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2014-08-15黑龙江陈峰

职业技术 2014年9期
关键词:工学校企中职

黑龙江 陈峰

工学结合在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最早提出“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到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强调提出要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更是将工学结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提到日益重要的地位。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工学结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更新观念,进一步明确工学结合的地位

近几年中职教育的规模扩展很快,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未能及时跟进,基本上还属于“本科压缩型”。中职院校大部分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的锻炼,受传统普通中等教育的影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教师习惯于“粉笔+黑板”的授课方式,学生习惯于听理论、背理论、考理论。

中职院校工学结合是一种学生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和深刻变革。它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实施工学结合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它意味着走出纯理论讲授的教室,以“职业”的身份参与实际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成长。一边有企业师傅指导,一边有院校教师协助企业对学生进行组织和管理,使学生的学习生涯与将要进入的职业生涯尽早连接起来,实现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

二、创造条件,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备的条件和有效的途径是强化校企合作。如何调动企业参与中职院校办学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环。要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中职院校就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为推行工学结合创造条件。

第一,广泛争取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为学生提供足量的生产实践岗位。这是前提性的条件,因为离开了众多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参与,学生就没有真实的生产实践岗位,工学结合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这些岗位并不是现成的,要努力去争取。为此,中职院校要开门办学,上至院校领导,下至普通教师、学生,都要有强烈的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把寻找合作企业作为自己的职责,作为展示自己能力的窗口,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联系,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为学院寻找合作企业,增加更多的生产实践的岗位。

第二,校内教育教学要做好学生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准备。既然工学结合是企业、学生和中职院校的多赢之举,中职院校就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要设身处地地为合作企业着想。要认真考虑:学生到企业后能为企业做些什么?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要做哪些准备?校内的教育教学要做相应的调整和安排,尤其是要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踏实的工作态度、高昂的工作热情,树立劳动观念、组织纪律观念,以便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

第三,在工学结合过程中,院校要为企业做好各方面的服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合作。因为工学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满足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上,院校是主动方,要把企业看作是自己的客户,是服务的对象。做好服务首先要了解客户,院校要主动到合作企业了解生产、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与特点,主动了解企业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的需求。针对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一方面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使自己的学生能够适应并融入所服务的企业,为企业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尽己可能为企业多方面的需求提供服务,做出贡献。院校要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创造中职教育品牌的同时提升企业品牌。

三、扎实工作,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中职院校要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落到实处,除了更新观念、创造条件之外,为了使工学结合运作规范、有序、高效、持久,还需要通过扎实的工作,实现体制机制创新。

首先,要建立、健全工学结合的组织机构。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教育工作委员会,这个机构由院校领导和行业企业领导共同组成,是校企结合教育工作的领导、协调、指导组织机构,负责沟通学校、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校企紧密合作。各教学系部成立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系部主任和相关企业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人力资源专家组成,负责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建设规划的论证与审定,具体指导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

其次,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包括校企合作教育工作委员会章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对外合作合同协议管理办法、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学生定岗实习管理办法、教师下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锻炼的规定、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办法、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的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再次,理顺工学结合的各方关系,提升工学结合的实际效果。目前,真正全面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行人才培养的难度较大。涉及院校、企业双方工作的方方面面,关系院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切身利益,十分复杂。院校要解决寻找合作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定合作协议;组织教师、学生到企业,聘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到院校等问题。企业要解决如何安排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活动,如何参与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如何协调培养人才和生产经营之间的关系等等问题,这都需要各方相互协调解决。

猜你喜欢

工学校企中职
盐工学人
——宋辉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