知识。在一系列活动过程中,学生个人的思想情绪表现也是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机,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屡虚心接受其影响。同时,教师也要多肯定学生的能力和努力,批评中肯并提出有方向的建议将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中贯穿始末。
3.5、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有着一定的示范作用,其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也存在影响。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致可分三种类型:一是中年以上阅历丰富有威信;二是介于壮年至中年经验尚存不足但教学方法多样;三是青年教师缺乏经验但充满活跃。在这三种类型之下,学生们接受教育的情况往往存在差异,分别体现为不能完全自觉接受、基本接受、接受意识较强。
而新型师生关系在高校体育课教育中强调的就是学生和教师人格上的平等,互动中的民主以及和谐相处,其核心内容是师生能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本着教师主导原则的宗旨带动学生自主性。在教育过程中老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调整心态,中青年教师要从技能和知识方面吸引学生增强魅力,青年教师则要注重实践积累经验与学生在思想上一同进步发展,处理好师生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高校体育课中也是有利的。
3.6、共性与个性
高校体育课教学基本是以小组和集体的形式进行活动,在共性与个性上来看,除了性别差异学生们的成长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表现个性自我主张难免存在,而且一些为了获利或者争强好胜作祟而不顾及集体的个别小团体也是自我中心的表现,这些情况无疑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课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教育过程中应培养关心爱护他人的想法,拥有集体组织观念形成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发展,感受个人主张和共同思想的精神碰撞形成更为成熟正确的思想主张。
3.7、思想性知识性
教材的知识性和思想性,师生的积极性和内容的广泛性,选修和必修的项目课在课程改革后都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内容丰富的同时也提升思想情感促进师生交流共同进步,这些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是过去所没有的。
3.8、体育文化建设
高校文化建设有很多重要组成部分,身处其中的体育文化是一直强体立志、开放思想、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文化,体现了高校文化的特征形成的文化思想也引导着学生的探求,对思想教育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高校体育课应多开展体育文化思想的讨论学习,发扬其思想精神进行积极正确的交流,通过体育文化的建设从而实施思想政治的教育。体育文化建设分为以下三种:
(1)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体育物质文化作为高校体育文化的基础,开展高校体育活动和体育精神能够比较直观地体现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水平,要保质保量确保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体育精神文化建设。
体育精神文化属于高校体育文化的核心,它倾向于一种意识形态范畴,要多组织活动加强宣传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机会,通过管理使其传统化、制度化、规范化。
(3)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体育制度文化建设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属于一种文化形态保证体育文化系统正常运行并加强其建设。
4、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也飞速发展并形成新的特点和变化,针对这一领域的一些特点与思想政治相结合,就可以探索出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高校体育课中的有效途径。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高校体育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强健体魄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政治思想品德的重任,体育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紧密切不可单单重视一方,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1]王昆.体育课中的思想道德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2).
[2]丁小燕.体育教学应与品德教育相互渗透[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9).
[3]宋庆丰.体育课堂教学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J].贵州教育,2011,(13).
[4]刘涛,康峰.浅谈大学体育在培养民族精神方面的独特作用[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