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背景下文学类文本解读的“三字经”

2014-08-15

中学语文 2014年1期
关键词:三字经李白内涵

顾 勇

[作者通联:江苏泰州市第二中学]

文学类文本的合理、准确解读是个老大难问题,尤其一些背景较深、情感隐晦、主旨多元的文本,则往往更是解读困难,或不到位或理解偏颇,甚或不着边际。那么,对于一些思想内涵有一定深度的课文,我们究竟该如何合理、准确、到位地解读,进而有效地展开课堂教学呢?我认为,董旭午老师的生活化文本解读理念与实践使我们看到了希望。下面,我就谈几点体会和认识,主要有三个关键词。

一:全

所谓“全”,就是要全面而深入走进作者生活、课文生活地读课文,甚至还要走进原著生活地读。只有这样全面地读进去,我们才有可能切准作者脉搏,进而比较合理、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比较合理、有效地展开教学。我们就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呼兰河传》的教读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呼兰河传》这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40年。在此之前,作者萧红的人生轨迹是不幸的:短短32岁,萧红经历了父亲的绝情绝意、自己离家出走、未婚夫的始乱终弃、丈夫的背信弃义、战争与病痛的折磨,直至最后病逝。

不仅要深入作者生活,还要深入原著生活。《呼兰河传》这部小说以闭塞的呼兰城为背景,展示了这里的风土、民俗和居民的生存状态、思想性格。这里,有明亮的天空、美丽的后花园、慈祥可爱的老祖父和自由自在的童年;也有荒凉、贫穷、冷漠、愚昧和野蛮,人们顺应自然、依附土地、信仰鬼神,不允许有任何个性、差别和改变,扼杀一切不驯与生机是全体居民共同的责任,而做这些又完全没有恶意甚至是出于善意。十二岁的小团圆媳妇,仅仅因为“太大方了”,“不像个小团圆媳妇”,就被烧红的烙铁烙脚心,被吊在大梁上用皮鞭抽,打出毛病后又被视为有鬼怪附身,被当众剥光衣服,放到热水缸里烫三遍又用冷水浇三遍——而这一家人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善良,“为人谨慎,兄友弟恭,父慈子爱”。

只有如此深入作者生活和原著生活,我们才有可能教学生比较合理、准确地把握住课文《呼兰河传(节选)》的思想内涵。现在,有人把课文的思想内涵仅仅解读为作者难忘儿时快乐自由的生活以及祖父给予自己的爱。这样的解读不能说不够准确,但还很不到位。我认为,应该还作者对女性解放、个性自由的渴望与追求以及藉回忆以疗伤,表达困惑、无奈、悲凉的内心的意愿。请看课文中的一段文字: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这段文字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作者在与这些植物、昆虫进行心灵对话,已然融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意愿,那就是我要自主独立、不受任何约束地活下去,奋斗下去,理想和未来就是那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的天空。这样的解读才合理、到位,才更符合作者生活和原作生活所给予我们的精神启迪。

关键词二:真

所谓“真”,就是真肯花时间去读,真自主独立地读,真用心去深读。只有这样去读,才有可能真的读出属于自己的真味道。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山”,位于今浙江新昌东面,海拔仅818米,周边高于它的山比比皆是。然而,李白却在诗中写道“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极言其高。这又是为什么呢?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由此深读下去。其实,天台山主峰海拔也有1098米,泰山主峰更是高达1545米。诗人李白却把天台山夸张成“一万八千丈(有的版本写作四万八千丈)”,并且说面对天姥山“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山只能是“对此欲倒东南倾”。对此,我们的一些教师仅仅给学生解读成“天目山特别高”以及 “对比”“夸张”“想象”“浪漫”之类。这样的解读,无论如何都是有悖于生活化的真读的。何出此言呢?我认为,至少我们该用心地做好这么几点:一是查阅有关地理和文化资料,具体考证出天姥山、天台山、五岳的实际海拔高度以及天姥山闻名于世的原由;二是查阅有关史实资料,走进大诗人李白当时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三是揪住“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几句诗深入探究,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对比”“夸张”“想象”“浪漫”的解说上。有人说,李白根本就没有去过天姥山,完全是凭着一点了解就在极度发挥想象,借写诗来释放自己的压抑与无奈。这话似乎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但我更相信,李白对天姥山的文化高度是了然于胸的。

从神话传说入手,天姥山是一座令东南群山倾倒的文化名山。在李白的心目中,天姥山自然也就以其文化高度冠盖东南,“势拔五岳”了。仅仅读到这个深度,似乎还略嫌不够,因为,在“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的心中,这座王母与玉帝常相会的文化名山早已成了自己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和人格的象征。天姥山,在李白的心里,既有文化高度又有人格和精神高度!可见,凡是内涵比较难解读的课文,都需要我们引导学生真正深入地读进去。

关键词三:深

所谓“深”,就是要用心深入地把课文读进去,深度体验、感受作者的情感,或与作品主人公的心灵世界深度对接。只有这样深读进去才能够进一步深入、准确地理解把握住课文的思想内涵。董旭午老师多次讲到过他的一段深读故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思想内涵一直是“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各种参考资料都这么讲。对此说,董老师渐渐开始怀疑,因为文中已经有了点睛之笔: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读到这几句,读者不能不问:这儿的莲花也算“过人头”了,不是很好的吗?为什么“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就“不行”呢?就为深究这几句话的真意,董老师整整花去了十几年的功夫。他是通过朱自清先生当年所处的社会现实、其内心世界以及“流水”基本特征来深入探究的。通过研究,他发现作者当时的心志就是不想加入任何党派,不想按照任何党派的要求的方式生活,只想过自己的日子,做自己爱做的事业,追求一种宁静、中和、独立、自由的人生。然而,现实却不宁静,不太平,充满了党派和主义、恐怖和血腥,让人心烦意乱,整日惶惶不安,根本无法从这样的现实中超脱出来,越是无法超脱也就越幻想超脱,就越内心的充满了苦闷、烦郁、孤独、彷徨与无奈。而“流水”是“脉脉”的,是平静安宁、中和恬淡、不受拘束的,这也正与朱先生所希望拥有的精神世界相契合,或者说正象征着朱先生人生理想和追求。试想一下,这样的社会现实竟连自己人生理想和追求的影子都不见了,又怎么能令人满意呢?可见,仅仅把《荷塘月色》的思想主旨解读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之类,岂不真的是嫌浅且偏了吗?分明是作者因无法超越现实而生出的一腔的压抑、苦闷、彷徨、愤怒和悲哀啊!他也只能寄梦于心底的“江南”了。如此深入、合理、到位地解读这篇课文的思想内涵,仅仅靠读几遍课文、翻几页参考书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那么多人在读《荷塘月色》,对“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竟都漫不经心地滑过去了,这无论如何都该是与“深”字不沾边的。

综上,我认为,要想真正比较合理、准确、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一些解读难度较大的课文的思想内涵,必须要坚守住“全、真、深”这生活化的三字真经。当下的课文解读问题多多,如浮、浅、偏、乱等,原因可能会很多,但没有做到生活化地全、深、真恐怕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猜你喜欢

三字经李白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内涵漫画
朗朗韵味话经典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