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置换在处理淤泥质粘土中的应用
2014-08-15宋振涛肖国挺
□文/宋振涛 肖国挺
1 置换法施工原理
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具有挤密作用、排水作用和置换加固作用。它综合了强夯技术和振冲碎石工艺的特点,具有造价低、工期短、便于施工等优点,但强夯时的振冲波和噪声对周边建筑物、居民均有较大影响,距离较近时需慎重考虑。
按普通强夯技术对饱和软土强夯处理时,效果不稳定,强夯置换法就是应用复合地基的理论,而形成的施工技术。它利用重锤自由落下的冲击能,采用强夯工艺先将地表夯成一定深度的夯坑,将块石或碎石等粗骨料填入坑内,再在原夯点夯击,反复进行夯与填,直至达到良好持力层的设计要求,形成一定深度和直径的粗骨料柱状加固体,习惯称块(碎)石墩。同时它挤密夯间土并为空隙压力水的消散提供良好的排水通道,它与土共同作用,成为复合地基,从而提高了夯间土的承载力。
按此工艺夯击时,将块石夯至持力层的表面,同时软土受高压被挤走或上翻,块石与软土位置调换的过程叫置换。
2 工程概况
新溆高速公路K16+950~K18+350段为软土路基段,表土为0.5~0.7 m的耕植土;以下为3.0~7.5 m淤泥质粘土,其性状为黑灰色、软塑-可塑状、饱和,以淤泥为主,富含有机质,具嗅味,局部混较多砂砾,系海相沉积形成,液性指数为2.2,具有高压缩性,属过湿类型土,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值平均数为1.1击/30 cm。地下水位埋深0.5~1.0 m。
该路段淤泥深度较大且承载力过低,无法承载施工机械,需先铺筑1.5~2 m山皮土层,使其承载力满足强夯机安置的要求。
3 强夯置换的施工过程
3.1 施工前场地准备工作
1)查明场地范围内地下构筑物、管线和其他设施的位置及标高等参数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妥善处理,以免强夯施工时造成损坏。
2)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临近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产生有害影响时,应采取防振、隔振或其他必要措施。
3)当场地地下水位高或夯坑内积水影响施工时,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铺填一定厚度的松散材料进行强夯,场地或夯坑内积水应及时排出。
3.2 起夯面
填筑1.5~2 m的山皮土 (具体厚度以能承受机械重量为原则确定),考虑处理后淤泥层上填土的稳定性,填筑横向宽度范围应适当加大至路基坡脚外10 m。下面1 m范围内填筑层采用石料含量较多(>70%)、粒径较大山皮土,但最大粒径不宜超过1 m;上面层采用石料含量较少(≮60%)、粒径较小山皮土,最大粒径≯30 cm。起夯面为该填筑层顶面,起夯面应整平并用轻型压实机械碾压,放置3~5 d后方可进行强夯置换。强夯宽度范围为路基两侧距路中线各43 m。
4 强夯法施工要点
4.1 夯点布置及夯击数
强夯置换应分段进行,最大段落≯200 m,成梅花形插档布置夯点,夯点间距5 m;共夯3遍,先跳夯2遍,夯击能为3 000 kN·m(如夯锤质量20 t,落距为15 m),前2遍每夯点夯击数为6(如夯坑底已出现淤泥或周边有隆起,可适当减少夯击次数);最后一遍为低能满夯(夯点间重复1/4夯锤面积),夯击能为2 000 kN·m(如夯锤质量20 t,落距为10 m),夯击数为3。要求每一强夯段落前两次点夯与最后一次满夯间隔时间至少3 d,满夯完成5 d且验收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继续填筑。
4.2 施工步骤
每一个强夯施工段落内,强夯顺序应从路中线向两侧进行,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在以整平好的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击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2)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3)将夯锤起吊到所要求的高度,放下吊钩,使夯锤脱钩自由下落;
4)重复步骤3,完成该夯点击数;
5)将夯机移至下一夯点;
6)重复步骤2~4,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7)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停歇至少3 d时间,待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再按上述步骤逐遍完成第二遍夯击。若第二遍强夯起夯困难时,应填筑50 cm山皮土并分层碾压后再强夯;
8)用低能量满夯一遍,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4.3 施工记录及数据整理
1)每个夯点的每击夯沉量、夯坑深度、开口大小、夯坑体积、填料量。
2)场地隆起、下沉记录,特别邻近的建、构筑物等。
3)每遍夯击后场地的夯沉量,填料记录。
4)附近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5)记录最后两击的贯入度,看是否满足设计或试夯要求。
5 检验标准
1)前两遍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30mm。
2)最后一遍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10mm。
3)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4)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5)地表上1.5~2.0 m山皮土满夯结束后应整平压实,3 d后可进行质量验收,夯击整平压实后,压实度应>90%,要求承载力>200 kN,20 t压路机碾压后沉降差<0.5 cm。
强夯置换完成后,放置至少5 d,铺一层土工格栅,再分层填筑路基填料至路床,填土时应动态观测其沉降及侧向位移,填筑速率不宜过快,应控制地基每昼夜沉降量≯10mm,侧向位移量≯5mm。完成后超填60 cm厚的预压土,预压期应超过6月,在此期间需进行沉降监测。预压期后2月须进行4次(每2周一次)沉降观测,达到每次沉降值<5mm后方可卸荷,卸荷后路床应整平压实,路床顶面经弯沉值、压实度检测合格后方可施工路面结构。
6 结语
通过该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强夯置换处理较大深度淤泥质粘土地基可使填筑的山皮土层在强夯的反复夯击作用下形成一定深度和强度的板结加固体,同时淤泥受高压被挤走或上翻,使路基的承载力得到很大提升。
[1]肖 婧.强夯法地基处理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J].长沙大学学报,2006,(5):22-24.
[2]王 兵.强夯法施工及注意事项[J].交通标准化,2005,(8):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