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
2014-08-15王根银
王根银
王根银,教师,现居江苏大丰。
在现代语文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形成发现美的审美教育之间有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审美教育,就是将相关的美学理论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分析语文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审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地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营造一种活跃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开阔了自己的视野,陶冶了身心,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文化素养。对于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挖掘语文课文中蕴含的美
语文,是一个包括许多知识的学科,在其中处处包含美的因素。初中语文课本包含了古今中外的各种经典作品,篇篇都是文情并茂,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都可以用来进行审美教育。例如,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类型的作品,向学生展示了壮美的自热风光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图景,包括了古今中外各种典型的人物形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于课本中人物的形象进行深入地分析,探究人物的美好品质,或是崇高伟大,或是坚强豁达,或是安贫乐道;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带领学生畅游于作者所描绘的苍山雪海、奇花异草之间;还可以启发学生用心去感受作者优美的艺术语言,从而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感受,受到美的熏陶。
二、将理论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初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主要是来自于语文作品的艺术语言。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既有脍炙人口,流传很久的经典作品,又有贴近当今现实生活,切合新时代发展特征的现代优秀作品。这些艺术作品往往包含着形象鲜明的人物,曲折的故事情节以及传神的艺术语言,为我们呈现出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对这些作品的语言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其所蕴含的美,通过对课文的详细讲解,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作者所勾勒的世界中,并联系现实生活的感受,增强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感知,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心的喜悦、欢乐、愤怒以及悲伤等一系列的情绪体验,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审美感受。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将语文课文中的审美内容尽可能多的与实际生活相连接,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对课文进行审美分析时,应该恰当地向学生列举与其类似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相似的联想,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审美对象,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例如,在对《桃花源记》进行分析时,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可能会非常向往课文所描述的那个与世隔绝、环境宜人、平等自由的世外桃源,但在教师向学生介绍当时东晋黑暗的社会环境后,学生就会体会到这种世外桃源的生活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是无法实现的,而这种桃花源式的无为而治的生活在当今社会也是无法实现的。有的时候,语文课文中的审美对象可能会具有很多特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抓住最能体现作者思想的特征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审美对象的本质,了解其内涵,并由此展开合理准确的想象。
四、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场所,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既要保证语文教学的科学性,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又要考虑到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审美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授课计划,注重教授内容的科学性和连贯性;二是可以适当地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内容,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连接,使学生产生更强的审美兴趣;三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四是将语文的课堂教学与课外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将校园内的活动与社会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对于课本中审美对象的感知和欣赏,更重要的是用审美的眼观来美化自己,树立美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美的品格和情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成长打下积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