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问题的思考:教育公平的视角

2014-08-15张小迎冷小黑张凡永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贫困生公平子女

张小迎,冷小黑,张凡永

(1.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2.江西科技学院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8)

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发展成为人力资源强国,要实现这一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促进农村家庭投资高等教育是重要的环节。但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就业市场压力下,农村家庭也开始审视高等教育投资正在增大的风险。2009年至2012年间,有超过300万以农村困难家庭为主体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1]而当下农村普遍存在的新“读书无用论”抬头,成为农村辍学的主要原因,[2]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这些农村家庭在改变命运的机会面前选择了放弃,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教育公平的激辩。探究农村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状,分析其成因,进而提出促成其高等教育投资的政策建议,对于保障农村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权益、促进我国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农村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状

在当代大工业与科技社会中,教育已经替代身份、血统等先赋性因素,成为决定社会成员地位流动、分化的决定性因素。[3]作为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公平的阶梯,增加了农民向上流动的可能性,使农村家庭有“跳出农门”而对子女进行教育投资的动力。但在城乡基础教育差距不断被拉大的态势下,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逐渐被弱化,而这种失衡的结果造成了城乡高等教育入学率比率差距的扩大,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农村家庭子女比例下降,进一步影响到农村基础教育学生大量辍学。

1.城乡高等教育入学率比率差距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经了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两个时期,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村家庭拥有高等教育投资的机会。不过,这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城市家庭相比,也只能算是绝对机会的增加,相对机会却在减少。早期的研究表明,从1998年到2003年,农村家庭子女高等教育入学率从1.3%增至2.7%,而城市家庭子女高等教育入学率却从5.9%增至26.5%,城乡高等教育入学率比率也从4.5扩大到9.8,[4]农村大学生比例进一步降低。城乡高等教育入学率比率差距的扩大,反映了农村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客观事实,也更深层次的反映了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的问题,将影响到我国十二五教育规划的实现和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2.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农村家庭子女比例下降。更为甚者,农村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层次也在逐渐下降。自1990年代开始重点大学中农村籍学生比例不断滑落,如北京大学1978年至1998年间农村籍学生比例约为三成,而2000年后,比例降至一成。农村籍大学生主要集中在了普通地方院校与专科院校,如湖北省2002年至2007年5年间,考取专科的农村生源比例从39%提高到62%。[5]重点院校农村大学生比例的大幅下降,反映了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也折射了整个教育体系和社会体系的公平问题。

3.农村基础教育学生辍学逐渐增加。一旦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被弱化,农民向上流动的途径被堵塞,投资高等教育的原动力缺失,将导致农村家庭放弃各层次的教育投资,甚至延及到义务教育阶段。由于贫困、学业成绩不好、学校管理粗放、教学质量低、升学困难、大学生就业压力等诸多原因,很多农村家庭基于理性的考虑,感觉继续让子女学习下去的机会成本高,前途不明朗,不如早点退学。据某调查,西部某县农村初中生流失率普遍在30%乃至40%。[6]2009年至 2012年间,超过300万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其中以农村家庭学生为主体。[1]基础教育中来自农村的辍学生的增加,从另一个层面上反映了农村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事实。

二、阻碍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成因分析:教育公平的视角

一种观点认为,从家庭特征来看,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低,教育观念落后,侧重于眼前经济利益而忽视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长期效益,使子女不专心或放弃学业,直接影响农村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积极性。[7]如果从跨代际看,实则是上一代人所受的社会与教育不公平延伸到下一代人来承受。个人的社会地位一方面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一方面受社会出身的影响,上一代中的不平等会在下一代中不同程度地再现。[8]因此,所谓的农村居民教育观念落后,以及所谓的“农二代”、“农三代”的命运只是社会和教育不公平在跨代际的体现。

1.农村高中前教育资源贫乏,教育质量薄弱。城乡高中前教育发展的失衡是农村家庭子女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原因。[7]基础教育的优质资源过度集中于城市,形成的教育“马太效应”使农村家庭在起跑线上就输给了城市家庭。首先,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使农村儿童在起跑线上就输了。尽管城市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也受到很多批评,但农村学前教育,特别是公立学前教育很多地区都是空白。其次,农村教育经费短缺、设施落后、教育资源贫乏等长期得不到解决。经费投入不足,教学硬件跟不上,如农村校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缺失,查阅教学资料困难,缺乏教学教改信息,教学理念无法跟上,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另外,工资无法按时足额发放导致教师缺乏教学积极性,生活环境如住宿和饮食条件差使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任教。其次,与城市基础教育相比,师资数量不足、教师素质不高、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等问题长期困扰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由于条件差,教师想方设法向好学校流动,造成农村学校年龄结构不合理,中老年教师居多,年轻教师下不去。并且相比城区学校教师,农村教师学历低,教学观念陈旧,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教育积极性差,能力弱。而能力稍好的教师也会以各种方式如县城学校选调离开农村校,其结果自然最终导致农村家庭子女获得的教育质量下滑。

2.高中教育成为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发展的瓶颈。相比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中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首先是高中学位不足,初升高的升学率增长不及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增长,而农村学生升入高中的比例更低。1998年至2002年间,初升高升学率仅增长7.6%,2002年才到58.3%,而此期间高等教育升学率上升了37.4%,已达到83.5%,[9]学生的“高考独木桥”压力下沉到“中考独木桥”。2005年,我国城市学生升入普通高中的入学率到达94%,而农村学生的入学率只在5% -7%。[10]其次是农村校教育质量的下滑和“中考独木桥”的影响,使得大部分农村学生需要通过缴赞助费或择校费的方式入读高中,这对于贫困的农村家庭来说无异于放弃了通向高等教育之路。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农村家庭中,子女就读于高中的家庭和子女就读于初中的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的意愿差距巨大。前者看到了子女“跳农门”的希望,高期望下愿意对子女高等教育投资的达到九成,而后者愿意高等教育投资的只有约三分之一。[11]普通高中教育落后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为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发展的瓶颈,成为影响农村家庭教育投资重要的因素。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很大程度上是高中教育、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的积累和延续。[9]

3.高校招生收费制度的制约,招生录取政策不切实际。曾几何时学生考上大学,不仅不需要缴纳学费,每月还会有生活补贴,对于贫困农村家庭来说,就是“幸福的跳出农门”。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校收费政策的实施,学费的增长已超出很多贫困农村家庭经济能承受的范围。1995年到2000年普通高校年均收费标准从800元涨至4500元,6年间增长了近5倍,而2001年农民年均收入仅为2300元,贫困农村家庭则更低。[7]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农村家庭经济基础薄弱,高校收费制度限制了很多贫困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意愿,成为阻碍农户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经济原因。而从招生政策看,“公平竞争,择优录入”的原则貌似体现了高考绝大多数的公平。然而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就使得与城市家庭子女相比,在农村学校接受薄弱基础教育的农村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已不均等,形如田径比赛中农村学生位于更远的始点而要与城市学生撞同一个终点线。因此,由基础教育的不公平引致“录取的公平”只能使招生录取政策陷入不切实际的泥潭,反而背离了社会公平与教育公平的初衷。招生录取政策的不切实际导致了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机会上的实际不均等。

4.农村大学生就业困难,未实现教育结果的公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社会的难题。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有很多观点,基本上遵循从教育、学生、社会等各方面寻求原因。如归咎于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导致学生综合素质比以往低、大学课程重理论轻实践、专业和课程建设赶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如大学生社会经验少、处事能力低、不了解就业信息、挑剔岗位等。若再考虑社会关系网络对就业的影响,农村大学生就业难就更加彰显了要实现社会公平与教育公平就需要对贫困大学生实现就业补偿。一旦“毕业即失业”,新“读书无用论”思想观念在农村地区的传播将使得农村家庭丧失对子女高等教育投资的信心,其结果不仅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公平,也会影响到农村基础教育的稳定。对教育公平做过经典论述的瑞典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公平应包括结果公平。实现教育的结果公平,需要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受教育权的公平、教育机会的公平,更需要在对贫困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多的差别对待和补偿性帮助,对弱势群体的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补偿,尽管是不平等的,但却是公平的。[12]

三、激励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对策

上述对阻碍农村高等教育投资的因素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分高中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等阶段进行了分析,认为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失衡是使城乡高等教育入学率差距逐渐拉大的主要原因,高中教育发展的滞后、高校招生录取与收费政策的制约、农村大学生就业困难未实现教育结果的公平等在城乡教育政策差距的长期累积下,成就了农村家庭子女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客观事实。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以保障农村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权益,激励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促进我国教育公平。

1.均衡城乡基础教育资源,促进农村地区教育发展,提高农村教学质量,最终提升农村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①要重新思考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中政府所要承担的责任,应大力发展和普及公立学前教育。②增加农村教师数量,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如在同职务工资上农村地区应高于城市地区,将优秀教师吸引或留到农村。③改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满足教师教学需求,改善农村师生住宿和餐饮条件,使教师安心任教,学生安心学习。

2.落实普通高中教育公平,让更多农村家庭子女能够接受高中教育。①实施普通高中均衡录取政策,在普通高中入学录取中提高农村学生的录取入学比例。②取消高中入学的赞助费和择校费,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高中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③加大贫困高中生资助比例和资助金额,最终使贫困高中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

3.完善高校招生政策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①重点院校应给出一定招生指标分配到农村学生,扩大农村家庭子女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比例。②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特别关注农村贫困生能力培养,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其就业竞争力。③完善高校贫困生助学体系,确保每一个贫困生获得阳光政策的普惠,不让贫困学生失学。

4.建立贫困生就业扶助机制和跟踪机制,构建高校、社会、企业、政府、民间机构多方参与的就业扶助体系,实现教育的结果公平。①高校应加强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进行求职技能培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缓解就业心理压力。②政府和高校为贫困生设立“就业救助金”,给予贫困生求职费用补助,减轻贫困生就业成本。③政府应给予接收贫困生实习和就业的企业一定的鼓励和支持政策,鼓励用人单位采取“订单式”的方式资助和预定贫困学生。④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发挥公益组织扶助贫困生就业的作用,并使之成为一种新的帮扶贫困生就业的机制。

[1]统计: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人数4年累计超300万[EB/OL].[2012-06-13].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6/13/c_123273343.htm.

[2]安徽省政协委员汪潇溪:警惕农村新读书无用论[EB/OL].[2012 -03 -31].http://news.sohu.com/20120331/n339507665.shtml.

[3]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失衡:转型期农村教育的主要危机[J].当代教育科学,2007,(2):27-30.

[4]钟莉,刘少雪.改善农村高等教育的政策建议[J].复旦教育论坛,2006,4(6):56 -59.

[5]研究称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90年代滑落[EB/OL].[2011 -08 -06].http://news.sohu.com/20110806/n315609029.shtml.

[6]西部贫困学生辍学潮:农村初中生流失率高达40%[EB/OL].[2012 -06 -25].http://www.cs.com.cn/xwzx/ms/201206/t20120625_3382978.html.

[7]侯耀先.农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原因及其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3):17-19.

[8]李路路.论社会分层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9(1):101-109

[9]中国高等教育城乡差距在缩小[EB/OL].[2005-02-16].http://edu.163.com/edu2004/editor_2004/school/050216/050216_178443.html.

[10]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失衡与农村初中生辍学[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d725a80100clbw.html

[11]冷小黑,张小迎.农户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0,(2):47 -48,67

[12]陈兴华.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3):106 -109.

猜你喜欢

贫困生公平子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笨柴兄弟
公平比较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