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创新探析①
2014-08-15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张玲
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 张玲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物流英语作为专门英语的组成部分和商业经济英语的分支学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笔者所在的北京物资学院,以物流教育为特色,当物流的发展越来越国际化,本校的物流教育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和英语教育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物流专业英语教育。该学科涉及到物流的各个环节,例如仓储管理到库存控制、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甚至是贯穿整个流通环节的物流信息系统等诸多方面内容。物流活动越来越国际化,物流英语的作用也在国际物流运作中突显出来,整个国际物流过程都使用和遵循一套标准的国际化规范——制定规范使用的语言便是英语。国际物流需要英语这一基础完成报关通关的一系列流程,由此可以看出,掌握物流专业英语已经成为打开国际大门进入国际市场的必要工具。认识到这点,北京物资学院外语学院将本院的英语优势和物流特色相结合,打造了“物流英语翻译平台”,致力于翻译国外物流业的前沿文献,供国内物流企业和学者借鉴使用,该平台已经出版译文集6辑,译文百余篇。同时,该平台也为本校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提供了专业知识过硬的师资资源。
目前各大高校都开设了物流专业,因而物流英语成为了各财经类院校物流专业学生要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然而物流英语作为新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难免出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那些没有强大的物流专业支撑的院校。本文结合物流英语的特点和北京物资学院的物流英语教学实践,同时结合该院外语学院的物流英语翻译平台的人才储备优势和经验,就目前物流专业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对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 物流英语隶属专业英语(Esp English)
专业英语(ESP) 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Hutchinson and Waters 1987)。就专业ESP英语的特点,国外学者也给做出了如下的总结,Strevens将其总结为四点:一是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二是在内容上和特定的专业和职业有关;三是在句法、词汇、语义和语篇分析上,重点在那些与特定专业、职业以及与之相关活动的语言运用上;四是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Strevens,1988)。所以,ESP专业英语强调英语与其他实用科学的结合和交叉,突出了实用性,而这也正是物流学的特点,所以物流专业英语以基础英语为核心,其词汇涵盖流通、交通、仓储、信息链等与物流有关的半专业技术词汇和专业技术词汇,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国际贸易等多方面的词汇。当然,这些物流专业词汇并非全部为新词生词,大部分的专业词汇来源于基础英语,而且大量词汇都是由构词法转化、合成、派生出来的。因此,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任务复杂而艰巨,而任何复杂的过程的第一步总是要确定目标,并以既定目标规范进程,物流专业英语教育也是如此,在进行具体教学改革之前更应该明确物流英语学习的目标,对物流英语学习进行更为明确的定位。即挑选英语基础良好的学习者,传授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中所需要的专业物流知识,要求学习者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交流,能理解和掌握本领域最新动态的相关的英语材料,具有一定的物流英语交际能力,能够完成规范的国际物流操作,能够在英语环境中顺利地开展和国际物流相关的工作。
从社会实际需求来看,一些生产企业对物流英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物流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上基本可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但是能够胜任国际物流交际,能力强、高素质的物流人员确实是极其短缺。这使人们不得不正视物流英语的教学现状,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物流英语毕业生并不能完全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客观地分析物流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寻求改革的道路和方法是当务之急。
2 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与学生的英语基础存在差距
该院在北京是二本院校,该校的生源虽然是参加全国高考直接考入的学生,并非全部高考英语成绩绝对拔尖的学生,因此从英语基础上看,生源并不算优秀,表现为英语方面单科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基本处于平均水平。而物流英语专业选取的英语教材多追求引进教材,这些教材虽然专业性很强,但是明显超出了学生的使用能力,所以学生普遍反映所阅读的物流英语材料内容太难、太深奥,尤其是原版的英文教材,生词量太大,篇幅太长,句子结构复杂,加之缺乏相关的物流专业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些困难。
2.2 物流英语教学资源不够丰富
物流专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兴起引发了一股“物流热”,这样的热潮带动了各种物流英语教材的出版,但水平参差,且雷同较多,学生选择起来有困难,虽然有一些引进的专业教材,但是国外的物流发展较快,但是和国内物流环境差距较大,可供借鉴的地方少。因此,教师在备课和学生在查资料方面都非常被动,只能单纯依靠教材而不能开拓思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习者的能动性。
2.3 国内的物流英语科研水平不高
国内能够结合物流专业和英语优势的物流专业人才有限,这就意味着物流英语专业缺乏合格的师资资源,同时也不具备物流英语学习的大环境,在物流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表现为物流专业英语教材不够丰富且相关的配套辅导材料很少,同时对于物流英语课程设计也缺乏有效的创新,多数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地提高物流英语的教育水平。
3 对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比较高
物流管理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以及研究范围本来就十分广泛,结合国际贸易甚至是统计数学的知识,加上对学习者英语基础的要求也颇高,因此,物流专业英语并非随便就可以开设并且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例如国际物流的学习往往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国际贸易知识,而深入的仓储模式研究又离不开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因此,在当今知识交叉渗透、信息相互联网的科技时代,物流理念不断更新,要学好物流英语,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物流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
4 物流英语教学改革
在对物流英语教学现状和问题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物流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物流英语的教学模式改革必须是全方位的,并且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对物流英语学习者学习偏好和学习需求的分析基础上,改革教学的内容、方式、考核办法,选取适合的教学资料。同时为学习者创立适合他们进行专业英语学习的生态环境,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和学习环境之间实现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上,全方位地改善物流英语教和学的环境,真正提高物流英语教学的动力和效力。
4.1 物流英语学习需求分析
需求是一切行为的动力。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获取有效数据,在此基础上设定教学目标、采取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活动,最终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的效能。英语学习需求分析的目的就是收集学生的现状与这两类需求存在的“差异”,为教学设计提供有效的资料和数据。在语言教学中,必须要对学习者将来可能遇到的语言情景和学习、生活、工作交际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明晰未来交际事件的“目标需求”及其由此诱致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物流英语的学习需求分析强调物流专业的英语运用能力,但是不同侧重点的学校对物流英语的学习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例如该院的物流专业是以物流管理为特点的,学生专业课程结构中以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课程为主体,主要的去向是物流公司和实体企业的物流管理和统筹部门,因此,该院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于以物流仓储管理为中心、适当扩展至运输控制、配送中心设计等物流环节。使学习者能够胜任英语环境下的如下工作岗位,例如入库、储存、盘点、发货、堆场、冷藏、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分拣、仓单处理等。该院拥有国内领先的物流实验室和仓储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多用于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今后要增加这些实验室在物流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英语记忆,在真实环境中提高英语运用能力,既能充分发挥物流实验室的作用,对中文专业课的教学也是很好的补充。而该院的外语专业以国际贸易为方向,毕业生的去向之一就是就职于贸易公司的国际贸易部门,因此,对他们的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应以国际贸易报关、通关、国际贸易规范、WTO规范讲解为主,涉及到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实务的各个环节。由此可见,确定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满足这些需求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物流专业英语教育。
4.2 调整物流英语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很多学校将物流英语课程安排在大二年级学习,该阶段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甚至还没有接触中文的物流专业课程,这样的物流英语教学必定是缺乏专业基础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时间安排非常关键。最合理的安排应该在学习者有了初步的物流专业知识之后,这样,学生在学习英语专业术语或相关专业理论时才能更容易的上手。因此,笔者所在的学院将物流专业英语的课程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经过了一年多的物流专业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了理论基础,母语的相关知识已经具备,这时开展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让学习者在母语理论知识基础上理解英文相关知识和术语就会比较容易,学习者也能够将英文和母语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实现两种语言相辅相成的学习,符合学习规律,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得出经验,在物流课程的安排上应该做一个相应的调整,将物流英语的课程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摆好物流专业英语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在学生基本掌握了中文专业知识后进行,这将大大提高物流英语的教学成果。
4.3 物流英语教材的选择
当今国内外的物流实践发展非常迅速,而现行的物流英语的教材和相关阅读材料多由从事语言教学的学者编写,其中的内容往往与物流工作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时效性较差,有一些甚至是滞后于实践发展的。而且已经出版的物流英语教材良莠不齐,内容雷同,错误百出,很多专业英语课本存在严重的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或印刷错误。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不同作者负责不同章节,而主编又没有对其内容进行统一整合,出现这种情况便不足为奇。这样的教学资料很难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更难以有效提升学习者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为此,准确把握物流英语教材集专业物流知识、英语语言知识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开发出英语语言表达规范、体现物流专业知识特点、符合国内物流发展水平且能够反映国外物流发展实践的高水平教材。同时,根据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随时选用、补充一些较新的原版外文教学材料,一些反映国外物流发展方向的期刊文章,体现国外物流行业政策调整的物流公司操作实践的杂志文章,以保证内容的前瞻性及语言的时代性,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拓展学习者的物流专业信息,同时也培养学习者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同时,基于物流英语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分析,物流专业英语教材还应突出交际性原则,重视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充实听说方面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以英语为载体进行专业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沟通和交际能力。例如国际物流中的订单操作,让学习者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实践书本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实践货物流通的环节和流程,在教学中熟悉流程,加深专业知识的记忆,使学习和实务模拟相互促进。但是这个环节中要特别注意整个情景模拟的规范性,否则容易让学习者产生错误的认识,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4.4 加入实践环节,重视语言输出,培养思辨能力
二语习得强调“语言输出”与“语言输入”,他们在语言习得中紧密联系,并且应当得到同样的重视。语言输入先于语言输出,而后者又反作用于前者。Swain(1985)在“输出假说”中明确指出“语言输出”能强化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和巩固。但在我国的物流专业英语教学中,“语言输入”一直较受重视,教师在教学中非常强调术语的记忆、词汇的记忆,但是语义的“语言输出”却相对受到忽视,由此导致了学习者有很好的词汇和术语基础却普遍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在抽样调查中,多数学习者表示,经过物流专业英语学习以后,相信自己有能力看懂国际物流流程,能够进行简单的专业英语交际,但对较为深入的商务谈判、会议讨论等信心不足。为此,需要重点加强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提升学习者在仿真情景下的语言应用能力:一方面,不能忽视语言的输入,要通过提“语言输入”质量来提升学习者“语言输出”质量。输入是第一性的,是基础,但是绝对不能忽略输出对输入的反拨作用,Swain(1993) 认为输出假说对于语言习得有三大功能——注意功能(noticing function)、检测假设功能(hypothesis testing function)、元语言功能(metalinguistic function)。强调输出功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表现为,在课堂授课中加大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教学力度,给学习者更多的实践体验,以此来增加学习者在理论与实践、语言与工作方面的有效融合;让学习者在模拟环境中角色扮演,按照物流行业的规范进行模拟操作,达到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的目的,实现语言的输出。另外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出模式在课堂之外,即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通过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来增加“语言输出”的量。在强调语言输出的同时也要反对机械的语言输出,强调有思辨性的语言输出,即语言输出并非机械地说出老师教的,而是在语言输出中加入学习者自己的思维和判断,以物流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为基础,形成有自己观点的整合的语言输出,强调语言输出的质量。
4.5 建立物流英语学习的生态环境
教育生态学强调学习者和学习环境之间建立能够进行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动态生态环境。物流英语教学的学习环境由课堂环境和自主学习环境组成。在课堂上教师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外,还应创建仿真的能力培训环境,例如模拟场景等。该校有国内领先的物流实验室,在实验室中模拟了物流的各个环节,是非常好的物流以及物流英语的教训实训基地。 这个基地还原了整个物流过程,能够很好地帮助学习者熟悉整个仓储环境以及仓储设备的专业英语表达方法,方便教师对正在进行的仓储作业进行讲解。当然学校内的超市、餐馆等经营场所也可以成为校内物流实习基地之一,可以帮助学习者完成模拟入库、堆垛、货物上架、退货处理等一系列操作。此外,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物流英语的课外自主学习环境将更为丰富,学生能够在网络上了解国外先进的物流实践,了解国外物理公司和物流基地的工作流程,了解国外物流公司进行仓储效率提高和成本节约的实践等等。这样的网络自主学习也需要物流英语教师的参与,教师可以作为指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参与进来,为学生寻找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料,指导学习,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同时为学生解答。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在这样的自主学习环境中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4.6 评价体系的改革
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调整必然带来考核评价模式的变化。以往对于物流英语的考核,往往是平时大班上课,最后完成一份闭卷试卷,形式类似于大学英语或者四六级考试题型,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占70%。这样的传统考核形式确实能够达到考核学习者对学生材料的了解和相关术语的掌握情况,但是这样的考核太过单调,没有突显“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对学习者能力的培养,所以考核方式也要遵循同样的思路和方法,这样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所以进行物流英语的考核改革势在必行。 高技师在他的物流专业英语考核改革的文章中提到,物流英语的教学成果需要从主体性、能力性和过程性这三个维度来综合考察。明确考核的主体是学生,考核的中心是学习者的能力,一切以考核能力为主,改变传统考试的方式,强调过程性评价,进行全程性考核。
在这样考核思想指导下,同时基于物流英语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比重的提高,对物流专业的考核也就势必要强调技能考核,要求进行物流团队作业模拟,以团队为单位,明确每个参与者的权责,要求他们完成进行包括收发英文邮件等简单业务,当然也可以涉及一些负责业务,例如仓储流程、仓库选址等复杂业务的操作。所有工作都是以实际工作为基础,以正规报告形式打印装订。这样的模拟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且亲身体会物流公司的运营模式和运营规范。
4.7 培养高水平的物流专业教师
物流英语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同于普通英语,专业英语教师往往需要英语和专业相结合的优势才能够胜任,因此,物流英语教师需要同时具备英语和物流的专业知识。在该院特色物流专业的影响下,外语学院非常重视对兼具英语能力和物流专业知识的物流英语教师的培养,2005年建立了物流语料库,这是我国第一个物流特色语料库,为物流英语教师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基础。2010年,外语学院创立了物流英语翻译交流平台,由该院有商务英语教学经验的英语教师共同参与,通过大量翻译国外物流前沿文章和书籍,旨在实现了国内外物流行业的交流,同时也加强了该院专业教师的物流知识水平,为物流英语教学储备了大量合格的教师资源。
综上所述,从教材的选择到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模式的调整,多个方面相结合对物流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这个改革必定是综合性的、全方位的、复杂而艰巨的改革过程。但是这个过程的完成必定能够实现物流专业英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英语环境为基础,以物流流程为线索”的改革目标,培养有能力、专业强、善交流的综合性物流英语专业人才。
[1] 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02).
[2] 陈艳艳,等.物流专业英语的学习需求分析及启示[J].学术探索,2012(04).
[3] 段凤华.物流专业英语教材选择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2(2).
[4] 高技师,等.物流专业英语的考核改革[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5] 王琳.浅析物流英语词汇的特点及教学方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07).
[6] 杨冰.浅析物流专业英语教学[J].华章,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