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蛋白质组学核心技术研究综述

2014-08-15张凤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分子量组学质谱

张凤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莱芜271100)

2003年4月14日,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心转移到蛋白质组(基因组的表达产物)上来,这标志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因为蛋白质是生命现象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直接体现者,是基因功能活动的执行者,利用蛋白质组的研究有望找到“孤儿”基因的生物功能线索,进而揭示它在整个功能网络的地位,从而了解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因此,蛋白质组学将会在揭示生命奥秘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1]837[2]1973。

一、蛋白质组学

澳大利亚的MarcWilkins等人在1994年首先提出一个与基因组相对应的整体的概念-蛋白质组,它指的是一种基因组转录、翻译及翻译后修饰的全套蛋白质[3]20。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研究细胞内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在特定时空下的动态变化,分析细胞内的蛋白质组成、表达模式以及各组分之间的关系,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进而调控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4]648[5]1152。

二、蛋白质组学核心技术

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质谱技术(MS)和生物信息学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三大核心实验技术。

1、2-DE

1975年,意大利化学家O’Farrel在研究大肠杆、几尼猪和鼠的蛋白质时发明了双向电泳技术(ISO-DLAT)[6]4008。目前,2-DE是进行蛋白质分离的最关键、最成熟、最常用的技术。其原理是:根据蛋白质等电点(pI)不同,在pH梯度胶上进行等电聚焦(IEF)的第一向分离;根据分子量大小,在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中进行第二向分离。

蛋白质分离后可通过不同的方法染色显示,传统的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易操作,重复性好,但灵敏度低。银染法可提高两个数量级,但显色的浅性范围较窄、重复性差。Berggren[7]2509等人研究发现荧光染色灵敏度与银染相似,但速度更快、线性范围更宽,同时减少了对质谱鉴定的影响。

2-DE可在二维水平上分离10-150KD分子量的蛋白质,是目前唯一能溶解大量蛋白质并能进行定量的一种方法,操作简便,分辨率、灵敏度高,重复性较好,可用计算机进行分离后图像的分析处理,能提供不同基因表达与调控的特点。Agrawal等用2-DE等法,首次对臭氧对水稻幼苗蛋白的影响进行了检测[8]947-959。王经源等定量比较了汕优63及其双亲苗期的第三叶蛋白质组,得到1667个以上的蛋白质点,在3个品系间发现23个显著差异的蛋白质点[9]33-53。但2-DE也有其局限性:低拷贝数(<1000)、疏水性(如膜蛋白)、高分子量(>200kD)和低分子量(<8kD)蛋白无法检测;极酸和极碱性蛋白(pH<3或pH>10)易在电泳中发生漂移;对试剂质量要求高;样品复杂程度高时,灵敏度和分辨率较低;自动化程度低[10]3670[11]247。Unlu等[12]2071-2077对2-DE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差异凝胶电泳(DIGE)。蛋白质分离前,将荧光素标记后的多种蛋白样品等量混合,在同一块凝胶内电泳,分离后进行质谱分析。此法可对蛋白质的表达进行精确、可重复的定量分析,用此法也可分析正常组织和病理(癌变或植物受外界胁迫等)条件下蛋白质表达的差异。与常规的2-DE相比,工作量小,操作更简便,效率、灵敏度更高,差异分析更准确,结果更可信。

近年来,随着色谱技术的发展,液相色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LC)成为非凝胶蛋白分离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为弥补单一液相分离的不足,现在一般优化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液相色谱,常见的有二维液相色谱(2D-LC)、二维毛细管电泳(2D-CE)等。色谱技术除了直接对蛋白分离分析外,常与质谱技术联用。Nielsen等应用LC—MS—MS技术成功分离和鉴定了海马组织中的1685种蛋白质[13]405。目前一种最新的色谱分离技术-毛细管电泳(CE)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高效分离分析。CE分析样品量少、成本低、速度快、灵敏度高、分离范围大,2-DE无法分离的可用CE实现,并自动在线分析,但对于复杂样品的分离尚不完全[14]89。

2、质谱技术(MS)

MS是鉴定2-DE分离后的蛋白质的基本手段,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支撑技术之一,是最为重要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突破[15]841。其基本原理是:样品分子离子化后,根据不同离子间质荷比(m/z)的差异来分离并确定其Mr[16]636。目前最常用的有两种: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技术(ESI-MS)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MALDIMS)。前者是喷射过程中,液相样品分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高电压将其离子化后进入质量分析器,根据m/z差异进行分离,确定其分子质量。目前此技术已应用到很多串联质谱中,如四级杆一飞行时间(Q-TOF)质谱、离子肼(ion-trap)质谱等,灵敏度达fmol(10-15)。后者是让激光照射离子化的样品在加速电场中飞行,检测不同的离子飞行时间(TOF)来确请定m/z(TOF和m/z的平方根成正比),得到一系列酶解肽段的分子量或部分肽序列,然后检索相应的数据库来快速鉴定蛋白质[14]89。目前,在鉴定蛋白质谱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在MALDIMS基础上改进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此技术可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但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鉴定效果不好[17]15。后来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形成了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此法可直接检测粗提样品,且用量少(最少0.5-5ul),灵敏度高,能检测出低丰度、小分子量的蛋白质,可快速检测多个标记物,可测定膜蛋白等疏水蛋白。

这两种技术均能在fmol(10-15)的水平上准确分析高达几十万Mr的生物大分子,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质量的检测范围等特点[18]1479。但MS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如仪器较昂贵,不能区别氨基酸的同分异构体如Leu和Ile、Lys和Gln,无法对某些多肽的固有序列进行测定,不能将带电电荷和分子量相同的同分异构体进行区分。在应用中,MALDI—MS常和2D凝胶电泳联用,ESI-MS常和LC联用[19]1519-1520。如卢定强等利用LC-ESI-MS法对银杏叶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了ESI-MS质谱图,分析鉴别出白果内酯及银杏内酯A、B、C、J[20]9211。

3、生物信息学

它是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和信息科学的迅猛发展而兴起的、以生物、数学、计算机等多学科为理论基础形成的一门新的交叉性学科。研究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手段收集、存储、加工、分析并解释大量原始生物试验数据,获得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生物信息,通过查询、搜索、比较、分析相关生物信息,获取基因编码、调控、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等信息,寻找蛋白质家族保守序列,预测蛋白质高级结构,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技术[21]6142,它的发展将给生命科学的研究带来重大变革。

目前,在蛋白质组学研究方面的应用主要有:构建与分析2-DE图谱。建立和搜索相关数据库(SMSS-PROT、BLOCKS、SMART等),其中日内瓦大学建立的EXPASY服务器是最著名的蛋白质数据库,SWISS-PROT是目前世界最大、种类最多的蛋白质组数据库。预测蛋白质结构,开发与应用各种分析及检索软件,通过网络检索功能蛋白质组学2-DE图谱对应的蛋白质数据库,来识别蛋白质、描述其理化性质、预测可能的翻译后调节方式及三维结构与功能等,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效率[14]90[22]591。

三、展望

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学三大核心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蛋白质组学在揭示生长、发育和代谢调控等生命活动的规律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已广泛应用在医学和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中。医学上,可比较正常与疾病细胞中的蛋白质电泳图谱,分离鉴定其各自的蛋白质,发现疾病相关蛋白—分子标记物,从而进行疾病的诊断。也可以对致病菌的蛋白质组进行分析研究,验证已有的药物靶点,阐明药物作用机理,发现新的作用位点和受体,为药物开发奠定基础。在生物基础研究上也涉及多种生物学现象,如信号转导、蛋白质折叠、细胞分化等。我们相信,随着新的研究技术的不断突破,分离鉴定的低丰度蛋白及新蛋白会越来越多,更多的生物学现象将会被揭示,更多的疾病相关蛋白将会被分离鉴定出来,蛋白质组学必将逐渐揭示生命的奥秘,推动人类的健康事业,给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1] Pandey A.Mann M.Proteomics to study genes and genomes[J].Nature,2000,405(6788)

[2] Rosamond L,Allsop A.Hamessing the power of the genome in the search for new antibiotics[J].Science,2000,287(5460)

[3] Wilkins M R,Sanchez J C,Gooley A A,et a1.Progress with proteome projects:why all proteins expressed by a genome should be identified and how to do it[J].Biotechnology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reviews,1996,13.

[4] 张树军,狄建军,张国文等.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6)

[5] Kim W K,Henschel A,Winter C,et a1.The many faces of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a compendium of interface geometry [J].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2006,2(9)

[6] O’Farrell P H.High resolution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of proteins[J].Biol Chem,1975,250(10).

[7] Berggren K.,Chernokalskaya E.,Steinberg T.H.et a1.Backgroundfree,high -sensitivity staining of proteins in one-and twodimensional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s using a luminescen truthenium complex[J].Electrophoresis,2000,21.

[8] Agrawal G K,Rakwal R,Yonekura M,et a1.Proteome analysis of differentially displayed proteins as a tool for investigating ozone stress in rice(Oryza sativa L) seedlings[J].Proteomics,2002,2.

[9] 王经源.杂交稻苗期杂种优势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博士论文.2008.

[10] 贾宇峰,林秋霞,郭尧君等.蛋白质双向电泳图像分析[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1,28(2)

[11] Gorg A,Weiss W,Dunn M J.Current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technology for proteomics[J].Proteomics,2004,4(12)

[12] Unlu M.Margan M E,Minden J S.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a single gel method for detecting changes in protein extracts[J].Electrophoresis,1997,18.

[13] Nielsen P A,Olscn J V,Pedtelejnlkov A V,et a1.Proteomic mapping of brain plasma membrane proteins [J].Md Cell Proteomics,2005,4(4)

[14] 丁鸿,邱东萍.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综述[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8)

[15] Pandey A,Mann M.Proteomics to study genes and genomes[J].Nature,2000,405(6788)

[16] Guo Y M,Shen S H,Jing Y X,et a1.Plant proteomics in the post-genomics era[J].Acta Botanical Sinca,2002,44(6)

[17] Spyros G,Gert L,Michael F.Limitations of current proteomics technologies[J].Chromatography A,2005,1077.

[18] 阮松林,马华生,王世恒等.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I[J].蛋白质组关键技术,遗传,2006,28(11)

[19] Opiteck G J,Lewis K C,Jorgenson J W,Anderegg R J.Comprehensive on-line LC/LC/MSofproteins[J].AnalChem,1997,69(8).

[20] 卢定强等.银杏叶中银杏萜内脂的高效液相-电喷雾店里-质朴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2002,22(1)

[21] 黄啸.生物信息学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

[22] 郭春燕,詹克慧.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25(4)

猜你喜欢

分子量组学质谱
影像组学在肾上腺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及维护
加入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的石墨烯纤维导电性优异
基于UHPLC-Q-TOF/MS的归身和归尾补血机制的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改良的Tricine-SDS-PAGE电泳检测胸腺肽分子量
不同对照品及GPC软件对右旋糖酐铁相对分子量测定的影响
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分子量分布的研究
代谢组学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
枣霜化学成分的色谱质谱分析
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测定环境样品中17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