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孔雀》中的叙事隐喻

2014-08-15周丹陆宏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30期
关键词:莱蒂夏娃孔雀

◆周丹陆宏

(沈阳医学院外语教学部;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白孔雀》是D·H·劳伦斯早期重要作品之一,于1906年动笔,经过多次修改,在1910年完稿,他本人认为它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他的早期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在这部小说中得到全面、充分的体现。他的创作风格和技巧有着浓厚的现代主义色彩,他常常运用象征和隐喻手法,巧妙地揭示作品的深邃内涵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在《白孔雀》中,他使用了多处隐喻的写作手法来深化作品的主题,本文将从叙事隐喻的角度来解读《白孔雀》简单的故事情节背后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以期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隐喻(Metaphor)在希腊文中原意“转换”。歌德曾说过,世间万物无一不是隐喻。村上春树的小说《海边的卡夫卡》中也有类似的论述。美国的莱考夫和英国的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把隐喻定义为:“隐喻主要是以表达一事物的方式来表达另一事物,其主要功能是理解。”隐喻就是将熟悉的、已知的、具体的事物映射于未知的、抽象的事物中,从而达到认识新事物的目的。在文学作品中使用隐喻可以使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能刺激读者的感官,让读者发挥更多的想象空间。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也可以透过作者的直接表述,体味可能隐含的曲折意义。隐喻式叙事就是采取暗喻的写作手法来描述所要表达的事物。

在小说第二卷第九章《伤情的牡丹故事》中作家巧妙地使用了隐喻的写作手法来暗指莱蒂和乔治的关系。故事讲述了一个穷人小伙子爱上了贵族老爷家的女儿,他深深地为她着迷,把她当成一个仙女。但一次小伙子出去打猎的时候误把女孩当成猎物,开枪射死了她。女孩死后小伙子为她修建了一座花园,种上了伤情的牡丹寄托哀思。穷小子和贵族小姐的爱情以这种悲惨的方式结束了,作家在这里适时的引入这个故事,暗示乔治和莱蒂的爱情也不会有好的结果。而莱蒂对于故事的评价“这是个很美妙的结局”也充分显示出她早已意识到他们的结合不会带来好的结果。而在一旁等待答案的乔治也从莱蒂的态度中了解了她的真实想法。第九章是第二卷的最后一章,而第三卷一开篇莱蒂已经和洛茨理结婚了,男女主人公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层面。在第二卷的结尾作家并没有就乔治和莱蒂的关系如何发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这种安排看似很突兀。但实际上,在牡丹的故事中作家已经做了交代。这种隐喻的使用让读者在哀叹故事中人物命运不幸的同时,也明白了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对各自做出的无奈选择的清醒认识。

小说中还多次引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来暗示乔治和莱蒂关系的进展。小说第一卷的第二章被命名为《禁果的诱惑》;在这一章中,莱蒂被乔治健美的身材和身体里流动着的生命力所深深吸引。一种本能的力量把她拉向乔治,使她不能自拔。在第一卷第八章《狂欢的圣诞节》中,莱蒂把削好的苹果递给乔治,乔治打趣地跟他妈妈说:“她像夏娃那样,让我吃苹果”,莱蒂对于这句话反应非常强烈,做出了一连串的动作来掩饰自己的羞涩,此时两人的感情已经在心里开始萌芽。在第二卷第七章《诱人的禁果》中,又多次提到这个典故。莱蒂摘黑头草的时候,突然发现乔治离自己很近,感慨到:“我还以为独自一人在这世界上呢。”乔治回答说:“就像夏娃在伊甸园,亚当的身影也头射到草地上那样”,而莱蒂的回答却是:“不!不是亚当”此时,乔治在暗示自己对莱蒂的感情已经很深,但莱蒂用这样的回答表示她的拒绝,不是亚当,那就是另有其人了!在评价完苹果花柔美漂亮之后,莱蒂却说它们结出的只是酸苹果,再次暗示他们的感情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两人对于这个典故所持的不同态度表明了他们对这段感情的如何发展下去的不同看法,乔治一心痴恋着莱蒂,并希望他们的感情能够开花结果;而莱蒂早就认识到他们之间的感情不会走到最后,即使真的走到最后也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对于《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在东西方几乎人尽皆知。作家多处使用这个隐喻再清楚不过地向读者暗示两人感情发展的过程,以及偷吃了禁果之后各自在感情世界中面临的痛苦和无奈。

劳伦斯在小说的叙事过程中使用诸多隐喻的写作手法,不但刺激读者的感官,也让读者在一个个设置的隐喻中逐渐对故事情节有更深入的把握。这些手法的运用无疑为小说增色不少,也给作品增加了更丰富的内涵。

[1]Lakoff,G.&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劳伦斯 著.白孔雀[M].敖莉 译.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96.210.235.

猜你喜欢

莱蒂夏娃孔雀
你真的认识孔雀吗
100件东西
愧疚
孔雀1
《风》:从破碎到绽放的西部之花
孔雀
四眼
维密天使助阵夏娃的诱惑“蜕变”大秀
莱蒂西亚:戴上王冠的女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