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2014-08-15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就业指导案例

任 林

(周口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河南 周口466001)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

就业指导起源于美国,由波士顿大学弗兰克·帕森斯教授首先提出,并在1909年出版的《职业选择》中首次提出“人职匹配”理论。就业指导理念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随后一些大学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2007年12月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要求》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和主要授课内容做出规定,明确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2012年,教育部又对该课程进行了规范化要求,把该课程分成了两个部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高校习惯上仍然把该课程简称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笔者对国内20所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认为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缺乏教学实践课时,教学目标很难达到。首先以“职业生涯规划”一章为例,单纯从课程出发,学生很难理解,更不要谈去影响今后职业发展道路。其次,现行课程设置没有把职业生涯规划、自主创业、求职择业及国家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和项目等内容优化整合,而是每个章节自成系统,之间的逻辑性比较弱,学生容易边学边忘,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第二,就业指导课多由辅导员兼任,任课教师缺乏系统化的专业培训,其素质和教学水平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加之课堂教学经验有限,导致课堂教学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1]。第三,就业指导课程开课时间安排不合理。有不少高校就业指导课时间多为大三,个别的安排到大四。学生临近实习毕业,加上课程课时数少、信息量多,许多任课教师就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为目的,把上课重点放在一些知识点技巧性的应用上,对于正确就业观念的树立、就业心理调适方面等内容的传授就略显不足。第四,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教学方式过于呆板、单一。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性教学、案例教学以及交互式、启发式课堂教学等。第五,课程作业、考试方法偏重理论知识掌握,忽视动手实践操作环节,不易检验实际课堂教学效果。

国内高校大多是近十年才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与其他公共课程相比,该课程的开设时间较短,教学经验较少;国内高校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大多是年轻的辅导员,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许多高校的教育重心还放在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等职业核心素质上,对于就业指导的认识还处于“完成任务,基本够用”阶段;任课教师在授课时,多从实用性和任务性出发来选择授课内容,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针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了删减和完善,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整合和优化。

(一)将参赛项目引入课堂教学

职业生涯规划这部分知识学生接触的少,并且内容不属于专业知识范畴,大三学生专业开始细化,学习公共理论课积极性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将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引入课堂,分成若干个小组,创造一个比赛学习的氛围,将“要我学”变“我要学”,同时将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及其相关理论贯穿其中,进而让学生深入理解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到了相应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获得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经验,可以为自己的职业道路作出规划,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竞争砝码。

(二)将课堂延伸到职场

在大学里有一个现象,在毕业前期,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开始四处“挤”大型招聘会,一场大招聘会下来,往往投出简历的很多,但是最终获得成功的很少。究其原因是很多大学生对就业信息收集整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掌握的就业信息少,求职材料准备不充分。在职业探索的理论教学后,将课堂延伸到职场、延伸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上。让学生真正感受职业的魅力,了解职业的发展前景与未来工作有关的特殊问题或需要,正确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优势,制订更加合理的大学学习、生活计划。将课堂变成“招聘现场”,“模拟招聘”过程。课堂演练少了招聘会的紧张气氛,通过教师点评,学生们对于应聘中常见的问题、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应聘中遇到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措施、应聘中服饰搭配、应聘中的举止和仪表、应聘的语言技巧和回答问题的技巧,都会记忆深刻。这让学生既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思考“用人单位会如何招聘”,又让学生站在自身的角度学会应聘中的技巧,积累经验,明确职业定位。

(三)邀请优秀毕业生走进课堂

让优秀毕业生走进课堂,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学习经历,容易引起共鸣,激发学生兴趣。他们把个人的成功经验介绍给即将毕业的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榜样;可以为学生答疑,消除疑惑,树立符合社会发展的就业观。优秀毕业生走进课堂的同时,也把一些实习、就业机会带到了课堂。通过课堂互动、教师推荐,在课堂上也可以发现一些具有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通过这种形式,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习、就业的机会。

(四)尝试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学业生涯教育

有调查显示,升入大学之前接触过系统的职业生涯服务的学生不足4%[2]。特别是我国在高校扩招以后,大学新生入学面临的问题由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转变为自我调适,改变高中阶段“填鸭式”教育养成的“要我学,我才学”的学习习惯。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学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对于大学的被动需求,另一方面为高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服务打下基础[3]。

三、教学方法与课程考核完善建议

就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就业指导课学科交叉多、知识面广,单一的讲授法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在以往的课程讲授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课程内容多,课时比较紧张等。通过实践,以下三种教学方法能弥补单一讲授法的不足,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通过案例的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因此案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可以结合上课班级专业情况,进行相关案例的选择、编写,通过教师引导鼓励、学生积极讨论的方式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学习,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在案例教学法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课前备课,选择、编写相关案例;(2)课堂上任课教师讲解案例,明确学生学习目标;(3)学生分析、讨论、思考案例;(4)任课教师小结;(5)学生课后撰写案例分析;(6)教学评价,对学生优秀的案例分析给大家分享。

2.“讲授法+实验法”教学模式。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不同于传统专业学科,实践性较强,注重理论结合实际。通过讲授法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通过一些科学的实验、测评工具,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3.“集中教学+个别辅导”教学模式。就业指导这门课程,多数院校采取的是大班教学,能保障课程知识的普及。但是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进行差异化教学,在课堂上难以实现。因此,除课堂集中教学外,同时应通过多媒体网络资源,为学生个别辅导答疑。

(二)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职业探索”后的作业是“人物生涯访谈”,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完成访谈报告。这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规划都起到了积极作用,间接地帮助学生今后的就业,让学生能够较快、较好地达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在“个人简历的准备”后,我们让每个学生制作个人信息卡,已经取得的成绩、荣誉、参与过的活动、特长、兴趣爱好、目标单位、目标岗位等信息集中到一张个人简历上。通过这种作业形式,让学生明确了目标,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了解个人简历的制作过程。

对于考试,笔者认为该门课程应该注重实践和知识的应用,而不是对“职业锚”“MBTI”等理论的死记硬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所在年级、专业,结合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并形成文字。通过考试,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制作出职业生涯规划书。

课堂教学与实际动手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从实践情况来看,其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满足学生的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帮助,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基础。主要存在的困难是师资严重不足,课堂准备难度大,课程考核难有专业针对性[4],这就需要高校从困难入手,增加师资经费的投入,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发现新问题,找出新方法。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1]张桥,张敏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9(4):70.

[2]欧阳琰,赵观石.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J].大学时代:B版,2006(11):181-182.

[3]高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23-24.

[4]陈光洪.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创新设计与实践[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9(4):103-106.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就业指导案例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