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量变到质变——浅析小学语文预习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2014-08-15陈海燕

语文天地 2014年21期
关键词:习惯课文小学生

陈海燕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对于预习作业往往应付了事,不愿意自主探究。因此,要改善预习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提高预习兴趣,增加自主阅读时间,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一、营造氛围,培养习惯

预习需要营造氛围,养成预习习惯的人越多,越容易带动班级预习风气。能否形成预习氛围,主要依靠两方面的力量,一方面是教师设计的预习作业,另一方面是学生的配合。

1.预留阅读作业,营造预习氛围。设计预习作业的目的是强化预习的完成质量,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并运用课前阅读来积累阅读量。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强化学生阅读教材,运用一系列量化指标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作为学习补充,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当然,预习作业完成质量的检验主要通过课堂提问来实现,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营造预习氛围。

2.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预习习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阅读,挖掘阅读的乐趣所在,进而产生阅读兴趣,再通过兴趣的牵引形成预习习惯。可见,预习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教师的引导是通过预习作业的设计来实现的。比如在预习作业中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出课文的主线,以及人物情感随主线发生的变化;若写景类或状物类课文则要求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的阅读方法,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寻找主线,引导学生挖掘运用已知来解读未知,并逐渐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二、量化积累,启发探究

由于小学生尚处于感性认知阶段,自控力较弱,而预习又需要自我约束,因此在设计预习作业时需要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尽量细化预习作业的内容及目标,引导学生在完成预习目标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的思维习惯。

1.掌握学习工具,完成量化指标。查阅能力是语文自主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讲,正确使用字典、查询课外阅读资料等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完成预习作业不可或缺的能力。比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将生字一一注音,生词标记出来;然后通读全诗,在每一句诗中挑选出一个字用来反映作者的情绪变化;另外,教师给以指示,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图书室等渠道查询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熟悉课文背景。

2.引导阅读质疑,启发自主探究。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阅读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预习作业时,要尽量淡化“主观性”,不对解读方向加以限定,而鼓励学生放飞思绪,自己去探究文本,结合个体的生活经历、情感经历来尝试解读文本寓意。如上面的案例中,学生挑出了“涕”、“漫”、“狂”、“纵”等词,并随之产生质疑:“回到家乡的喜悦、迫不及待,为什么要流眼泪呢?”这些自然产生的疑问,由学生带入课堂教学阶段,能够提升听课效果,提高课堂专注程度。

三、质变飞跃,激励评价

预习作业表面上是用量化指标来约束学生的预习,但本质上是通过“量的积累”引起学生思维方式的“质变”,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思考、探究真理的角色转变。而教师则需要运用评价手段来激励学生完成这一蜕变。

1.培养思维方式,实现质的转变。思考是学生由被动认知向主动探究转变的关键要素。而完成预习作业的过程,正是学生实现独立思考的过程。因为预习是学生在未得到教师引导的情况下,提前进行的阅读行为,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如《游园不值》一诗中,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的同时,对题目产生了质疑,既然诗人对满园春色如此眷恋不舍,怎么会在题目中用了“不值”二字来表达心情呢?这说明,学生习惯了质疑的阅读思维,实现了预习效果“质”的转变。

2.正向激励评价,保持预习动力。语言学习是一项长期性的学习活动,预习习惯也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成效。在保持预习动力的前提下,激励性的评价会提升学生的预习热情和自信。如上面所提的案例中,教师对学生有关“不值”二字产生的质疑充分肯定,并给予鼓励、表扬。在全诗精讲中,通过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倾谈对诗的认识,来引导学生自己给出“质疑”的答案,以提升学生的自信,运用阶段性激励,保持学生的预习动力。

猜你喜欢

习惯课文小学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上课好习惯
背课文的小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背课文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