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粉彩山水画在传统中国山水画中继承性与创新性探析

2014-08-15邓幼堂

陶瓷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彩瓷粉彩山水画

邓幼堂

(景德镇市文学艺术联合会 景德镇市 333000)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审美情趣也在不断地升华,民众对艺术品收藏的热情空前高涨。作为陈设艺术瓷之一的粉彩山水画瓷也在备受追捧之列。这样也就拉动了粉彩山水画瓷业快速的发展,不仅生产规模逐渐扩大,而且其文化氛围也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迅速得到灿放。不言而喻,其市场竞争也步入了白热化阶段。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于是很多陶瓷艺术家们都在寻求绘瓷技艺的突破。也就是说如何在继承传统技艺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创新是摆在每个艺术家面前必须解决的课题。因此,加快粉彩山水画瓷创新性的发展已成为发扬我国传统陶瓷文化和审美艺术的一项重要使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一、粉彩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1.中国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中国山水画作为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文化体现,中国山水画经历漫长的历史洗礼,源远而流长,源于古代宗教的影响,人们利用山水刻画出神灵的各种形象,用于瞻仰或祭祀,来表示对神灵的敬畏与崇拜。古代圣贤寄情于山水之间,寻找到了人类与大自然情感交流的平台,人们借助于山水画开始了与自然的精神交流。这不仅是生活的浓缩,更是一种文化再现,它体现着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爱好,也展现了中国人将文化与自然联结在一起的独特方式。

中国山水画起步比西方风景画超前1000余年。山水画的图义,展现的是一部中国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便以图案方式纪录下来其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美好愿望的诠释。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有用线刻方式表达着内心世界文化性的内涵;诠释定居农耕文明的起源,不仅让人认知了工具美,亦让人于器之上认知了形上美。游山玩水的陆地文化意识,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发展的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体味中国画的个性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象山水画那样给民众以更多的情感寄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粉彩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是景德镇四大名瓷,粉彩瓷就位于其列,粉彩是由古彩派生而来的,粉彩瓷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康熙晚期,民间有粉彩瓷“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的说法。粉彩山水画至今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近代在珠山八友不断的探索、创新中得到发展,珠山八友的粉彩山水画既保持传统技术画风,又不断地大胆创新,使得粉彩山水画瓷的个性化得到张扬。汪野亭、汪大仓、何许人等的山水画艺术作品,从审美觉度上来看,就是气韵生动、率真,他们的作品中透现着江南的灵性,具有景观的地域性价值。其作品小桥流水人家、樵夫归家、文人赏月 等,让人有置身于江南美好风光之中的美感。粉彩瓷在工艺上是在陶瓷颜料中调入“玻璃白”因此使画面具有粉质感、立体感,所绘图象表现力强,融汇中国工笔重彩的构图与技法,画面浓淡相间,阴阳衬托,形象生动,线条工细流畅,色彩清丽粉润,而且色彩柔和,细腻,雅致,不论山水景物,人物故事,花卉鸟兽、草木虫鱼以及静物图案均可入画,极富诗情画意。到了民国时期,收藏家开始重视起粉彩瓷。到现在也是藏家梦寐以求的宝贝。可以说粉彩瓷山水画与中国山水画的良好嫁接得益于景德镇著名瓷画大师珠山八友。

二、粉彩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

近几十年来景德镇瓷画大师的艺术表现手法各有千秋,个性化的艺术风格更为明显。一方面大师们大胆应用新的艺术表现方式,一方面不断吸取时尚和外来元素,使其融入粉彩山水画中,现在的粉彩山水画瓷更具时代感。继承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求新性的探索。要发展粉彩山水画,不但要研究粉彩山水画的传统,也要积极而慎重吸收外来文化。在传统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以创新求发展。

1.粉彩山水画的继承性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精神交流和物质交流已突破时空的界限,艺术交流亦是如此。人们常说艺术无国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山水画作为人类最为珍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他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史,沉淀着华夏历史的文明。从某种意义来讲文化是时代的产物,过了相应的时代,它就成为了传统。而作为世界艺术财富宝库中成就卓异,独具特色的中国山水画,是中国宝贵文化的高度凝聚的体现。从对我国文化发展角度来看,任何艺术形式的形成和表现都是为了阐释一种文化。从我国优秀山水画作品的研究来看,无一不凝聚着强烈的时代文化内涵。所以,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国山水画依旧担负着,继承传统和体现时代精神的历史重任,粉彩瓷山水画当然也不列外,继珠山八友后,在景德镇瓷画坛上,有着一大批山水画名家,如王云泉、余文襄、邹国钧、陈耀星、徐竹青、邓必浩、徐焕文、余仰贤、张松茂等,他们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为我们创造出丰富的资源。

2.粉彩山水画的创新性

不同时代的艺术品,内涵着不同时代的社会信息,与时俱进是艺术家们追求的目标之一。而伴随时代的创新粉彩山水画可以赋予人们时代的新意,达到与时代的共鸣的效果。一成不变的沿袭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真正继承,而是阻碍了其发展的步伐。所以,中国山水画一定要在扎根于传统的基础上,立足现实,中西融合,不断地创新,才能永远屹立在世界艺术丛林之中。千百年来中国山水画已步入了在继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适应时代发展不断地调整,因此,创新粉彩山水画瓷才会有生命力。粉彩山水画的创新要源于传统。所以在实践当中,我们要从传统入手,以古为新,以承为变是山水画发展要始终坚持的原则。其次,粉彩山水画的创新是在相互融合于借鉴中来的。随着各国间交流的日益密切,文化上的交流也进入新的阶段。中西美术各具优势,虽然存在差异,但也是可以相互补充的,异质文化的交融从未停止过。固步自封,只会是阻碍粉彩山水画的发展,有眼光的借鉴才能使传统得到延伸和发展。

粉彩山水画的创新是源于现实的。不但要从艺术表现形式入手,而且要从绘画材质入手;不但要从民族文化入手,而且要从吸收外来文化元素入手。进入了21世纪——信息高速发展时代,在文化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国山水画要在从传统中汲取营养的同时,面对时代审美的挑战。随着社会日益开放,现代山水画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什么样的时代,就该有其相应的笔墨表现。因此,中国山水画就是要融入和感悟生活,在现实中进行创新。黄宾虹(1865年-1955年)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继往开来的山水画大师。他是从艺术表现形式和绘画材质相结合进行的创新。他科学地创造了“积墨法”山水画。正是这一创造把他推上了艺术巅峰,成就了他成为中国山水画一代宗师的美誉。黄宾虹的学生王伯敏曾这样记述:“黄宾虹作画, 先勾勒。然后以干笔去擦,他的这种擦, 兼有皴的作用。皴擦之后,或用泼墨, 或用宿墨点, 方法不一。他在80 岁以后的变, 主要是在浓墨破淡墨上。当他以浓墨破淡墨后,又加宿墨, 宿墨稍干后, 又在宿墨之上干擦, 又加宿墨点, 即所谓‘层层积染’。这种积染, 能保持墨中见笔,层次分明, 这是极不容易办到的事。” 已故山水陶瓷名家邹国钧深悟真理,他所创作的"层层积料"不失其真谛.

结论

粉彩山水画瓷能成为人们追捧的艺术品,说明粉彩山水画瓷能与人们达到心灵上的共鸣;瓷能山水画瓷承载的文化内涵能让人们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历史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的时代,每时代都在构筑新的文化理念。粉彩山水画的发展也要紧随时代脚步,与时俱进,既要承袭传统,又要科学创新。把握好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关乎着粉彩山水画瓷的生命力。只有正确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原则和方法,才能更好的推动粉彩山水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猜你喜欢

彩瓷粉彩山水画
孙建成醴陵釉下五彩瓷山水画作品探析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邹幸 陶瓷艺术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粉彩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