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徐州汉画像石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2014-08-15张惠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画像石徐州历史

张惠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当今社会,从世界范围来看,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快速向前发展已渐渐满足不了人们对于高质量、高素质生活的追求,人们对于文化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大,所需求的文化深度和文化内涵也越来越深厚,溯源文化和历史发展过程中优秀的有价值的文学艺术便越来越被重视。

就中国的历史文化来看,最值得被重拾和弘扬推广的无非就是汉唐文化了,汉代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极为辉煌而璀璨的一段时期,而当今中国汉文化遗留最多的地区就是徐州。徐州的汉文化表现在很多地方,各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拥有完整艺术风格和艺术体系的棒子戏和柳琴戏、从汉代传承至今的各种集会和节日等等,然而,最有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让人能够最近距离感受并接触到汉文化的艺术体现莫过于从汉代传承至今的汉画像石。

所谓的汉画像石,实际上就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现存的汉画像石大多数都是丧葬礼制性建筑中保存完好的、没有被偷盗或者腐蚀的部分,因此,也可以说,汉画像石本质上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从这种意义和角度上来说,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徐州博物馆,1985版)。

一、徐州汉文化昌盛的历史渊源

汉朝文化又称两汉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而徐州,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在历史上一直颇负盛名,两汉时期也一直被封建王朝所重视,西汉初期,刘邦封其同父异母的弟弟刘交为楚王,都彭城(也就是现在的徐州),下属36个县,今天的苏、鲁、豫、皖交界的广大地区皆以徐州为中心,徐州无疑成为了“五省通衢”的重要门户(徐州汉画像石,2012)。

汉文化中有着浓厚的先楚因子,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是楚人,汉朝的开国元勋们,除张良外全都是土生土长的楚人。《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阚嘉瑞,2011)。楚国子弟们用血肉之躯推翻了秦的残暴统治,他们在获得自由的同时也传播了汉家文化。于是,楚汉的歌舞、词曲、服饰、习俗等等风俗习惯与文学艺术在华夏大地上广为传播。

二、徐州汉画像石文化形成的历史原因

汉代,在中央集权制的政策控制下,开始施行休养生息的缓和型发展策略,饱受战争等折磨的徐州人民和社会终于开始步入正轨,人民生活水平的到了提高。徐州的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徐州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徐州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增大了。

在两汉的四百年发展中,政治经济稳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财产也得到了大幅度增加,逐渐形成了豪族世家,再加上在汉朝发展壮大中荫封的王子候孙,这些所谓的贵族恣意亨乐、挥霍钱财、极尽其欲,大部分的贵族王侯都信仰死后厚葬,崇仰鬼神转世之说,在死后斥巨资修建豪华墓室,并把自己生前喜欢、爱好的东西都带入墓室,视为“陪葬”,同时,又着能工巧匠将自己爱慕的、信仰的事物在石板或者墓中墙壁上雕刻成画。从客观条件上,徐州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多盛产石灰岩和青石,为徐州的汉画像石的形成提供了便利而又充足的石料来源。王孙贵族和豪族世家的这种做法,引来地主阶级的纷纷效仿,大家都在墓室或者石板上刻上自己喜爱的事物,汉画像石就此形成了风气,流传了下来。

从汉画像石的内容上来看,内容广泛,包括了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成为了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邵世静、胡存英,1998)。

三、徐州汉画像石文化现状

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并称徐州“汉代三绝”,这其中,徐州汉画像石,历经千年风雨而传承至今,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汉画像石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表现劳动者生产活动的牛耕、纺织等生活场景,例如铜山洪楼所出的纺织图,双沟所出的耕耘图等;有表现前人或者当时的文学著作,例如像“孔子见老子”、“周公辅成王”等历史故事或历史人物;也有反映介绍墓主人的日常生活,例如出行、歌舞、宴饮等生活场景;还有更高层面的表现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例如东王公、西王母、鸡犬升天、羽化登仙等等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由此可见,汉画像石不仅仅能够反映汉代徐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也能反映出整个汉代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更加能够直观、直接的反映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风俗意识,为我们更加真实的还原汉代生活提供的极大的借鉴和参考。

当今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和满足,与精神的极大匮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代的马克思列宁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足以满足所有人的精神需求,各个历史朝代的文化又被重拾和弘扬,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环境中得到了重生。但是,新时期受新事物的冲击巨大,徐州汉画像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仍遇到许多阻力。

1、形式老套,缺乏创新,受众面狭窄

徐州的汉画像石文化是汉文化的分支,是传承上千年的古文化,如今被放到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和环境下大肆提倡,未免有些太过牵强。汉画像石文化多跟历史有关系,而人民群众了解和观赏汉画像石的方式无非也就是参观汉画像石博物馆,或者通过网络来进行相关的查询和了解,这些方式都太过于老套,把汉画像石文化放在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徐州汉画像石文化在新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推广。徐州的汉画像石艺术馆是集收藏、陈列、研究为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占地1万多平方米,收藏珍品汉画像石350余块,如此有艺术文化价值的艺术馆,其每天的客流量却并不乐观。

从受众面上来说,在年龄层面上,喜爱和研究汉画像石的一般多分布在40—60岁的中老年人群。这些年龄层面上的人因为经历的我国艰难建国、文化大革命等艰难的历史时期,对于汉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徐州的汉画像石文化也有着较多的热情。对于年轻人,由于当今的开放式社会,使得各种精神文化都得以流行,年轻人辨别是非的本领差,而且又抵制不住诱惑,多喜欢一些流行的现代或后现代的精神文化,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往往不高。这也就是说,徐州的汉画像石文化的受众面狭窄,形式老套,而且缺乏创新,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情况还得不到较大的改善,那么,很有可能几十年以后,徐州的汉画像石文化就没有受众了。

2、文物保护不足,有关部门没有足够重视

汉画像石的保存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国家组织进行的勘探和挖掘工作发现并挖掘出土的汉画像石,这些汉画像石在经过修复和还原之后,交由专门的博物馆来进行保存和研究;另一部分则是墓室修建并封存之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被盗墓者用偷盗的方式拿出墓室,流传到社会上或者贩卖到黑市上,再由民间收藏家花大价钱买到,变成了收藏爱好者独自欣赏的藏品。

这两种收藏方式,对于文物的保护都不足,但是前者的保护力度要大大强于后者。博物馆和艺术收藏馆对于文物的保护最重要的就是取决于该博物馆或者艺术收藏馆的资金是否充足、是否能够维持博物馆的日常开销和继续运营,有很多博物馆馆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可是却因为缺乏资金而使这些珍贵文物得不到应得的很好的保护,最终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害。至于那些艺术品收藏爱好者收藏的文物,不仅仅要取决于收藏者的经济实力是否雄厚,而且跟收藏者是否具备专业的收藏知识和是否有适合文物存放的收藏环境等等等等,这些综合因素的偏差,都会导致文物的损坏,影响了其收藏和研究价值。就汉画像石来说,目前现存的已出土的汉画像石和刚刚出土的时候比已经有了不少的损坏,这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

历史文物是否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从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不同时期政府相关政策的变化。政府给予有关文物保护的政策支持,也就意味着加大了财政支出,有些特殊时期和特殊政策下,也会组织专家对文物进行大力的保护和研究,并予以科学技术的支持。

四、汉画像石文化的革新与应用

徐州的汉画像石文化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也能够得到很好的革新与应用。

首先,我们可以从形式上来进行革新,也就是汉画像石的载体上。虽然说汉画像石文化是由汉画像石的被发现和出土而产生和发展壮大,但是,它并不一定要依附于汉画像石,而是可以单独存在的。例如,我们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吧徐州的汉画像石文化和徐州同样有名的汉代剪纸相结合,二者有着共同的表达内容和内涵意义,也可以与当代的雕刻艺术相结合,它们可以相互促进、相互革新、相互发展,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共存。

其次,在内容上,我们也可以及进行相应的革新和发展。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石之所以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正是因为其上面雕刻的内容大量记录了汉代的政治经济发展现状、社会精神风貌、风土人情和人们的习惯习俗,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应用到现在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可以将其上雕刻的内容变成我们如今的社会生活,让人们得到共鸣,最终推动汉画像石文化的革新和发展。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汉武帝创置密阁,以聚图书;汉明雅好丹青,别开画室,又创立鸿教学以集奇艺,天下之艺云集”。由此看来,汉代是一个文学艺术发展快速的时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无论是汉画像石、汉兵马俑、汉代楚王陵宫殿,还是汉代独特的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和服饰文化,都是汉代文明灿烂的重要体现。而徐州,不仅是中国祖先繁衍生息的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更是汉文化重要的发源地,拥有这深厚博大而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内涵。徐州的汉画像石文化不光在古代有着自己的作用,在现代更有着独特的文化作用,时刻提醒中国子孙不要忘记华夏之根本,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革新发展,再创新篇!

[1] 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汉画像石[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134-138.

[2] 徐州汉画像石[J].商丘师范学院2012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012:1-3.

[3] 阚嘉瑞.论徐州民间工艺对汉代造像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以汉画像石、汉兵马俑为透视点[J].徐州师范大学,2011.

[4] 邵世静 胡存英.徐州民俗[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159-160.

猜你喜欢

画像石徐州历史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汉代画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新历史
汉画像石墓出土仿木结构石立柱初步研究——兼谈白杨店画像石墓出土立柱位置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