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医学专业的“校医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2014-08-15黑龙江李卓朴红梅刘岩
黑龙江 李卓 朴红梅 刘岩
我国职业教育提倡“工学结合”,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工学结合”就是“校医合作”。
一、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提出乡村医疗机构覆盖率要达85%以上,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在乡(镇)/村两级提供服务的医生总数的比例要达到60%以上,这显示出农村医学专业存在广阔的就业空间。黑龙江省乡村医生中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不到一半,约为45%,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到13%。按照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全省现有乡村无正规学历的医生中有90%的乡村医生都达到中专学历教育的要求,差距仍然很大。农村医学人才短缺,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二、农村医学专业的“校医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是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的首批学校,农村医学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我校农村医学专业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建设,尤其是近两年的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构建了学校与医院合作培养的“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以农村医学职业技能操作为主线,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初步实施了“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培养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临床思维能力,并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为一体,从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建立“校医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
学校与医院(行业)签订“校医合作”合作协议,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为专业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成员来自校院双方,指导专业建设,凸显了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加大了学校、医院联合办学力度,探索出人才培养模式新的管理机制。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学校建立了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若干项管理制度,在教学运行、质量管理、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推进了制度建设,保障了“校医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2.构建“校医合作”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岗位任务的需求,将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能力递进的方式设定为两段(校内和校外两个阶段)。第一年着重培养医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医学的基本素养,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从医的兴趣。第二年加强以临床基本技能为重点的能力训练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加校内仿真教学和临床见习。第三年安排学生临床顶岗实习,完成专业综合技能的训练。
3.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为满足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针对乡村医生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要,通过分析职业岗位行动领域,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能力,转化学习领域,以农村医学职业技能操作为主线,确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进行理论、实践、素质培养的系统化设计,使课程有机衔接、相互支撑,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使学生掌握适合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实现全面发展。
(1)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优化成五大模块:文化基础课程模块、医学人文概要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拓展课程模块。
(2)创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上,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以临床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革教学手段
用更加科学的多元化教学手段取代传统的讲授加演示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和实习医院的各种教学模型,进行仿真训练,使学生及早了解临床知识,逐步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格局。
(4)建设精品课程
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梳理出专业职业能力体系,根据基层医院对医务人员的要求确定学习领域,以课程对接岗位为切入点,建设了精品课程。
(5)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
在现有基础上,“校医合作”多方开发补充教学资源,利用校内网络,将农村医学专业能力体系标准、精品课程、教案、课件、视频库、图片库、试题库、标本模型、实训指导、考核标准、网上答题、网上评教、操作录像等视频教学资料整合处理,建立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库。
4.“校医合作”的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校医合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师资团队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等构成。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以在职教师培训(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研修学习、学术会议)、继续教育提高学历、进修制度以及利用假期分批到临床学习等方式,构建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农村医学专业教学团队。
三、加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对于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校医双方共同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注重岗位能力的培养,实现“零距离上岗”。根据专业建设整体规划,不断筛选新的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拓宽校医合作途径,巩固原有实训基地,逐渐增加学生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基地种类,扩大实习范围。
四、多方参与,校医共建,改革评价模式
过去,在学生成绩考核和评价方面,存在着片面性,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学校与各实习医院共同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突出技能考核,考核与乡村医生岗位相对接,使教学评价与岗位职业能力评价接轨。实现了考核内容、评价标准与临床实际工作的统一,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五、“校医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及展望
“校医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培养农村基层技术技能型医疗人才的目标,对课程体系改革具有指导意义,强调教学环节突出实用性,课程结构强调针对性。根据乡村医生工作需求和服务对象特点,强化了预防、康复、保健的教学内容。培养能在农村医疗卫生第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备从事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的农村基层技术技能型医疗人才。
但农村医学专业发展的后劲不足,生源较少,毕业生不能尽快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限制了专业的发展,行业和医院参与专业建设的热情不高。
今后,专业可以实施订单培养,如学生与区、县卫生管理部门签订协议,最大限度的保证专业的生源和就业。可以对社会上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的立体培训,达到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的目的。呼吁政府部门出面加强行业指导的制度建设,提高行业和医院相关人员参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