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模式与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4-08-15戚佩钰
戚佩钰
“学案导学”是在教学课文基础上,以教师为主导采取导学方式指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一种互动性教学模式。在学案导学模式下,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将课堂教学目标及内容转化为学习目标,并依据预定的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案,学生在学习方案指导下自主构建、编写学习策略,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巧妙地融为一体,在“导”与“学”相互配合下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学案”就是学习方案,也就是教师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课前学习资料。“学案导学”模式继承与发扬了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积极提升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在“学案”基础上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理念,既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又能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而言,其通过“学案”以多种灵活的学习方式开展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课本教学内容的认知程度,还能让学生熟练掌握课堂学习的基本方法或者策略;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自主设计学案,有助于自己对课本教学内容实现深层次地探究、解答、交流、反思,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自主学习。
二、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其学案设计需要坚持“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理念,在学案编写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课前的预习活动不仅充分体现学案导学的基本作用,更是实现学生先行的重要举措,课前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掌握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例如:在设计《山中避雨》的课前预习时,这篇文章的重点是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而难点是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感受音乐的趣味。因此,教师在课前学案设计时将课文的重难点融入其中,①查找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读音和词义,然后反复诵读课文;②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意;③课前小组讨论、归纳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并提出问题,准备在课堂上研讨;④请同学们选择一首适合这篇课文所描述情景的乐曲,如:古筝曲“高山流水”一起欣赏。
通过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不仅调动学生的研读课本的积极性,而且在长时间的引导下逐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奠定坚实基础。
三、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案导学”模式下,教师将逐步转化课堂教学过程,即:“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自主研讨、课后自主练习”,以此实现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自主的朗读、观摩、感受,熟读教材、学案,掌握课文中的知识点,并延伸学习课文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方法及学习习惯,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课文《孔乙己》的教学中,由于其属于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内容含义深厚,重难点较多。因此,课前学案设计时,教师将学习步骤进行详细规划:首先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查找课文中的生僻字,熟悉课文的故事情节;其次引导学生以“笑”为重点,共同探讨课文中所描述在众人嘲笑声中孔乙己凄惨人生的深刻含义;课后,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借助所谓“笑”的气氛,去感受人世间的人情淡泊、世态炎凉,去领悟在笑声背后隐藏着很多故事的孔乙己。
四、学案导学,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终体现“学案导学”的内在价值。若要真正实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必须创设一个自由、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在学案的引导下能够自然流露出学生的天性,激发自身的学习潜力,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例如:在《石缝间的生命》学习中,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课文的深层次含义,教师在学案设计时要求学生自主寻找课文中关于描述“石缝间的生命”的句子,分析作者写作的意图(重点探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语言的深刻内涵等等),学生通过自主查找、讨论,掌握了课文的大体内容,初步了解了文章所表达的“石缝间的生命”顽强毅力;课后,让学生仿写自己认为最具哲理的句子,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做到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发挥,才能让学生真正品味作品的语言和掌握作品的精神实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