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英语通识教育与专门用途英语的关系浅析

2014-08-15金玉梅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用途英语教学院校

金玉梅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强调:高职高专英语要“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作为教学的新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心理素质、思想素质高,更加要求学生具有以英语为工具的专业学科交流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而当前的教育模式下的英语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对于高职高专类英语学生的要求。

一、当前高职高专英语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是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新型高等教育,并在80年代被列入国家教育体系,在此之后,该种教育体系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各种教育教学方法都跟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步伐,并未形成自己应该有的与实际相结合的专门用途的教育模式特色。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相比,反而在教学内容与考核标准等方面降低,于是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类学生的就业发展情况一直不太乐观。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说,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英语基础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有限,课时设置相对较少,整体学习氛围不浓厚等种种原因都削弱了学生们的英语能力欠缺,过于应试化教育已经束缚了学生们的自主个性发展。而相对的,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教学内容不适用于专业用途英语的要求,内容泛泛化,缺乏高职特色,因此两者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越性,形成了一种数量与质量均不合格的教育体制,给学生们的发展带来了一种局限性。

二、通识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简介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和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是当今英语语言教育的两大主要模块。EGP即通用英语,是我们普通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要学习的典型英语语言教学,主要以英语普通语法、发音、交流和写作为主的以考试为主要参考考核的课程。老师们比较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和日常交流交往能力。除专业院校和专业外,大部分普通高校学生也继续在高等教育期间继续学习EGP。

ESP即专业用途英语,符合最新国家规定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要求,解决了学生在基础英语学习过程中尚未掌握的专业用途的英语知识与技能。与EGP相比,ESP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市场性:

1、ESP是为了满足某种专业用途例如研究、经济贸易、国际交流等创立的。

2、ESP是具有特殊性的与某种特定的学科、职业相关的英语分支。

3、ESP具有更多的专业词汇需求,是EGP所不具有的专业分隔。两者相互对照。

高职高专类学生的英语学习应该更加注重应用和实践,要以“技能型人才”为主,尽量做到“生产与服务一线”,要使自己的英语能力与职业能力相辅相成,从课本上提升出来,不再只是单纯的模仿普通高等教育,立足于高职高专学生教育的实际,树立应用型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职业教育的方面,使高职高专教育更加具有实践性和职业性,提升学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从而更好地融入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大潮。

三、英语教学在当今社会形势下的发展现状

高职高专院校主要培养的是活跃在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专业人才,关于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其中的一项重点和难点,中国自从加入WTO之后,与国外交流逐渐深入,对于英语类人才的需求量也空前提高,社会形势逐渐把英语水平作为衡量人才标准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的学生刚刚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时常常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无法将课堂上所学知识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在进行各种具体的工作时,常常缺乏该类工作的实际语言要求经验,因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才断层现象。

高职高专教育由两部分组成: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它对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和专业职业素质要求不同于普通的高等院校。高职高专毕业生以适应工作能力强、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等体现其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必须以学生就业为总体目标,以此为中心展开其他教育教学任务,不能脱离中心,另起炉灶,必须把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作为教育的主要侧重点。

四、ESP总体方法简介

1、发展过程

ESP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目前与特定学科相关的专业体系。国外学者哈钦森与沃特斯的界定是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一种,他们认为“ESP是一种语言教学方法,其中所有的内容和方法相关的决定都是以学习者学习的理由为基础的。”由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出发决定学习英语的一系列方法及进程。这是当前国际届最认可的高职高专英语学习的最新体系。哈特森和沃特斯又提出:ESP不单单是一种科技用语和专业人员采用的语言,还有用语言工作交流和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的范围划分。这就是一种新形势下的ESP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新模式。

2、形成过程中的流派影响

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是在ESP形成过程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两个理论。

由巴布洛夫条件反射理论演化出的行为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各个感官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听、说、读、写都是相通并具有协同作用的,尤其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操练过程中,学生通过在学习中大量筛选提炼信息来选择自己需要的专业知识。外语教育的实质是使外语学习更具有工具性、人文性以及教育性。在ESP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在自己日常生活过程中自发感受平时的所见、所感、所闻并深入思考。

3、ESP 在国内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才刚刚兴起的国内ESP风潮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以科技英语为主的英语教学。

(2)推广ESP教育教学理念的过程,这一阶段中国与国外经济交流逐渐增加,商务交流活动逐渐兴起,大约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

(3)2000年至今,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随着中国各个领域的对外交流不断扩展,各个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同时具有多重专业技能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市场对于专业化的外语人才更是逐年增加。例如,进行经济商务谈判、驻国外的专业采访记者、与国外交流使者或者工作人员进行工程技术交流等活动。

五、高职高专英语需求状况

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是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当今社会的总体人才要求。同时,具备较强的专门用途英语能力也是提升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学习方法自然和其他门类学科有较大差异。因其涉猎范围广,其学习专门用途的难度也就相应地增大,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人文、文艺等多方面的专业外语也就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素养和能力要求也就相应地提高。学生要积极运用课堂上老师所教授的基本语言知识来填补自身学习的困难,并积极拓展自身知识面,多多了解该专业的背景知识,让自己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保持前进的姿态。

六、高职高专英语通识教育与专门用途英语的关系总括

高职高专英语通识教育的良好基础是学生继续ESP学习的必要条件,相应的,专门用途英语是通识教育的最终目标,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未来某一专业的实际工作中具有更高的英语应用能力。ESP教学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观察并强调学生的思想以及学习思路。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更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专业潜力,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加强情境性教学,在英语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听力、会话、情景模仿以及翻译能力的训练,针对不同专业划分出不同学习班级,进行分班教学并增加相应专业课的考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1] 殷和素;严启刚.浅谈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关系——兼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1,(01)

[2] 马晶文.基于通识教育的理工院校英语课程群的构建[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05)

[3] 王娜.浅谈专门用途英语(ESP)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20)

[4] 罗木兰.高职高专专门用途英语研究现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12)

[5] 郁俊玲.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展望——第五届亚洲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述评[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02)

[6] 王惠洁.高职高专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以甘肃联合大学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4,(05)

猜你喜欢

用途英语教学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DNA的奇妙用途
用途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