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功利性与自由性浅议
2014-08-15石祥
石 祥
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拓展小学生阅读视野的重要手段,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但有趣的是,不同的语文教师对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观点却不尽相同,有的观点甚至表现出一些对立性。这值得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去思考和研究,因为不同的观点背后往往都有着相对深刻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往往又是多年教学经验的沉淀。对此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可以让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所收获。本文着重讨论的是其中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即课外阅读的“功利性”与课外阅读的“自由性”。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功利性”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具有功利性,持这一观点的语文教师明确指出,这种功利性不是体现在“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因为小学生还不会想到这些,但小学生阅读自然有小学生的功利,这就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小学语文课内的阅读与写作需要。显然,这类教师的观点就是课外阅读要为课内的语文学习服务,是希望学生通过课外的阅读,积累一定程度的阅读量,积累一定的词汇量,为课堂上的听说读写提供基础。
应当说,这种功利性有其存在基础,毕竟每一个语文教师都面临着不同形式的评价需要。这种功利性有其存在必要,因为当我们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本来就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一种与书籍打交道的方式来满足语文课内学习的需要。
这种思想存在于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当中,说明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语文教师也需要面对考核,也有追求语文成绩的需要。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自由性”
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有自由性,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往往都是自身热爱阅读的教师,他们从自己的阅读经验中总结出,阅读不能具有功利性,阅读应当是自由的,只有自由、率真的阅读,才能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阅读土壤,才能让学生的阅读变得更为有益。
持这类观点的人,对阅读有一种热爱甚至是偏爱,他们想把自己身上自由阅读的气质传递给学生,于是在这样的语文教师所教的学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课外阅读书籍的自由选择,对书中不同观点的自由表达,而这对学生思维的自由尤其是想象能力的培养确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自由阅读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必然选择。
另外,课外阅读的自由性还体现在学生的发展需求上,因为自由,所以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而这个学生喜欢的与其他学生喜欢的必然有所不同,因此学生在阅读方面表现出来的多元性,往往就成为一个班级课外阅读气氛的风向标。一个选择多元、选择自由的班级的课外阅读,只要是坚持一段时间,一定能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地方。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自由阅读似乎难以掌握,尤其是在教研管理部门提出某种考核方法之后,更加难以在考核中取得好的评价。因而这种方法常常为学校管理者所不喜欢,而让持这种观点的语文教师处于矛盾中。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观点整合
问题在于,这两个观点是不是真的无法整合呢?因为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看,课外阅读真的是无法同时拒绝这两个目标,同样难以在这两个目标中只选择其中一个。笔者于是尝试去寻找一种能够整合两个观点的途径。
功利性与自由性是可以整合的吗?笔者一开始也感觉不容易,后来将研究的视角放到这两种观点的教师身上时,笔者寻找到了一些灵感。持功利性观点的老师难道不喜欢自由阅读吗?肯定不是,他们内心其实也是希望能够自由一些的,只是他们将重心放在评价上面了;持自由性观点的老师难道不知道评价的重要性吗?也不是,因为他们知道让学生整体获得某种阅读上的提高,其实也是必要的。既然如此,那理论上就应当能够寻找到将两种观点整合起来的可能性。
于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尝试这样的阶梯性课外阅读。一是功利性课外阅读,即在向学生推荐了某一阅读书籍之后,给他们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比如说词汇量的积累,比如说故事情节的复述,比如说一些精彩片段的记忆等。通过这些要求,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为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服务。应当说这一要求是具有一定的作用的,小学生相对比较“听话”,他们都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基本的阅读任务。
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自由性的要求,即鼓励学生在统一的基础上去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这个自由意味着在合理范围内不受限制,低年级学生的画本,中年级学生的绘本等,我们认为偶尔读读也无妨,教师要做的只是一种价值的引导。如此,便实现了一种整合,而其效果,则是既适应了成绩评价的需要,也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