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宋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及其特点

2014-08-15杨海东

陶瓷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釉层哥窑钧窑

杨海东

(齐齐哈尔市第十中学 齐齐哈尔市 161000 )

中国作为瓷器的故乡而著称于世,其拥有悠久的陶瓷制造历史,汉族劳动人民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陶瓷的发展史紧紧伴随着汉民族的发展历史,中国人对于美的渴望与诉求,集中体现在了陶瓷的制作技艺之中,并形成了各个时代独特的技术特征和艺术气质。

宋代是我国陶瓷工艺趋于成熟和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名窑遍布全国,出产了大量举世闻名的名瓷,不单器形丰富多彩,而且釉色典雅高贵,集中体现当时的民族精神并为后世所称道。这一时期甚至被许多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

一、宋代陶瓷艺术发展的时代背景

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长期战乱和割据局面,统一稳定的国内环境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经济得到极大的恢复和发展。农业的发展、社会人口的增加成就了手工业和商业城镇的繁荣,并最终促进了新兴城市的出现和繁盛;国内贸易兴盛的同时,对外贸易也逐步发展起来;科技方面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就,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在此时发明和推广应用。中国的物质文明此时已远远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在此基础上,文化和艺术的高度发展也是顺理成章的过程。

在上述繁荣社会的背景下,宋代的各种工艺都在走向成熟,中国特有的制瓷工艺同样如此。宋代继承了中国历代以来的陶瓷制作的优良传统,陶瓷制作规模空前。各类陶瓷的制作技法,均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在器物的造型、纹饰、胎釉等方面,也有诸多的创新。

宋代吸取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施行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上至皇帝朝臣,下至官吏乡绅,形成了一个空前庞大的文人统治阶级,知识分子及士大夫阶层活跃在各种社会活动之中。与文化艺术有关的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宽松的发展环境。在这种文化氛围浓厚的社会环境中,陶瓷在实用工能之外也更多的被赋予艺术内涵。

二、宋代陶瓷艺术的代表——五大名窑及其各自特点

在商品经济极度繁荣和文化艺术大发展的宋代,各地瓷窑也呈现出活跃的竞争态势,所出产品也是精益求精,并最终形成了享誉古今的钧、汝、官、定、哥五大名窑。

1、钧窑

钧窑窑址在河南禹县,宋时称为钧州,故名钧窑。钧窑始于唐代,在宋代发展壮大,并在北宋晚期开始专为宫廷烧制陈设用瓷。钧窑以烧制高温釉色为主,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利用铁、铜的呈色不同,变幻各种色釉,釉色丰富多彩。特别是利用铜的高温窑变,烧制出红色釉,改变了以往只有高温青釉和黑釉的的局面,为后世鲜红釉的出现奠定的基础。

钧窑在铜红釉的应用方面可谓是极致,所出有玫瑰紫、茄皮紫、鸡血红、玫瑰红、海棠红、鹦哥绿等名贵色釉,各种颜色相互融合、渗透,交相辉映、美妙绝伦,更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变”的奇妙窑变。钧窑瓷器经过两次烧制而成,素烧后施以釉色,再进行二次烧制,因釉层较厚,釉彩在烧造过程中自然流淌,在釉层中形成极像蚯蚓爬行曲线的纹理,俗称蚯蚓走泥纹,成为其一大特色。

钧窑瓷器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曾为朝廷贡品,自古就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

2、汝窑

汝窑窑址位于河南宝丰,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汝窑建于北宋徽宗时期,为北宋后期的官窑,其存在时间不超20年,故传世极少。汝窑以出产青瓷为主,器形多为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如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等。

汝窑瓷器胎薄、釉色温润、釉质萤亮,釉色主要有天蓝、天青、粉青、淡粉、月白等。汝瓷釉层薄而润泽,釉泡大而稀疏,釉面上形成细小的纹片,形似蟹爪,故俗称“蟹爪纹”。烧制时采用裹足支烧的工艺,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

汝瓷作为宫廷御器,其制作往往不计成本,制时以玛瑙入釉,使釉色滋润、手感如玉。世人概况其特征为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

3、官窑

官窑有南北之分。北宋时期,官府于汴京(今河南开封)设立瓷窑烧造青瓷,史称北宋官窑。至南宋时期,先是于杭州凤凰山下设立修内司窑,也称“内窑”;后又在杭州南郊的乌龟山另设一新瓷窑,即郊坛下官窑,两窑延续统称南宋官窑。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而闻名于世。主要器形以瓶、尊、盘、洗、碗为主,同时也有仿周、汉青铜器的造型,如鼎、觚、炉、彝等式样。器物不单造型带有雍容典雅的宋代宫廷风格,其所选用的烧瓷原料和釉色的调配也颇为讲究。胎体采用含铁量极高的瓷土,烧制后使胎骨颜色呈黑紫色,并且足底胎,故称“铁足”。器物的口沿部位因烧制过程中釉质的垂流而釉层变的较薄,在薄层釉下往往呈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

宋代官窑瓷器在重视质地同时,且更追求其的釉色之美,其多为厚釉素瓷,以釉色作为装饰,很少加以纹饰。常见的釉色有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官窑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釉层厚者开纹如大块冰裂,而釉层较薄者开小片纹,具有极佳的观赏效果。

4、定窑

定窑窑址位于河北曲阳涧磁村。定窑始于晚唐,盛于北宋。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采用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的独特技艺,所成画面极为简洁生动。定窑除烧制白釉瓷器外还同时烧制黑釉、绿釉和酱釉瓷器。定瓷造型以盘、碗居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器物。盘、碗因采用覆烧的工艺,使其具有芒口及因釉质下垂而形成形如泪痕的特点。

白瓷装饰以印花为最精,并为南北瓷窑所模仿。其印花常以花卉为主,也有动物图案,画面多严谨对称、工整素雅,历来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北宋早期定窑的刻花,构图、纹样简洁,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有浅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的刻花采用单齿或双齿梳篦状等工具制作,纹饰由刻划出的深、浅不一的主线与辅线构成,生动自然,具有较强的立体感,成器精美绝伦、独具一格。

5、哥窑

哥窑产地至今未明,存在诸多争议,其来历为五大名窑中最为神秘的一个,流传着各式各样的传说。相传南宋时浙江龙泉有章生一、章生二两兄弟,生一所烧为哥窑,生二所烧为弟窑。通常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其数量极为稀少。普遍认为哥窑属于宋代的官办瓷窑,即官窑。

哥窑瓷器的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等多种,其釉属于无光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其做工精细、质地优良,皆为宫廷用瓷的式样,完全不同于同时期的民窑瓷器。

哥窑瓷主要特点有:“金丝铁线”的纹样,即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并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泡,即很厚釉层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哥窑瓷与官瓷同样具有“紫口铁足”的特征,即坯体多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黑紫或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

[1] 李飞.中国传统陶瓷艺术鉴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 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 郎绍君.中国造型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釉层哥窑钧窑
高白底釉、耐磨透明釉、耐磨全抛釉陶瓷砖及制备方法
孔家钧窑 国礼精品钧瓷作品
光伏玻璃釉料反射率和附着力的影响因素*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一种抗菌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哥窑“百圾碎”瓷器的研究与烧制探索
一种大理石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哥窑瓷器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