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刘景范在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中的重要贡献

2014-08-15王保存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刘志丹三边游击队

王保存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延安716000)

西北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 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 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创建的重要组织者和开创者刘景范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一、坚持武装斗争,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

刘景范, 字子忠,1910 年9 月20 日出生在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今属金鼎镇)芦子沟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幼时受祖父刘士杰(清末同治年间的拔贡)的启蒙教育,勤奋好学。 12 岁时丧母,刘景范辍学在家协助父亲刘培基挑起全家八九口人生活的重担。 劳动之余,认真阅读长兄刘志丹从外地寄回的革命书刊, 了解社会变化,向往革命。1928 年,渭华暴动遭遇失败后,刘志丹辗转回到老家保安县,与曹力如、王子宜等同志在永宁山成立了保安县第一个党支部。 刘景范在其长兄刘志丹的影响下参加了革命。 是年秋,刘志丹曾组织了大批党、团员和进步青年,打入陕北、甘肃、宁夏的军阀部队,进行“兵运”工作。1929 年冬,刘景范被安排在宁夏苏雨生部做兵运工作。 1930 年9 月回到家乡协助刘志丹组织革命武装。 10月, 参加了刘志丹在合水太白镇夺取反动民团枪支的行动。 自此刘景范跟随刘志丹在安塞县、保安县一带进行游击战争。 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 年随刘志丹部进驻瓦子川、合水固城川等地,遭到敌军袭击后,损失惨重,不久刘志丹不慎入狱,刘景范遂于1931 年6 月在甘肃平凉陈珪璋部第十三师第十一旅从事兵运工作,8 月转入陈珪璋部刘宝堂特务二团继续活动。[1]刘景范等同志在数次兵运工作受挫后,从革命实践中悟出,兵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运动没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 没有建立革命根据地,”“搞革命武装,依靠在旧军队里的合法地位招兵买马是不行的, 还是要走井冈山的道路。 ”[2]1931 年9 月刘景范和刘志丹一起将分散活动于合水、庆阳山区的赵连璧、杨培盛、贾生财的3支武装,集合在合水太白附近倒水湾进行整编,建立了陕甘边地区中共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全队300 余人, 分为三个大队, 刘景范任第一大队副大队长。 南梁游击队成立后,积极开展游击活动,在军事上站住了脚,政治上也扩大了影响。 10 月下旬,陕北游击队来到陕甘边南梁堡、阎洼子、华池、太白等地区,刘景范得到消息后,遂前往华池与陕北游击队负责人接洽,随后,两支游击队在东华池一带回合,部队共约700 余人。 为了解决部队给养问题,暂归编军阀陈珪璋部,得到了一批均需物资。 1932 年1 月初,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改变为西北反帝同盟军,谢子长任总指挥,刘志丹任副总指挥,全军300 余人,分为两个支队和一个警卫队。 第二支队长由刘志丹兼任,刘景范任第二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1932 年1 月12 日,部队移驻正宁三嘉塬,边宣传和组织群众,边整训部队。在此期间发生了“三嘉塬缴枪”事件。二支队派第一大队队长赵连璧带一部分人,外出打土豪,因为打击面过宽,抢群众东西,造成不良影响,于是谢子长和部分部队领导人召集一支队干部开会,决定收缴二支队的枪,处决赵连璧。2 月4 日上午,全军在驻地集合,当场打死了赵连璧等人,并缴了二支队的枪,遣散了二支队的主要干部及大部分队员。 刘景范这时也被迫离开了部队。[3]这一时期刘景范追随其兄刘志丹参加革命活动, 虽然屡次受挫,但通过革命实践,对革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以后继续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嘉塬缴枪”事件后,刘景范被迫回到老家保安县,秘密开展斗争, 曾动员30 多名贫苦农民重新组织游击队,在金鼎一带活动。1934 年1 月,率部参加保安游击队,保安游击队扩编为3 个中队,每队均设政治指导员,刘景范出任队长。 在刘景范的带动下,保安游击队的战斗力大大加强,主要在保安县打击恶霸地主和反动民团,保卫了南梁根据地的后方安全。[4]10 月在照金根据地[5]丧失后,陕甘边特委、军委、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在合水县包家寨召开联席会议,接受了刘志丹的建议:恢复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在陕北战略区成立一路、二路、三路游击队总指挥部;三个战略区以南梁为中心,军事后方移至南梁。 刘景范担任陕甘第二路游击大队第二支队队长兼政委, 领导游击队打击反动地主武装,建立人民政权。 他们组织赤卫队、农协会,壮大了革命力量,第二支队编为四个中队,九个班,一直深入到洛河川东的白区开展游击活动。至1934年秋,保安游击队发展到200 余人。 1934 年10 月10 日,陕甘边特委决定以第二路游击队为基础, 在南梁阎家洼子组建了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二团(原二团南下失败,一直未恢复),刘景范任团长。[6]

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二团成立后, 在刘景范的带领下,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1934 年10 月,国民党第十七路军、警备骑兵旅第二团团长张廷芝部进攻根据地,刘志丹亲自指挥反击,指定刘景范为突击队长,夜袭楼坊坪。 这次战斗,打击了张廷芝,使其当天下午就退出了根据地。 之后,刘景范的率红二团北进到保安县金鼎山一带,攻击敌86 师高雨亭的驻军,歼灭金鼎山的袁成章民团;奔袭罗平川,打击了反动头子旦八寨的曹俊章民团。[7]开辟了南梁根据地的东区,为西北根据地反“围剿”作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5 年2 月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 西北军事委员会, 刘志丹任西北军委主席(一说谢子长), 率红二十六军大部分主力赴陕北进行反“围剿”战争。 刘景范接任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共陕甘特委军事部长。1935 年4 月,蒋介石策划了第二次“围剿”,调动5 万人马,向西北根据地进攻。 刘景范和习仲勋一起安排南梁一带的群众坚壁清野,进行转移。 为了保存实力,按照刘志丹的战略部署,决定放弃南梁,向敌后三边一带发展, 陕甘边区党政军机关转移至甘泉洛河川峤夫峪一带。 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刘景范率红二团北上。 一路上击败了张廷芝部的王义元骑兵连;歼灭宁塞川、五谷城反动民团200 余人;刘景范以一团的兵力抗击3000 敌人的追击,一直打到靖边,绕到敌后去打,打到敌人老巢,迫使敌人撤退。 保卫了陕甘边区,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红军的反“围剿”斗争。[8]指挥地方武装配合主力红军反“围剿”和清剿土匪,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有力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巩固西北革命根据地

1935 年4 月下旬, 刘景范随同陕甘边党政军机关转移到洛河川,主要负责建立基层政权,巩固根据地。 为了向主力红军输送战士和干部,培养军事干部,在刘景范的建议下,陕甘边区军事委员会在王家坪建立了军事学校,刘景范兼任校长。 为红军培养军事干部, 同时新建了洛北、三边、富县、宜川等游击队,发展党员400 余人。[9]

1935 年8 月下旬,红二十五军来到陕甘边区附近,刘景范接到游击队的报告后,马上向西北军委汇报,并与习仲勋到保安县瓦子川去迎接二十五军。 在根据地召开了群众欢迎大会,慰劳红二十五军全体官兵。9 月15 日二十五军与二十六军在延川永平镇会师。9 月17 日,二十五军与二十六、二十七军组成红十五军团。 红十五军团成立以后,徐海东、刘志丹即率军南下,准备在延安以南的劳山消灭东北军的110 师。 战役开始前,调刘景范到前线,负责调动各路游击队和地方武装配合主力红军作战。 战斗开始,刘景范即负责救治伤员、医院、粮食供给、民夫调配等;战斗结束,刘景范组织打扫战场,料理善后。 劳山战役在刘志丹的指挥下,取得了胜利。[10]

1935 年9、10 月间朱理治,聂洪军受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遣,来陕北推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给刘景范等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扣上了“右派”“反革命”的帽子加以逮捕,并残酷地杀害了二百多名党、政、军干部。 在错误“肃反”中,刘景范遭逮捕,被关押将近两个月。1935 年底,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 及时纠正了陕北“肃反”的错误做法,刘景范等干部被释放出来,并先后分配了工作。 中央军委主席周恩来找刘景范谈话,委任他为中共三边特委委员兼军事部长,派他到三边了解情况。 刘景范等十余人带着陕北特委的信赶到三边特委驻地赤源县的李家梁时,才知道这里发生了事变。[11]刘景范等三人到甘洛县刘家老庄后, 找到赤安县政府, 却遭到错误软禁。 于是刘景范给周恩来同志写信,汇报了三边地区叛乱的情况和县委的问题。 不久收到了周恩来同志的回信,指示刘景范:找到三边独立营,指挥剿匪。 周恩来同时给县委写信说明: 刘景范是中央军委派到三边担任军事部长的,要听从刘指挥剿匪。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信,刘景范调动甘洛县、赤安县的保卫部队开展平叛。 他率领部队痛击反动民团的寨子,打击叛匪。 同时向群众喊话宣传,告诉群众中央红军来了,带来了好政策,不要再听信谣言了。听到宣传,寨门不打自开,还乡团头目逃跑,其他人全部投降。 刘景范及时召集反水群众开会, 动员他们回家生产。 三边独立营原是由陕甘边第一游击队改编的,战斗力很强,干部也很好。 自从“肃反”开始,战斗力受了挫折,士气低落,情绪不振。 刘景范找到他们,讲了中央红军来后刘志丹等所有被捕同志都已被释放的情况。 告诉他们:“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做群众工作, 消灭叛匪和还乡团,平定叛乱,恢复苏区。 ”刘景范指挥独立营攻打保安县,恢复了保安县城,安抚回来生产的群众,对错划成分的所谓地主富农,退还土地,要他们安心生产。 对反水群众,首恶必办,一般不纠。1936 年3 月,刘景范回到瓦窑堡汇报工作。中央认为, 三边特委已遭破坏, 决定先成立保安中心县委,刘景范任军事部长。 从平叛开始,刘景范带领独立营和地方游击队,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七战七捷,把赤安、靖边、定边、华池被敌人占领的根据地,全部收复了,独立营也扩大到近300 人。[12]刘景范平叛了因错误肃反造成的“三边事变”和“赤安事件”彻底地消灭了几个县内千余名叛匪,为红军顺利西征扫清了障碍,为中共中央迁驻保安创造了条件,巩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

三、收复失地,扩大西北革命根据地

1936 年6 月,红军西征开始。中共中央和苏维埃政府撤离瓦窑堡,抵达保安(志丹县)。 保安县划归中央直接领导。 刘景范担任中共保安中心县委委员兼县军事部部长、保安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之职, 同时他还任三边特委委员。他的任务是保障党中央的工作、生活及安全。 为了保障党中央来到后的粮食问题,刘景范与县委同志共同商议,将保安县库存的义仓粮七十石拿出来,供给中央。 刘景范向西北办事处提出:(1)除完成应征的公粮外,向农民购买和借用一部分余粮,包括一部分油料和豆子。 用豆子榨油、生豆芽、做豆腐,以解决机关、学校、部队的口粮、食油、吃菜等问题。(2)请中央调拨一部分布匹、棉花和人民生活用品,分发到各地区商店廉价出售,回笼货币,压低物价。 他的提议得到林伯渠的支持,在林老的赞助和推动下,办事处很快批准了刘景范的意见, 并通知中央各有关部门给予财力和物力上的支持。 这样,不仅确保了中央机关的供应,而且使保安县的生产建设有了发展,物价下降,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中共中央在保安县的半年,是红军在陕甘扩展、巩固的时期,刘景范率保安县的干部勤勤恳恳工作,为党中央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使中央机关得到必要的休养生息。 同年刘景范担任三边游击队司令兼政委,继续剿匪以保证中央的安全。 扩大了西北革命根据地的范围。[13]

西安事变发生后,红军、东北军和西北军形成“三位一体”的军事同盟,共同对抗南京国民党中央。 在这种形势下,红军、东北军和西北军重新调整了军事部署,要求红军南下关中配合东北军和西北军阻挡前来进攻的国民党中央军。 中共中央根据当时形势,决定成立中共陕甘省省委和陕甘苏维埃政府, 刘景范出任陕甘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省委军事部部长,领导地方武装,迅速保障防地,为积极配合主力红军开展游击战争, 巩固和发展西北根据地做出了贡献。[14]

陕甘省委和陕甘苏维埃政府成立后, 根据中共中央“注意向同心城、海原、固原、西峰、正宁、宁县发展,与关中地区发生联系”的指示精神,刘景范等人带部队南下关中与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取得联系, 共同商定了向南发展计划。 陕甘省委积极配合主力红军开展游击战争,巩固和发展陕甘根据地,并在关中加紧开辟新根据地。 1937 年4月,中共中央为了统一和领导新苏区,调刘景范任中共陕甘宁省委书记,主要组织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进行清剿土匪作战,为了建设巩固的抗日后方。[15]

刘景范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 他和他的战友创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和各路红军创建了而一个可靠的落脚点, 并成为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其中,他作出了重要贡献。

[1]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陕甘边革命根据地[M].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11:724.

[2] 习仲勋.群众领袖,民族英雄[N].人民日报,1979,10,16.

[3] 刘景范.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M].引自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11:408.

[4] 王英.陕甘边根据地武装斗争及政权建设片段回忆[M].引自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11:645.

[5] 张宏志.西北革命根据地史[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11:235.

[6] 王四海.我在红二团的战斗经历[M].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11:577.

[7] 刘米拉.刘景范传[M].未刊稿.

[8] 张文华.陕甘边领导机关在洛河川.引自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北革命根据地[M].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10:337.

[9] 刘米拉.刘景范传[M].未刊稿.

猜你喜欢

刘志丹三边游击队
三角形中线与高之间的三个几何不等式
九点圆圆心关于三边的对称点的性质
第八章超声游击队——声能
第八章 超声游击队 ——声能
走三边
浅析“三边”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小铁道游击队(节选)
纪念父亲刘志丹百岁诞辰
深切缅怀无产阶级军事家刘志丹
忠心耿耿 为党为国——纪念刘志丹诞辰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