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研究

2014-08-15黑龙江梁延霄

职业技术 2014年4期
关键词:科学性信仰马克思主义

黑龙江 梁延霄

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一切实践证明:信仰,一直在人类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占主导地位并且是人类的主导信念,这将影响着国家、民族甚至是社会存在和个人的发展。历史上人类社会的数次实践表现出:信仰,充盈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保障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维护社会的安定,对增进精神文明和道德文明体系创设中具有主导作用,在这个体系价值观的核心信仰就是社会中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1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概念,我们必须摒弃过去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相一致的思想。在西方资本主义确立的历史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与传统的宗教信仰的不懈斗争,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一些具有现实性的信仰,但是过去所产生的一切宗教信仰和新形成具有现实性的信仰也都没有正确指导人们实践的科学性,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符合实际的,完善的具有科学性的信仰。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能够正确引导群众进行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产生可以说在信仰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人类对信仰以往的认识被彻底打破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的精神指导和给予思想指导强大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具有社会科学的哲学,能够正确指引人们实践,所以人们需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且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够正确理解,认识到它的科学性来指导广大人民实践。

2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其他宗教信仰有着本质的区别,人们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指导自己重新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从而改变了人们以往对于信仰的看法。我们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并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意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信仰通过实践证明了理论的科学性与正确性。从而可以说明在人类社会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产生过各种信仰、意识、宗教等,但是马克思主义是第一个正确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最科学最严谨而又最富有活力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自人类诞生以来一直不断地追求着自由和幸福,不断地反抗剥削和压迫,推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第一次系统的探索和总结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剩余价值,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走向消亡,社会主义必将长久发展继而向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给人们指引了通往自由和幸福的道路。

3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性

3.1 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用实力和决心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和拥护。中国经济的飞速迅猛发展,以及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这不仅使中国发展了进出口贸易,而且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生产力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中国也向世界各国输出了大量的商品和劳务。中国经济发展的丰硕果实不仅遍及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也助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3.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人类的实践活动确定了目标,指引了方向。使人们可以在明确目标,确定步骤,计划过程之后按部就班的进行实践。这就大大提高了人类实践活动的计划性和科学性,更增加了实践成功的可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特别是我们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是理论与实践创新的结果。也正因为是创新的结果,所以我们没有参照,没有标杆,我们只能在探索中前行,既然是探索就难免会找不到方向,会迷路,会遇到困境甚至是逆境,这就更需要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同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马克思主义信念作灯塔为指引,保持正确的航向,咬紧牙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靠近并踏上理想的彼岸。

3.3 大学生个人价值实现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而这种实践性也是与中国古典哲学最大的区别。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大学生对待世界对待人生的看法和观点还没有形成,再遇到困难、挑战、压力、抉择时会退缩、迷茫畏首畏尾。在这个时候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们只有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在遇到困难时迎难而上,遇到挑战时从容不迫,遇到压力时积极面对,遇到抉择时冷静果断。

3.4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需要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在高校中进行的,高校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在高校建立一个党政一体化、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和有效进行信仰教育的方法的工作机制,促成多层次多角度共同发展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新体制。高校中教师是主体,他们肩负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担,为此我们要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待遇问题。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2]张建明,李遵清.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J].思想政治教育,2011,(7):27.

猜你喜欢

科学性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