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写作语言形象化的几点思考

2014-08-15

语文天地 2014年35期
关键词:形象化通感生动

叶 志

在写作中,准确的语言表达可以清晰的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受,而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更会让作品产生寓意深远、艺术魅力四射的效果。“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古人执著追求语言表现力的证明。

学习写作就要涉及到语言问题,而要写好作文就要使语言形象化。语言形象化就是使写作的语言能生动地描绘出人物和各种环境,给读者一种可触可摸、历历在目的感受。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能使写作语言达到这样的效果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写作语言形象化问题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调动头脑中的“形象储备”

写“冬天”,只说“冬天是一个饱含特殊美的季节”,这远远不够,你得先弄明白到底是冬天的哪些现象使你产生了这种感觉。也就是说,在写文章时,要把使你获得“特殊美”的那些“形象储备”再现到笔下。

例如,老舍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曾这样写道:“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样写,文章才会具体生动、形象优美,给人以新鲜感。

二、选择形象化的语言

凡生动的语言都具有形象化这个特点。那么,何谓形象化的语言呢?所谓形象化的语言就是能具体、形象、生动地把所描述的事物、情景、人物等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语言,这种语言能使读者如触其物、如览其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我们在写作时,就要注意提炼这种形象化的语言。

例如,“孙老师看了那位漂亮姑娘一眼”,“看”只是一般性表述眼睛的动作,并不能具体向读者展示孙老师的眼神。若根据表述情态的需要用“扫了一眼”“瞪了一眼”“瞥了一眼”等词,不仅可以叙述眼睛的动作,而且可以描绘“看”者的眼神及心情,给人的感受就比较切实、具体。

那么,如何选择形象化的语言呢?最常见的方法是从同义词或近义词中选择比较恰当的词语。

例如,“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若将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奔”和“灌”改成“跑”和“吃”,表达效果就不那么生动形象了。“奔”,言速度之快;“灌”,讲喝水之猛。“奔”、“灌”二字把“六月十五”的酷热难耐和拉车时的口渴难忍逼真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三、注意选用拟声词和色彩词

生活中的事物不仅有形象,还有声音和色彩。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应当运用具有形象色彩的拟声词和色彩词表现事物的特点。

例如,朱自清的《春》里有这样一段描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在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了拟声词和色彩词将花朵的多、花色的艳、花味的甜表现出来,将一幅优美的《春花图》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唤起了人们对该事物的形象的联想。

再如,托斯陀耶夫斯基曾举过这么一个例子,他觉得“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当写成“有个小银元,从桌子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铛铛地跳着”。后一句既有生动的动态,更有清脆响亮的声音,使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同时清晰地感觉到这一事物,这样,读者的印象自然就深刻了。

正确使用色彩词还能够充分体现人物的肖像特点,突出反映人物的心理矛盾,生动描绘出作品的典型环境。

例如,“他(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杂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透过这些描写,读者仿佛看见了实在的“孔乙己”,看到了孔乙己穷酸的处境、迂腐的性格和矛盾的心理。

四、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相反,结构长短不齐、参差错落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整句形式整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读之上口,听之悦耳;而散句散而不乱,比较灵活,容易避免单调、呆板。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整句和散句应交错使用,这样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

例如,朱自清在《春》的第二段中是这样写的:“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段文字整中有散,散中有整,句子错落有致,充分显示了语言的音乐美和视觉美。

五、适当使用通感等修辞助势

适当地使用修辞手法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形象。对于其他修辞对语言的功用,本文并不想多谈,本文着重想要讨论的是通感这一修辞的作用。

声音、颜色、气味、感觉等生活、生理形象缺乏实体形象,若能在描写时适当运用通感,描写就会显得具体形象。

例如,感觉虽无实体形象,但若在描写中运用通感,读者就能通过味觉、视觉、听觉经验予以体验。如《水浒传》中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三拳”是这样描写的:“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在描写中,作者为了把鲁达恨郑屠和郑屠挨打的心理感觉具体形象地传达给读者,在正面描摹状写“打”之后,又借助通感,让心理感觉向味觉、视觉、听觉换位,让读者借助味觉、视觉、听觉经验去具体地感受打人者和挨打者的心理感觉。

总之,要使语言形象化,固然还有很多写作技巧可以借鉴,但根本问题在于作为写作个体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语言,有勇于实践的信心。要真正做到语言形象化,就需要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去不断体味、揣摩,心领神会,逐步掌握,更加形象化的语言。此外,语言形象化的范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每个人的行文风格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行文的语言风格也可以各不相同。有些人善于运用优美的语言使文章文采斐然,有些人喜欢简洁干脆的语言使文章工整易懂。无论哪种语言风格,只要能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就都值得运用。

猜你喜欢

形象化通感生动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用图象法让问题形象化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数形特征显本质 直观形象化难点
通感:一扇让诗人不老实的门(外一则)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风过洞庭》
基于“通感”理念的沉浸式幼儿玩教具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