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临床专业认证的学籍管理制度建设探究

2014-08-15黄翦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籍管理制度专业

黄翦

(右江民族医学院教务处,广西 百色 533000 E-mail:85889567@qq.com)

为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教育部、卫生部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教高[2008]9号),成立了“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和“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教高[2008]7号),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文件要求到2020 年完成127 所(不包括独立院校)举办临床医学专业院校的专业认证,2016年之前所有不具备临床医学硕士点的学校必须取得该专业的认证工作,以促进改革,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以下结合专业认证的一些要求,对学籍管理制度建设提出相关的策略。

1 学籍管理的内容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访问,在校教师和学生的观念里,很多人认为学校的学籍管理只是负责学生注册的一个部门。根据《高等教育辞典》关于“学籍”的定义和《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章对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高校的学籍管理指:“对学生的入学资格进行审查和学籍注册,并针对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学籍异动情况、及毕业资格和学历信息等进行考核、记载、控制和处理的活动。”[1]因此高校的学籍管理范畴可以分为学籍学年注册、课程考核、成绩管理、学籍异动及毕业生资格审核和学历信息注册等这几个方面。结合现代大学实行的弹性学分制的特点,学籍制度的管理还包括弹性学分学制、转专业制度、选课体制、专升本章程、辅修制及跨校修读等制度的管理与执行。

2 专业认证对学籍管理的要求

在专业认证指标中,有两条是对医学院校的学籍管理部门提出的要求。一条是“了解医学院重要决策有关情况,考察教师能否直接参加招生、课程评价、学籍管理及其它重要政策的制定”。另一条是“考察学校主要教学环节,包括集体备课、试讲、讲实验、见习、常规技术操作、实验实习分组、考试、学籍管理等,是否有质量标准、教学要求、操作规程、管理规定、传统惯例等系统的管理程序。”这两条认证指标都指出医学院校的学籍管理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理念,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考察医学院校的学籍管理是否做到以人为本,是否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程序的执行是否科学规范,过程是否注重师生的参与度,因此如何实施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制度是实现专业认证成功的关键。

3 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制度的建立

3.1 学籍管理制度的性质 对高校的学籍管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高校的学籍管理具有法律性、权威性、公共性和教育性这四大方面的特点。

3.1.1 学籍管理制度要具有法律性 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医学院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其性质也应该具有法律的效应,它是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在高校内的延伸,也是法律与学校规章制定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是为了维护高校教学秩序提供了基本的章程,保护大学生在校的基本合法权益,也规定了学生在校的基本义务。另一方面,高校的学籍管理不应该是为了某个群体或个人而制定的,它是协调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程序和机制,即它是学校内部各利益群体调节的产物。

3.1.2 学籍管理制度要具有权威性 学籍管理制度既然作为一种制度,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就理应有一种强制性,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科学的规范和指导,以实现不管自理的目的。它对学生在校的整个过程起到监督、引导、规范、约束的作用。如果学生的行为跟学籍管理的要求产生冲突,必将要求学生受到相应的处理和惩罚。在学籍管理过程中,只奖不罚,使得制度没有了权威性,甚至有少数的领导认为对学生的开恩,就是做到了以人为本,这是对制度不尊重的表现。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理应是向好的方向产生变化,如果产生不良的行为和表现,这就不叫做教育了。

3.1.3 学籍管理制度要具有公共性 公共性指学籍管理对待每一个学生都理应是平等的,在学籍管理制度面前每个学生都理应有责任去遵守学籍管理的内容,不应该有任何特权的存在,即学籍管理制度对所有的在校大学生都具有普遍的管理效应,因为它是协调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的。

3.1.4 学籍管理制度要具有教育性 高校的学籍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因此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表述上要体现出高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并认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的发展考虑。如对学生的弹性学分学制的管理上,对学生转专业的规定上,对学生自主选课的管理上,对优秀大学生的专升本章程管理上,对辅修第二学位的管理上,对跨校修读学分的管理制度上等等,都应该体现出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导向作用,使得高校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吻合。

3.2 学籍管理制度的建设 学籍管理是高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基础,它为高校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基于专业认证的学籍管理制度的考察,可以从学籍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反馈上体现高校的学籍管理制度是否符合专业认证的需要。

3.2.1 学籍管理制度的建立 学籍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否有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在学籍管理制度的制定上,理应由不同的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参与,以此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因为作为协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学籍管理制度,它是利益方的意志体现,而学生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贯彻与落实,学籍管理制度的制定上最能够得到体现。因此学籍管理制度对教师和学生所征求的意见有哪些,哪些被教学管理部门所采纳,管理部门所采取的管理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等等,都成为专业认证过程中重要的认证指标之一。其次,是高校的学籍管理制度的制定其依据是什么,是否符合国家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相关特点;对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的规章与制度、行为与规范等等,是否考虑周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控制、激励、调节等是否适度与科学合理,都成为影响专业认证的重要考察因素。

3.2.2 学籍管理制度的实施 高校的学籍管理制度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它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实施的主体,即教师和学生。教师要了解掌握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指导学生办理各种学校的学籍注册、学籍异动、成绩考核等事宜。教师理应处理好各种学校的办事程序,以免学生东奔西跑,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作为学生要了解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这个了解层面的学籍管理制度是对学生最低的要求,也不必要像很多的学者所倡导的“熟知学籍管理制度”[2]。因为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按照相关的规定顺利地完成相关事项的办理。

第二个方面是学校的管理层面。有些学者对“管理”一词持有异议,认为“管理”一词不足以反映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的“服务理念”。此种说法虽有合理的因素,但也不能反映出学籍管理作为高校国家政策方针与法律条文相结合产物的特点,它忽略了高校学籍管理的法律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因此高校的学籍管理部门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学籍管理实施体系,包括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三位一体化机制。只有建立并实施三位一体化的学籍管理机制,才能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工作的顺畅与沟通。

第三个方面是学校的决策层面。这包括学校的党委、学校的学术委员会等对学校学籍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审批与决定。特别是对学生的学籍异动(休学、复学、退学、转专业、转校)、学生处分直至开除学籍、退学等作出决策,责令相关的部门或职能单位办理相关的手续和管理事项。

第四个层面是国家的引导层面。学籍管理制度的制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会根据相应的需要,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哪些高级人才,会对一些高校的办学理念与宗旨进行政策性的引导,并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

高校的学籍管理校内部由前三个方面来完成,校与国家之间需要靠第四个方面来进行调节。因此高校的学籍管理是一个既封闭又开放的管理体系。封闭体现在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学籍管理制度,各不相同。开放指的是高校的学籍管理是有新政策、新思想输进的管理体系。由此可见高校学籍管理体系的运行是跟专业认证的理念相一致,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国家人才的培养和人才质量的保证。

3.2.3 学籍管理制度的反馈 任何一个管理制度都会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高校的学籍管理制度也不例外,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监督,并对在实际情况下的学籍管理条例和规定进行验证,验证其是否科学合理,并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因此交流与沟通机制是否具备,这也是专业认证对高校学籍管理提出的重要要求。

4 小结

以上对专业认证下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与反馈进行了探讨,得出对学籍管理的几点要求:是否考虑周全、是否有学生利益方的参与、是否为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拟从学籍管理制度的建立、学籍管理制度的实施、学籍管理制度的反馈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期提高学籍管理制度的组织与管理效能。

[1] 张舒.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建设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79.

[2] 万璐.关于高校学籍管理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云梦学刊,2002,5(23):93-95.

猜你喜欢

学籍管理制度专业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高校学籍异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系统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与实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教育部要求小学须在新生入学后1个月内为其注册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