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体育中如何提高举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2014-08-15张雪琴包头市回民中学内蒙古包头014000
张雪琴(包头市回民中学 内蒙古 包头 014000)
1、举重运动员的选材、训练、比赛及比赛后的调整恢复
1.1、举重运动员的选材
(1)体型。
肩部宽阔胸脯厚实而胸围大,背直腰挺,并且胸腔季肋边缘角度要大。有着均匀的大小臂长度比,有着足够大的杠铃锁骨,当杠铃放置于锁骨与两肩三角肌上的时候,更够较好出肘,大小臂比例约1.28左右,有较长拇指。
(2)体格技能。
举重是典型的力量性项目,对人员选材时要尽量选择具发达肌肉,较长肌腹、明显线条的运动员。肌肉要强壮结实而具良好弹性。
(3)体质与技术。
选择具较强爆发力、反应快、灵活度高、具较强的平衡力、节奏感强以及成功率较高的运动人员。并且在选拔优秀苗子的时候,也注意其恢复能力、负荷力要较强,具专项能力,有着较大专项成绩进步空间的人,如此可大大提高培养出优秀举重运动员的概率。
1.2、运动员的训练
(1)力量训练
①对运动员的训练安排
对于业余体校的举重班学员,他们的身体尚处生长发育迅速时期。因而伴随其逐渐提高的体能,也要适当递加相应的力量素质训练负荷。同时注意负荷量的加大应在原动作不变的基础上进行。
②锻炼运动员肌肉力量较常用的方法
综合性发展力量法和有效组数训练法是锻炼青少年肌肉力量较常用的方法。其中有效组数训练法最大的特点是对于同一动作,同等重量的内容每次要练习和重复同等次数,伴随相应肌力的增强进行适当增加相应次数。通常情况下,重复次数为1-5次较为普遍。综合性发展力量法综合使用肌肉静、动力性以及退让练习法。另外,还有循环训练方法、一条龙训练方法等。
(2)技术的训练。
掌握相对完善的训练技巧是成功训练举重运动员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只有力量而没有技术不能构成举重能力。如果强调举重是力量性项目,那么这种力量应该是与技术密切结合的专项力量。
在对青少年进行技术训练时,要注重基础技术训练。重点训练同技术有关的肌群项目。在训练时,用不同的杠铃重量完成动作时,虽然表面看起来区别不大,实质动作各有特点。当使用85%至95%重量的杠铃时运动员所使用的动作是最稳定与最准确的,其对于改善运动员举重技术最为有利。技术、力量以及速度必须相互协调发展,所以训练中常采用85%至95%的杠铃力量,如此在发展速度和力量同时可使得技术得到改进。
(3)心理训练。
构成举重能力只有力量和技术这两个因素还不够,还需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因素。举重比赛需要一种特殊的精神——心理素质。这是由举重项目的特点所决定的。在进行心理训练时要通过有目的和意识性的手段与方法对运动员施予一定的影响,以形成良好心理状态的过程。
2、比赛
在比赛中,运动员与教练最关心也是比赛中最关键的就是举重运动员是否可以在比赛中将自己的成绩发挥出来。如同其它学科考试一样,一些运动员在平时训练时经常取得高分数,而在重大比赛时却失常,导致失败,进而与宝贵的机会擦肩而过,极其可惜。所以,要想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训练水平,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体力,体力的好坏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发挥水平的基本要素。举重的前后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要做好兴奋性的控制和准备活动的安排。要使运动员在每次试举时达到高度兴奋,并且将兴奋延长到比赛结束。
(2)制定切合实际的试举方案,在比赛中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和场上情况,认真地选择第一次试举的重量十分重要。因为过高的选择会造成运动员试举失败,从而失去信心,造成三次连续试举失败;过低的选择,很难把运动员的最高水平发挥出来,只是试举成功的次数多一些而已。所以在比赛场上,根据对手的情况事先要准备每次试举的几套方案,再根据场上运动员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用那一套方案。
(3)做好适宜的心理准备,要想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只有体力和技术还不够,还须有良好的心理状态,针对运动员赛前心理负担较重的情况,应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与培养。教练员要注意场上的每一个环节,告诉运动员不要带着想赢怕输的思想包袱上场比赛,把精力放在正确的技术动作上,使运动员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技术和战术,真正进入比赛状态。
(4)比赛后的调整恢复,运动员比赛后的调整恢复十分重要,运动员赛后精神极度疲劳,失败者尤为突出。因此教练员应及时调整其心态,让成功者知道强劲的对手时刻潜伏在自己的周围,有意识的让成功者提前体验失败的感觉。而针对失败者,应对其失败的原因、经历和感受去深挖细嚼,领会将来成功的喜悦和希望。
3、小结
要想提高举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必须做好运动员的选材、训练、比赛和赛后调整四个方面的工作。选才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进行有效训练培养高水对优秀运动员的前提。运动训练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的途径,是提高运动成绩、战胜对手的关键环节。而运动员的运动天赋和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比赛形式才能表现出来。赛后调整恢复运动训练的必需环节。
[1]杨永亮,郑红英.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形态、素质指标的选材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1999,03.
[2]满仕彪,袁季风.拳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分析与训练[J].安徽体育科技,2002,03.
[3]王荣林.对当前经济形势下高校足球文化建设的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