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本结构变化与发展能力的关系研究
2014-08-15湖南潇湘技师学院魏翼
湖南潇湘技师学院 魏翼
资本结构是一个涉及因素多、影响时间长、综合性强的企业决策问题。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企业采用不同筹资方式筹资而形成的,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最低的风险来筹集所需的资本,重点在于确立长期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最佳比例关系,寻求最优资本结构,提升企业价值,增强发展能力,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与稳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企业将面对一个富有弹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融资市场,企业在考虑用各种方式筹集资本时,要选出最佳方案,改进该方案的资本结构,逐步使其达到最优。因此,把握企业的资本结构变化规律,通过企业内外的资本结构的动态治理,才能实现企业蓬勃发展的目标。
1 企业资本结构介绍
资本结构是指以债务、优先股和普通股权益为代表的企业的永久性长期融资方式组合,是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集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资本结构由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构成,资本比例关系指的就是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各占多大比率。
2 影响企业资本结构变化的因素
2.1 企业收益的波动性
收入波动性的存在会导致风险的增加。利用营业利润与企业年末总资产的比值来衡量企业收益的波动性,收入波动程度高的企业意味着较高的破产风险和经营风险,所以取得贷款的难度和成本就较大,因为无法支付债务本息而破产的风险就越大。企业负债比率与收入变异程度负相关。因此,资本结构与收入波动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2.2 企业资产抵押价值
现代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之一就是负债筹资。有负债就会有筹资风险,企业在进行负债筹资时,要树立风险意识,若经营不善,可能无法按期支付债务本息,所以,要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制定负债计划时需要考虑能够偿还债务的资产价值。这部分资产和偿还债务的能力成正比例关系,那么企业可以从外部筹集到的资金就越多。用固定资产净值与存货净值的总和比企业年末总资产来表示企业资产抵押价值,如果公司的资产抵押价值较高且具有可抵押性,将会降低债权人承担代理成本的损失,这个价值与资本结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3 企业规模
在企业资本结构选择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企业规模,企业资产负债率受其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企业规模越大,信息的批露会更充分,其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越低,由于大公司在经营战略方面大多采用多元化和纵向一体化方式,使企业净收益不断增加,增强了抗风险能力,获得高信用等级,从而获得更低的资本成本方面更具有优势,相对比较容易获得负债融资,增强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因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破产的可能性就越小,从而可以承受相对较高的负债水平。企业规模与资本结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小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大,倾向于短期债务融资,资本结构可能表现出高负债特征。所以,规模大小不同造成资本结构的不确定。
2.4 企业盈利性
由于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保留盈余的可能性,推断出作为保留盈余的重要来源,盈利能力的提高使得企业以较低的负债就能满足企业的发展。企业盈利性强的会产生更多保留盈余作为内融资金,满足公司资金需求。最优融资次序理论认为,留存这部分收益将作为企业资金来源的优先选择,其次才是考虑债务融资,最后一步是发行新股。所以,内源融资是企业的优先选择,而效益好、盈利性高的企业一般自身积累的保留盈余较多,融资首先考虑企业内部的保留盈余,内源融资的可能性更高一些,既可以筹集到生产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又可能使综合资本成本尽可能最低,高盈利能力企业通常具有较低的财务杠杆水平。这样,资本结构与企业盈利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2.5 非债务税盾
折旧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具有税收优惠功能。如税盾一样,固定资产折旧额和无形资产摊销额可在税前利润中扣除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从避税的角度安排最佳资本结构,进而也会为企业增加效用。这类虽非负债但同样具有抵税作用的因素称为非债务税盾。非负债税盾取代了负债产生的利息费用,发挥了抵减企业税收的作用,这样看非债务税盾对债务税盾存在明显的替代作用。有了避税方式优化资本结构,拥有大量非债务税盾的公司就会充分发挥非债务税盾的优势作用,减少负债的利用率,就会形成非负债税盾越大而负债比率反而越小的关系,即负债比率与非负债税盾之间呈现一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采用每年提取的折旧与平均资产的比率作为债务税率的衡量标准,得到非债务税盾与资本结构之间负相关关系。
3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升发展能力的策略
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变化的因素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资本结构也应该根据变化做出调整,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为了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应选择弹性较大的筹资方式,为资本结构的再调整留有余地。
3.1 合理利用财务杠杆,动态调整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理论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在存在税收的情况下,由于债务利息可以抵减税收,产生现金流入,从而加大了财务杠杆作用度和财务风险,企业规模和财务杠杆之间存在一个负向的关系,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务提高财务杠杆来增加企业价值。企业负债超出一定的水平,达到高资产负债率对提高企业发展能力会产生负相关作用,在企业绩效经营较差时,高资产负债率会加大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发展,所以,应合理控制和利用负债的规模,合理的企业负债率应是一种能使财务杠杆利益、财务风险、筹资成本、企业价值等之间实现最优均衡的负债率。企业经营者应根据实际及时分析本企业的负债水平,主动调节资本结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资本结构调整不是短期内、快速度能够达到的目标,而是需要做好思想准备,从多方面、多角度采取策略,逐步使之趋于优化,使企业得到持续、稳定、长足的发展。
3.2 提高盈利能力,增加内源融资
要改变目前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状况,优化资本结构,必须提高自身的内源投资能力。内源性融资对企业具有资本形成的原始性、自主性、抗风险性等特点。企业是否有较强的内源融资能力,是其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志。企业的经营规模大与小以及盈利能力的好与坏关系到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只有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内源融资能力相对增强,对外来融资的依赖程度就会大大减少,资本结构才趋向合理,企业的发展才会蒸蒸日上。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尝试从内部进行成本控制,如建立企业的内部银行、财务公司等企业内部金融组织,对企业的资金运用进行科学的策划和指导,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同时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建立严格的企业自我积累机制,培养良好的自我积累能力。扩大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空间,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旺盛生命力。
3.3 提高股权治理效率,培育股权融资主体
我国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是单一国家投资,单一固有股权结构,容易出现国有股的“一言堂”现象,实践证明,国有股东因其以政府为背景,治理效应发挥不出来,影响企业的长足发展,进而降低企业的治理效率。要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效率,必须推行股权多元化改革。股权融资要在总量和融资占比上有所突破,一方面,可以通过收购的方式减少国有股;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直接转化流通股的方式减少国有股;达到国有股分流的目的,当然这些减持必须保持适当。推进股权结构多元化,还要培育多种形式的股权主体,股东出让部分所有权,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引进新股东,最终要让国家和公司、机构、个人和外资等多种形式的主体共同存在,降低国有股占股本总额比重,增加其他性质的投资者的股权比例,建立企业合理的治理结构。只有在多元化投资主体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在利益多元化的基础上形成制衡机制和可持续的治理机制,形成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有助于发展能力的提升,企业价值的增长。
3.4 探索债权融资方式,加快债权融资多样化
与股权融资同样,债权融资是工业化阶段一个最重要的市场化资金积聚与集中方式。企业采用债权融资时,又面临着选择银行贷款还是发行债券的问题。企业发行债券所需负担的融资综合成本是要低于股票融资成本的;有显著的财务杠杆效应和节税作用;可以防止企业控制权的分散;债券的硬约束作用可以实现对经营者的有效监控,经营者必须认真经营,努力降低成本,改善企业治理结构,以提高企业的净盈利能力和还债能力。鉴于债券融资的优势,企业根据自身融资需求,确定合适的融资规模和融资期限,凭借行业优势和信誉,积极申请发行长期债券,滚动发行短期融资券(筹资成本较低;筹资数额比较大;可以提高企业信誉和知名度),降低间接融资比例,改善融资结构,进一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资产证券化融资易于扩大融资规模,实现公司快速发展,产生经济效益,扩大自身权益。
3.5 治理结构趋近合理,企业利益达到最大
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和债权人价值最大化)是公司治理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精干高效、决策有序、监督有效、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
(1)股权主体多元,股权结构有效。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在股权结构中占较大比重是国有股与法人股,它们占主体比重就会导致流通不方便,规范、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很难形成,公司的经营绩效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通过资本市场吸引其他社会法人资本和机构投资者的资金,适当减持部分国有股,提高流通股的比重,减少国有股权所占比例,相应增加非国有股权的比例,这样调整引入其他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人,社会法人股和机构股有助于增强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更有能力和动力对经营者进行直接监管,有利于缓解股权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的局面,有助于健全公司内部的制衡体系,推进股权结构多元化的进程,形成合理、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2)共同掌控股权,大股东相互制衡。股权高度集中的特点是存在一个股权比例超过50%的绝对控股股东,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运作尚不规范的背景下,大股东在信息渠道、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由于持股份额较多,参与公司治理收益较大,在利益驱动下,可能会损害中小股东利益;而且决策方面带有控股股东明显的个人色彩,企业经营的风险很大;决策机制失灵,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也难建设好。因此,需要培育几个大股东,持股比例在10%与50%之间,使他们形成相互制衡的治理关系。这样大股东就没有机会通过损害其他股东获利,只能采取更有效的经营措施,获得更多的利润与所有股东共同分享。股东的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共同掌控的股权结构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使管理层在更大范围内接受多元产权主体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约束。
(3)合理调整董事的比例,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关系。企业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利益和观点的不同,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避免不了有些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董事会就是协调两者之间关系的重要部门。适当提高外部董事的比例,有利于保持董事会的独立性,提高董事会对管理者的监督,公司内部董事由于与公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做到公正的、不受任何干扰地监督管理者的行为难度会很大,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就很难得到保障。当内部董事的建议与公司的发展利益产生不一致时,外部董事可以发挥他的第三方作用,不受任何外界干扰,帮助公司做出正确决策。同时要想办法提高经理人员的持股比例,解决由于不一致而导致的代理问题,经理人员的持股比例、薪金报酬要与企业绩效紧密挂钩,使经理的管理行为和公司的利益密不可分,从而协调股东与经理的利益冲突,以促进经营者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努力工作。
总之,资本结构的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在变化迅速、递增、不连续的市场环境下,能及时迅速地调整或者利用资本结构才是实现创造并保持财务竞争优势的源泉。通过企业资本结构分析,选择一个合适的融资方式,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有效降低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使企业的综合或总的财务风险最低,提高资金效益,促进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经营风险。
[1]林秋园.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
[2]侯丽秋.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2.
[3]郑思颖.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D].西南财经大学,2012.
[4]刘义鹃,朱燕萍.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J].财贸研究,2009(05).
[5]卢春华.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提高企业价值的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