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技巧性

2014-08-15杨锋艳

语文学刊 2014年16期
关键词:思维语文课堂教学

○杨锋艳

(秦安一中,甘肃 天水741699)

一、组织进行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如果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困惑。无独有偶,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人到学校来上学,他的主要智慧努力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由此可见,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强调思考的重要性。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下的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重点取决于他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频繁的课堂教学技能之一,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的好坏直接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行为习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是教师分析课文的重要手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有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也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其价值远远不在于形式上的热闹。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非常必要的。

二、实施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一)提问要有目标性与针对性

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的提问要有计划性,绝不能信口设问。每堂课应当围绕教学目标,扣紧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出一个个准确、鲜明的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具有连贯性与层递性,每堂课的问题,都应有明确的目的性与针对性。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目前课堂提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误区:

1.提问过于频繁,问题数量过多。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有这样一个感觉,一堂45分钟的课,平均每分钟就问一个问题,学生被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哪有时间进行思考!往往是在一个接着一个问题“轰炸”下,“不假思索”地回答和应付。

2.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多。教师常犯的错误是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这种不良习惯把学生训练为只会抓住“重复”的问题而不去认真地或直观地注意问题的初次出现。这种习惯会导致大量有意义时间的丢失,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当然这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能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要避免那种无意义的重复。

(二)提问要有普遍性与代表性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水平不同,个性差别很大。教师设计提问时要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目标,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方式,这种师生互动,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感,为部分优秀的学生设计思维水平较高的题目,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精彩的答题能产生很好的示范与带动作用,能促进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但在课堂提问活动中,有的老师总是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走进学校,经常听见学生的抱怨“我的老师从来不点我”或“老师总是喜欢点那几个学生”。从这些抱怨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不满和挫折感。仅点几个(通常是能力强和学业成绩突出)学生的教师给了大多数班级成员一个消极的强化——反正我的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也不会关注我,尽管玩吧。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学业越来越没兴趣,在课堂上开小差,从而导致集体斗志的丧失。

(三)提问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对于提问的设计,要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先简后繁层层推进和扩展。既不因为问题过难而使学生望而却步,甚至挫伤学生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也不因为问题过于简单而使学生骄傲自满,思维惰性滋生,这样对于他们素质的提高毫无价值,有序地结合问题,有助于理解和正确利用知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避免语文教学杂乱零散的弊病。

(四)提问要适时设问,随机应变

设问的目的在于解决疑难,而不是把学生问倒,更不是作为花絮点缀课堂,创设“学生活动”的形式。是否适时发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过早发问,造成气氛紧张,学生内心茫然,容易造成课堂冷场;过晚发问,学生不需思考就能对答如流,使问题成为“瞎子戴眼镜,多余的圈圈”,毫无价值。此外,还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问题的难度、切入的角度、提问的方式,以把握知识要点、训练重点和教学进程。

三、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与技巧

课堂提问方法很重要,课堂上教师提问方法正确得当,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提问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在撮取几种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方法介绍一下。

(一)抓住关键,提纲挈领法

能否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提问突破,决定了教师这堂课教学成功与否。教师要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打开一个缺口,让知识的水流奔涌而出,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能真正吃透教材,找到关键问题的所在,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叫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归园田居》一诗,可以这样提问:本诗的标题是《归园田居》,那么由标题看,全诗的诗眼是什么,由此大家能想到什么?实际上,本诗正是通过“归”字统领全诗,引出“从何而归”、“因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后如何”四个方面展开描写的。

(二)旁敲侧击,启发诱导法

在整体把握全篇的基础上,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巧设问题,吸引学生。有意识地把设问的过程当作开启学生思路的过程,激发他们思维的灵性。在学生思路梗塞时巧言启发,在对立或矛盾中诱其比较,站在新的角度、新的层面锻炼学生的思考力,使他们思维向纵深拓展,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三)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法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有些问题不可一步到位,就如登山一样,要拾级而上,于峰顶领略无限风光。一个难的大问题,可以科学地分解为几个容易的小问题,步步诱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决难题。既不因为问题过难而使学生望而却步,甚至挫伤学生思考和答题的积极性,也不因为问题过于简单而使学生骄傲自满,思维惰性滋生。如在教《囚绿记》一课时,可以这样提问:文中的“绿”指什么?作者如何“囚绿”?为什么要“囚绿”?后来为什么要“释绿”?

(四)激发兴趣,质疑探究法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敢问、多问。教师既要给学生“自己说话”的自由和“说自己话”的权利,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获得自我满足,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并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时时处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

学生如果觉得教师提的问题过于简单,就提不起来兴趣,但教师如若深挖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就如投一块石头于平静的湖水之中,激起层层波浪。有的课文看起来很平实很简单,其实独具匠心,这种提问法,就能显示它的独到之处。如在《涉江采芙蓉》一诗的教学中,围绕诗歌抒情主人公的问题,可以从“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这两句诗的主语设问,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探究全诗的抒情主人公是“游子”还是“思妇”的问题。

以上的各种提问法,并不是分割开来的,许多课文可以综合运用以上多种方法,教师要视情况而定,灵活运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在讨论中互问,与教师对问,与文本互问,使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也应是无穷无尽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全成长,为了全方位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探索向学生激疑设向的方法,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蔡林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温斯坦.中学课堂管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论语[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思维语文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