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奇斗妍“群花开”只为春满“阅读园”——多样阅读汇报方式在深化阅读中的作用
2014-08-15邱洪艳
邱洪艳
梅子涵说:“要给孩子种植一个阅读的高原。”多样化的阅读汇报方式是种植阅读高原的催化剂,因为唯有多样化阅读,阅读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走进学生心底。
一、阅读汇报之一:一本书,一组人,一场戏
与孩子一起读小说,常常会被书中的情节吸引,故事里的场景有时就像一场戏一样,让人迷恋。于是,我灵机一动,让孩子以演出的方式汇报自己的阅读收获。
例如,在学生读完《三国演义》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首先根据自己选定的故事内容进行剧本改写,然后选导演,选演员,布置场景,练习表演,最终走上舞台。当扮演诸葛亮的孩子戴着组内的道具师为他亲手编织的青色纶巾,手摇鹅毛扇,与扮演鲁肃的孩子交谈时,一个运筹帷幄的诸葛亮形象就活脱脱出现在我们眼前。因为喜欢,所以孩子愿意反复阅读文本,不断琢磨人物,仔细推敲人物心理,阅读便成为精神享受。
二、阅读汇报之二:一章节,一体会,一言谈
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里,一会儿翻翻那里,然后找到对自己胃口的内容静下心来细读。因此,对于一本书,学生们读完之后,一定会有自己喜欢而又印象深刻的章节,对于这个章节,我让学生每人选择书中的一个章节,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例如,带学生读完《爱丽丝漫游奇境》后,每个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走上讲台谈体会。这时,伴随着同学的汇报,孩子们又一起与爱丽丝开始了一番神奇的游历。在一个个汇报中,孩子们似乎也与爱丽丝一起追赶那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白兔,然后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似乎还跟随着爱丽丝一起用非凡的勇气战胜暴虐的红桃皇后。
在汇报之后,原先只喜欢书中一部分内容的孩子,受到其他孩子的感染,对别人喜欢的内容也产生兴趣,激发起再次阅读的欲望。在汇报中,学生的思维在碰撞,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读书的效果也在无形中提高。
三、阅读汇报之三:一系列,一对比,一感受
阅读有时也需要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本书或几本书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例如,读完萧红的《呼兰河传》,再让学生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从而对比两个女作家不同的童年。学生读着,对比着,渐渐地不仅仅读懂了书,也读懂了人。孩子们终于明白萧红与林海音都曾以孩童的眼光作为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的美好回忆,然而由于个人经历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叙事视角和不同的叙事色调。单纯的儿童视角的运用使林海音的童年回忆温柔敦厚,色彩明丽;儿童视角复调方式的渗入使得萧红的童趣背后透露出成人世界的重重叹息。
四、阅读汇报之四:一心读,一所得,一篇感
读书的好处不胜枚举,但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书,读完后没有任何印象,那书就白读了。所以每读完一本书,我都要孩子写下自己读书后的感悟,这样才能让每一本书真正发挥作用,成为孩子成长旅途中的路灯。
写读后感侧重“感”字,一定要确有感受再下笔,言由心生,有感而发。由于每个人的阅读体验并不相同,因此,我尊重孩子、鼓励孩子写自己独特的感受。例如,同样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同样是写感受,有些孩子感受到的是海伦·凯勒的坚强不屈;有些孩子沉浸在海伦凯勒在书中的一些优美情境中;还有孩子建立起新的生活态度。
因为心有所感,所以孩子将自己的感想融于笔端,一篇篇读后感就变成了阅读的屐痕。
五、阅读汇报之五:一思辨,一创作,一表达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一语道破了读与写的紧密联系。而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进行思辨、创作、表达的方式就能很好地将读写融为一体,在读书的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读完林海音《城南旧事》中关于窃读的一部分内容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写写自己读书的故事,这样既联系书本,又联系自身,既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又有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
争奇斗妍“群花开”,只为春满“阅读园”,愿多样化阅读汇报方式能让阅读之花越开越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