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说孟浩然诗之“空淡”

2014-08-15郑勤敦

中学语文 2014年9期
关键词:精舍东林名山

郑勤敦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他四十岁入京举进士,不第而归,以布衣终身,一生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

孟诗以五言为主,前人以“空淡”二字概括其诗之特点。何为“空淡”?

我们先来读读他的《晚泊浔阳登香炉峰》。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此诗写自己长安落魄后扬帆归乡,千里迢迢,不见名山一座,落帆于浔阳城下,方见那香炉峰。此时,想到了东晋的高僧——远公,不禁怀念起他在尘外的踪迹。远公的修禅旧寓“东林精舍”就在不远处,可是只听到日落时佛寺的钟声。

长安落魄,事必铭心,归程千里,见闻自多,但诗中并无描述之笔,只以寥寥十字概而叙之;名山奇峰,雄秀多姿,诗里却只“点”不“染”;庐山之上有千年神话,万载传说,登山名人甚多,诗人却只缅怀一个遁入空门的远公。就连诗人所向往的“东林精舍”,诗中也是虽近未睹。所“见”所“怀”不可谓不“空”,而结句“日暮闻钟”则更显空灵飘然。然而空灵之境却给读者留下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挂席千里,未逢名山”仿佛使人体味到诗人落魄后的惆怅失望,以及归途中的一份轻松;“泊舟浔阳,始见香炉”似乎让人看到惆怅失望的诗人有了欢乐与希望;“独怀远公”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寻踪觅迹步其后尘之情;飘然而出的“日暮钟声”又让人领悟到诗人追效高僧而不能的失落之感。由此可见,孟诗之“空”是以空灵之境界蕴藏丰厚之意蕴。

再来看看他的另二首诗:

其一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此诗描写田园风光,表现宾主情谊。首联用语极为平淡,主人备好肉食,客人应邀而至,平淡的叙述却反映出宾主之间往来的随意与友情的淳真。颔联描写田家环境,“绿”“青”“合”“斜”尽显自然色彩与形态,纯朴深厚之情与自然幽美之景和谐地融为一体。颈联以白描之法写典型的生活细节,主客酒席上的举止言谈进一步表现了君子之交的真情。尾联以毫无拘束掩饰之语表达了诗人情犹未尽,又以重阳为期,再来“故人庄”饮酒赏菊之愿。全诗近似农家语,却蕴含自然之幽美,农家之欢乐,宾主之深情,隐居生活之惬意。

其二

春 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此诗首句点明季节,也反映了“无案牍之劳形”的诗人自由而随意的生活。次句,写“春之声”,“处处闻”表明春意已浓,三、四句由“闻”而“思”,忆起昨夜的风雨,推想一夜风雨打落了多少春花。整首诗语言明白晓畅,无一“奇”字,虽少儿读之亦解其意,却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浓郁的爱春、惜春之情以及闲适之态、隐居之趣。难怪喻守真在评论此诗时说:“凡是白描诗,最应有一种风趣,明明是寻常言语,一入诗人口中,就觉格外有味,此诗末句最有这种情致。”(《唐诗三百首评析》)由此可见,孟诗之“淡”是以淡白之言语表达浓郁之深情。

“境空而意实,语淡而情浓”,此言道出了孟诗“空淡”之真谛。

猜你喜欢

精舍东林名山
补山精舍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dual-frequency microwave diagnosis of plasma for solving phase integer ambiguity
闫梦萦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
Functions of Etymology in Vocabulary learning
由《安持精舍印话》浅析陈巨来的细元朱文篆刻
《贤愚经》中“须达起精舍”故事与其他版本的比较
邮票上的世界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