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大学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

2014-08-15岳瑛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人文精神学习者

岳瑛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 300191)

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以人为本等教育理论和理念作为当代教育思潮,对我国老年教育形成和发展都产生着巨大的作用。终身教育从人类个体纵向的时间延展角度出发,强调教育贯穿于每一个人的生命发展始终,为老年教育发展奠基;学习化社会则是以人类整体的横向空间拓展角度为标准的一种目标和理想,使教育从一种社会义务变为一种权利,成为老年教育发展的依据;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则反映了当前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重新回归到“人”这一主题上来。“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1]教育家叶澜的这一论断,成为了老年教育发展的总的原则。

一、终身教育理论是老年教育发展的奠基理论

终身教育,是指社会为了自身的进步和每一个社会成员个性的和谐发展与潜能的充分发挥而设计和提供的,涉及各年龄段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教育的总和。终身教育不是在正规学校教育结束时便告终止,而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它包括并统一于所有的教育阶段,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它纵向上寻求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横向上寻求教育的统合。

(一)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对老年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目的就是要把教育和学习推广到人生命发展的全过程,使教育和学习伴随人的一生。如果说基础教育是实施终身教育的起点,那么,可以说老年教育就是实施终身教育的终点。老年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的意义在于老年教育是教育的终极阶段,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教育体系的健全以及教育整体发展的大局。

1.定位老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对老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定位至关重要。老年教育是人生最后阶段的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对人的一生起着完善和总结的作用。老年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不同,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而进行的非定向的、非专门的教育。它的知识、技能教育不是为了选拔、升学、择业,而是尽可能为人的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最有利的条件。因此,老年教育在进行各种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应注重纯洁心灵、充实精神及丰富人生意义的教育,以使这一年龄阶段的老年人能充分享受他们应享有的幸福和快乐,使老年教育成为焕发老年人的生命力的教育,这是老年教育的主要目标。

2.确立老年教育的培养目标

按照终身教育的思想,在学校培养目标体系中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终身学习者。老年大学等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的老年人,现代化的老年人也应该是一个合格的终身学习者。终身学习者的共同特征:一是具有终身学习的欲望和动机;二是掌握终身学习的技巧,懂得如何利用校内外资源;三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进行自我导向、独立自主地学习。

(二)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为老年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时间上的连续性

终身教育强调教育不只限于某个年龄阶段,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这是老年教育得以生存的基础。

2.空间上的整体性

终身教育既包括在学校、家庭、社区等不同场所进行的教育,也包括以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等不同形式进行的教育。这使得老年教育可以发展诸如学校、社区、远程、网络等等多种教育形式。

3.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终身教育主张教育向社会全体成员开放,体现教育机会均等。这个特性使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4.个性化教育

终身教育强调个体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认为教育应根据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一特性决定老年教育要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并发挥老年人所具有的独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也体现了老年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独特性和鲜明特色。

二、学习化社会理论是老年教育发展的依据

学习化社会,是指人们学习意识普遍化和学习行为社会化的一种新型社会形式。它意味着社会所有成员在一生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可能利用国家、社会提供的各种教育设施和条件,并按照社会的要求和个人的意愿,去享受各种学习和训练机会。在这种社会里,学习活动和教育活动将发生变化:学习从无意到有意、从被动到主动;学习活动从个体扩大到群体;教育活动向学习活动转换;教育将从一种社会义务变为一种权利。

(一)学习化社会理论对老年教育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传统教育观从“管理社会论”的立场出发,把教育看作一种带有强制性的活动,其过程强调“传授和灌输”,教育的主体是学校和教师。而学习化社会理论则主张学习应适应个人的需要,并且学习者应有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场所及时间的自由,其过程应是一个开放的、自主的、富有创意的过程。依据学习化社会理论,在现代化的老年大学里,老年人独立自主的学习活动与实现“人生真正价值转换”的目标连接在一起,因而,它是一个充满快乐、活力和挑战的过程。

学习化社会理论对老年教育发展的指导意义还在于:

1.确立“终身学习权”的保障意识

学习化社会理论认为,受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保障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特别是学习的权利,这本来就应该是国民的一种基本权利。“终身学习权”的观念,早在198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四次世界成人教育大会上通过的决议《学习权宣言》中就已经提出。如果老年教育只是为老年学习者提供教育的机会和内容的多样性,但缺乏学习权的保障,学习者没有可以选择学习自由的权利,那么,老年教育机会的提供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老年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还要考虑到终身学习权的保障问题。权利的保障最有效的无疑是采取立法的措施。在这方面,法国、德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已走在前面,这些国家都通过立法手段对人的终身教育和学习权利问题作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因而,在老年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呼吁国家专门立法以保障老年人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也将是我们的任务之一。

2.形成自主的学习观

学习化社会理论认为,在现代社会,学习已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的活动,而是贯穿于人的终身的继续发展的课题。每个人都有继续学习的必要。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老年人,在其生命的后半历程中,每时每刻都将遭遇各种挑战,特别是处在一个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的加速发展和变化,使知识更新的周期进一步缩短,而老年人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有不断学习的需要和紧迫感。因此,从狭隘的服从于以谋取职业为手段和以升学为目标的传统学习观中解脱出来,转向建立一种以适应社会、适应人类自身发展的现代终身学习观,也将是老年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3.改变封闭学校教育体系,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

老年教育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首先,就要打破传统学校教育的封闭性,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相互开放和合作,形成教育一体化。要进一步实现“社会化办学和办学社会化”,发挥中国特色老年大学教育的特有优势,架起老年人“参与社会又服务社会、共享成果又奉献社会”的彩色桥梁。这种纵横交错的结合,就是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应有的题中之意。

(二)学习化社会的基本特征是老年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1.学习性

学习成为每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社会组织和群体都成为“学习组织”。老年大学首先就是一个学习组织,在老年大学的学习,将成为每个老年学员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老年教育30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2.主体性

学习化社会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会形态,学习活动成为学习者自身需要的、主动的、自愿的活动。这充分体现出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这种主体性特征所延伸出来的就是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中学习方式的个性化。老年大学中,老年学员的学习的确是主动的、自愿的,是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学习。这种主体性的特征仍将是老年教育的特色和特点。老年大学在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需要进一步在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上有所突破。

3.终身性

社会与人的发展变化无止境,学习活动延续于人的一生。学习化社会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学校教育居于垄断地位的终极型教育形态,使整个社会都成为教育责任的承担者。因此,老年教育的发展,更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社会将有义务承担老年人的教育和学习责任,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团体,为老年教育的发展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予支持,就拥有了理论依据。

4.服务性

公民获得学习信息无障碍,学习行为无障碍,学习的途径、方法、手段多样,社会有组织地为公民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和条件,这就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老年教育的发展今后可以更多地寻求社会帮助,社会也有责任和义务扶持老年大学、老年学校的开办和进一步发展。

5.人本性

以赫钦斯为代表的“学习社会”理念认为,“学习社会”是人从劳动中被解放出来的闲暇社会,是人们充分利用这些闲暇时间去从事旨在提高人的自身价值和教养为根本目的的社会。“学习社会”的最终目标,着眼于以人的自身的“贤、乐、善”为基本内容的“人生价值的真正转换”。就当今社会而言,只有退休之后解决了生存的后顾之忧的老年人,在享受着国家养老金待遇的情况下,才具备赫钦斯所说的“从劳动中被解放出来”的条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闲暇时间去从事旨在提高人的自身价值和教养为根本目的”的学习活动。因此,老年教育的发展,将是朝着真正意义上的“着眼于以人的自身的贤、乐、善为基本内容的”促进“人生价值的真正转换”的方向努力。

三、老年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教育思潮突出地表现在强调人文精神的回归。围绕着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原因,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培植人文精神等,众多研究者展开了研究和讨论,并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潮。

(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对老年教育发展提出了本质上的要求

1.“以人为本”的教育使人的生命展现作为教育和学习活动的第一要义

教育的活力来自人的生命的活力,“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1]人之于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育需要人用肢体动作来进行,用认知过程来传递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以情感、人性乃至冲动这些丰富的生命元素赋予教育以人的气息。教育的生命性体现在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过程等方面。

在老年大学教育中,对教师来说,教学活动不仅表现为体力的付出,更体现在精神的投入;对老年学员来说,学习是意义创造过程的探险,是主体的参与和满足生命需要的活动;教育内容是人类生命的精神能量高质量和高度凝聚的产物;教育过程是人的生命活力在不同主体间的转换和产生新的生命力的过程。由此可见,“以人为本”这一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对老年大学教育中的教师、学员、课程、教学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以人为本”教育的核心集中于人的精神及其成长

“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因为它把知识当作目的。将教育的目的指向知识而不是人,显然是本末倒置。学习知识对于人类而言不仅意味着实际的用途,也意味着理智的欢乐,所以课程的目的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给予学习者一些实用的知识,而且要能够给予他们一种理智的欢乐——一种经过严肃认真的思考后豁然开朗的情感体验。这种理智的欢乐对于老年学员的吸引力要超越任何外在的奖赏,它对于老年学员保持认识的积极性以及整个精神生活的健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这种理智上的欢乐,课程内容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有用但无趣的活动。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对人心灵的唤醒,这种唤醒对老年学员尤为重要,这也将是老年大学教育走向现代化进程中,老年教育所追求的核心所在。

3.“以人为本”的教育要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要靠人文学科来培养。每一个人都面对着三个世界:第一个是生活世界,通过教育、自我的实践,逐渐理解怎样面对现实生活。第二个是知识世界,通过专业教育进行知识训练。第三个是心灵世界,心灵世界最复杂,它主要是通过人文学科的学习与熏陶来唤醒,而不是靠技术训练能完成的。人文学科的作用是帮助人认识自我、认识人性、认识社会。人文教育要采用人文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不是教,而是化。不能只依靠定条条、讲规则,而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引导和启发。因而,在老年大学里,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师生关系上。师生之间充满人文精神,就是有一种民主的、平等的、相互关怀的、互动的、双向促进的良好关系。这种关系能更好地促进老年学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精神的发展,对老年学员相互理解、尊重他人、宽容差异、创造和谐氛围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积极的师生关系,可以使老年学员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体验,引导老年学员主体人格的生成和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老年大学教师的职能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要更多地创造和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使老年学员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友爱和亲情般的温暖,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启发和教育,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体验。使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在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的价值体验,感受到人的自主与尊严。

(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对老年教育发展提出了通过人文教育获得人文精神的核心要求

人文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在人们思维与语言中的信仰、理想、道德、价值趋向及人格模式。人文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使人获得人文精神。

1.老年教育以人文教育为主的内容定位将继续成为其发展特色

人文教育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理解是,人文教育包括哲学、文学、历史、伦理学、宗教、艺术的知识教育。狭义的理解是,人文教育主要指学校的文科教育,包括语言文字、历史、地理、哲学、法学、伦理、艺术理论、实践及批评等。人文教育就是要用人类在漫长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人文知识,即优秀文化成果陶冶人、教育人,使人在心理、观念、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受到培养和陶冶,从而获得人文精神,最终目的是使人能和谐发展,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老年教育从其创立至今,所选择的教育内容就是以人文教育为主、为依托开展起来的。全国各地老年大学,做过许多调查,普遍的课程设置,诸如传统中国书法与绘画、中国语言文学与诗词、传统戏剧与音乐舞蹈、传统中医与保健、传统健身与体育健身、中国菜系与营养等。这些课程设置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理解,都毫无疑问属于人文教育的内容。这也是目前在我国教育系统中老年教育独具特色的一方面,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引下,老年教育仍将坚持这一特色,并使这一特色更加发扬光大。

2.老年教育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引下,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

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人文知识和倡导人文精神,而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获得人文精神才是人文教育的核心要求。老年教育在“以人为本”指引下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

(1)提升老年人的精神境界。人文教育是将知识内化并整合而成的一种生命体验,它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要,提升老年人的精神境界。

(2)引导老年人的思考。人文科学的对象是人文世界,它不是认识、实践的工具,而是一种价值导向,引导老年人思考和追求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优化人文素质。

(3)促进老年人的健全发展。人文教育启迪老年人的思维,培养老年人完善人格与情感,孕育创新能力,因而能促使老年人健全地发展。

总之,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潮的兴起,无疑为老年教育的过去和未来的发展都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精神支援,今后对老年教育的发展仍然会从这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潮中充分汲取营养,不断发展壮大。

[1]叶澜,等.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5-136.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人文精神学习者
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职高职的有效衔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