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叙文写作中悬念设置技法例谈

2014-08-15王正权

中学语文 2014年9期
关键词:悬念大海英文

王正权

“文如看山不喜平”,记叙文要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收到尺水兴波、引人入胜的奇效,巧设悬念,制造波澜是一种好方法。如何设置悬念呢?

一、以“节外生枝”法设置陡转的情节

要敢于打破事件叙述的既定的思维流程,不再沿着现成的行文思路走,而是采用“节外生枝”的方法,设置令人意想不到的陡转情节,造成悬念,形成曲折波澜。请看梅雨《白老师的大海》的开头三段:

白雪梅老师来到大青山深处这所乡村中学教初二语文,班上原来有三十二个学生,白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只剩下了八个。白老师决定动员那些辍学的孩子重新走进学堂。孩子们的父母都摇头说,山里人家穷困,孩子们不愿意上学,情愿早点出去挣钱。

白老师劝服不了这些淳朴的乡民。有些村民们给白老师出了个点子:村长牛五的儿子牛大夯也逃学在家,老师不用东奔西跑,能把牛大夯动员回到学校,估计那些逃学的孩子也差不多能返校的。

白老师在村民的指点下找到了牛大夯。牛大夯说:“要我去上学可以,我有个条件。”白老师问什么条件。牛大夯说:“我俩扳手腕,你要是赢了,我就去上学;你要是输了,就别来烦我。”他心想:“白老师肯定不会和我扳手腕的,上次来动员我上学的身材魁梧的李老师都不是我的对手,她一个豆腐模样的女子怎么敢?”没有想到白老师竟然接受了牛大夯的挑战,还叮嘱牛大夯要说话算话,不准反悔。

在上述三段文字中,白老师本来是要前去动员牛大夯上学,牛大夯却要和她掰腕子。“劝学”情节生出了“掰腕”情节。牛大夯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要求?白老师会答应吗?前不久身材魁梧的李老师都不是牛大夯的对手,豆腐模样的白老师如此“轻率”答应了牛大夯,能掰赢吗?这里以“节外生枝”法设置陡转的情节,造成了悬念,使得行文产生了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波澜。

文章第四、五段交待了师生掰腕子的过程与结果:

牛大夯宽大的手掌抓住白老师的手。两只手一大一小,一黑一白,一个脏兮兮,一个白嫩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白老师的手那么软,好象没有骨头;抓住白老师的手的手又脏又大又黑。

白老师故意不使劲,双眼紧紧盯着牛大夯那双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手,牛大夯有些不好意思了,舔了舔嘴唇。就在这时,白老师猛然一用力,毫无准备的牛大夯这只手被白老师扳倒在石墩子上。看热闹的人都鼓起掌来。白老师说:“大夯,你是男子汉,可不准说话不算话呀!”

一个白嫩嫩、豆腐模样的女老师竟然接受连身材魁梧的男老师都不敢接受的“掰手腕”挑战,而且赢得了胜利,这一结局是白老师凭着自己的智勇,制造有利时机,先发制人取得的。白老师接受牛大夯掰腕子的提议是源于将不上学的孩子带回课堂的信念,与牛大夯掰腕子的情节让读者看到了白老师高度的敬业心与强烈的责任感。

二、以“强人所难”法设置剑走偏峰的情节

要敢于给文中人物规定一些正常状态下不能信任、绝难完成的任务,知期不可为而偏为之,以“强人所难”的方法设置剑走偏峰的情节。这样,可以造成悬念,激发读者悬想,增强吸引力,推动情节发展。梅雨《白老师的大海》的第六、七段是这样写的:

第二天,牛大夯只得背着书包重新回到了学校。白老师送给他一块香皂,说是进口的,包装纸上写满了英文,牛大夯不认识。他吸着鼻子闻了闻,那种香味简直奇妙无比,白老师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这种香味。

有一天他问白老师:“那肥皂包装纸上的英文是什么意思?”白老师笑着对他说:“老师也不知道,希望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那些英文弄懂,然后再告诉我,好吗?”牛大夯点点头,从那以后,他的英语课学得特别认真。牛大夯很快弄懂了那些英文的意思:牛大夯同学,你性格直率,爱打抱不平,有冒险精神,如果学习上多多用功,我相信你能成为优秀学生。

在这里,作者设置白老师送给牛大夯一块“进口”香皂,包装纸上写满了英文。这个情节极为巧妙,体现出白老师教育学生的高超艺术。牛大夯何许人也?他一向傲气、逃学,是众人皆知的调皮王,他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尤其对公式定理感到头疼。为什么白老师偏要让牛大夯自己去读懂包装纸上的英文?牛大夯能读懂这些英文吗?白老师知牛大夯完成不了而偏要让其做这件事呢?这里以“强人所难”法设置剑走偏峰的情节,形成又一个悬念。最后的结果竟然是牛大夯在老师的信任与期待中,发生了质的变化,英语课学得特别认真,很快弄懂了那些英文的意思,从老师的鼓励中找回了自信。后来还考了全班第一名,评上了三好学生。原来,白老师送香皂给牛大夯,是要激励牛大夯发奋学习的信心与动力,在这个情节里,表现出白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对学生的激励与赏识。

三、以“牛头不对马嘴”法设置前后矛盾的情节

要善于设置前后内容相悖、“牛头不对马嘴”的情节,可以是文中人物言与行的矛盾,可以是前因与后果的不对应,可以是出尔反尔的做法等等。梅雨《白老师的大海》后文有这样的片段:

成了三好学生的牛大夯不免有些得意和骄傲,听课没有以前专心了,和同学之间相处也傲气起来。

有一天,白老师说要带同学们去看大海,山里的孩子谁也没有见过大海,大家一下子兴奋起来。白老师带着她的三十二个学生翻过了一座大山,他们终于看见了一片汪洋。孩子们激动得张开双臂喊了起来:“我爱你,大海!”

白老师笑了:“同学们,请原谅老师骗了你们。其实你们今天看到的不是大海,而是一个湖。你们之所以把湖当作大海,是因为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只有没见过大海的人才会把湖泊当作大海,这不怪你们。”

忽然,牛大夯红着脸对白老师说:“老师,我懂了。骄傲的人以为自己就是大海,其实只是湖。我总觉得自己懂了很多,其实还远远不够。”

白老师笑了,并向大家承诺,等到中考结束,一定带他们去看真正的大海。

在这里,白老师先前是说要带孩子们去看“大海”,等到翻山看到一片汪洋,却告诉兴奋、激动的孩子们那其实是一个“湖”。老师为什么要“欺骗”孩子?为什么要自己揭底?原来这里用的是“牛头不对马嘴”法,设置了一个前后矛盾的情节,造成悬念,这就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也激发了读者的兴趣。最后“牛大夯红着脸”主动向老师真诚地致歉,从牛大夯自我省悟的结果中,读者与学生一样明白了白老师的真正用意。原来面对学生的骄傲自大,带领学生翻山看“海”,白老师要以鲜活的生活情境让孩子们自己懂得虚心的道理,这是她对 “问题”学生自尊心的保护,是对“问题”学生的挽救,表现出白老师润物无声的教育艺术。

记叙文设置悬念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介绍的只是其中三种。在实际写作中,可以单独使用某一种,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像梅雨的《白老师的大海》综合运用“节外生枝”的陡转法、“强人所难”的剑走偏峰法、“牛头不对马嘴”的矛盾法,使得文章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悬念”丛生,波澜起伏,自然就更能收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令人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悬念大海英文
大海捞金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问大海
没有悬念的对决斯巴鲁森林人 VS 上汽大众途观L
冬日的大海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