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合作学习
2014-08-15王琪
王 琪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学生之间联系甚少,往往都是孤军奋斗,他们既不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也不愿意向其他人虚心求教。所以,我们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合作学习思想,让学生们明白“众志成城”的真正含义。那么,具体该如何渗透合作式学习机制,并以此拉近学生之间的情感,让他们自主投入学习呢?
一、建立合作小组,渗透合作理念
在渗透合作学习机制之初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即五人一组,每组由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两名学困生组成。当分组完毕之后,要对学生渗透合作学习的理念及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理念渗透并不是告诉学生什么是合作学习,而是让他们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妙处,让他们从心底里认可合作式学习,这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全面落实合作学习的关键一步。那么,这一环节具体该如何操作呢?笔者认为,我们不妨借助一些思考性的问题来引发他们合作。
例如在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时,我给学生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结合教材中的注释对这首诗进行大概地翻译。”期间,我给学生们限时8 分钟。当8 分钟一过,只有1/3 的学生翻译完毕,而在这1/3 的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存在错误翻译的问题。于是,我又说:“下面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合作翻译一遍。”这一次我限时5 分钟。但是,仅仅用了4 分钟,他们便完成了翻译,而且成功翻译的人数由之前的1/3 变成了2/3。我说:“通过这两次翻译,同学们有哪些感想?”学生们纷纷表明合作翻译的效率更高。趁此机会,我立即将合作学习的概念传达给他们,从而让他们在亲身体会的同时了解到合作式学习的实用性。
二、选择合理内容,落实合作学习
合作式学习具有针对性,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合作式学习。但是在现阶段,某些教师由于认知上的失误,导致合作式学习变得不伦不类,所有探究项目都交由合作式学习来解决。笔者认为,合作式学习固然主要,但要“对症下药”,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培养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这才是渗透合作式学习的重要目标。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合作式学习能力之时,我们不妨开展“百家争鸣”的活动。
以课文《三顾茅庐》为例,为学生们布置以下几点探索性问题:1.为何刘备等人第一次前往茅庐之时,童子说:主人踪迹不定……归期亦不定?这样的说法有何用意?2.刘备明明年长诸葛亮许多,为何还要称诸葛亮为“大贤”,并自称“谒见”?3.刘备于半里之外下马步行,这揭示了他什么样的心理?通过这三个问题,既给学生们制定了学习的目标,又激发了他们合作式探索的欲望,从而让他们的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起来。讨论的时候,小组和小组之间不允许互通,只能由小组之内的成员畅所欲言。之后,比一比哪个小组回答的问题最多,切入点最准确。这样做既能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同时还能激发他们的荣辱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间接焕发他们的自主能动性。
三、构建思考习题,巩固合作习惯
只凭借短暂的40 分钟便想成功培养小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这无疑是痴人说梦。但凡一门知识,都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合作式学习亦是如此。所以,课堂培养只能算作入门阶段,唯一的作用就是帮助小学生认知合作式学习,了解合作式学习。但是,若想让他们善用合作式学习,那还需要课后的培养和锤炼。所以,在布置课后作业和课后练习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地渗透合作式学习机制,以此巩固他们的合作习惯,让他们真正掌握合作学习的精髓。
譬如在学完《嫦娥奔月》之后,可以为学生们布置这样的探究性任务:“探究我国的历史典故及相关神话,如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孟母三迁等,并合作探寻这些故事背后隐含的意义,分别揭示了哪些道理等。将探寻总结出来的道理写在合作练习册上,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最多,最精妙。”这种开放性强的任务不但深受学生喜爱,而且还能直接巩固他们的合作式学习成果,从而让合作学习全面落实到小学语文课堂之中。
总之,合作式学习是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重要学习方法,是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巩固语文思维的制胜法宝。若想让合作式学习充分发挥作用,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以让学生全心投入到合作中,使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得到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