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太郎”在各时代的讲授方式探析

2014-08-15李常清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山鸡江户宝物

李常清

(山东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250100)

“桃太郎”在日本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的民话,其基本情节是一对老夫妇精心抚养着从桃子里降生的桃太郎,桃太郎长大后带着狗、猴子和山鸡去鬼岛讨伐恶鬼,带着收获的金银财宝荣归故里[1]。但该情节在不同时代,与不同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讲授方式。

一、室町末到江户初期的“桃太郎”

民话由于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传承的,很难界定其特定作者,把众多的民众定为“桃太郎”民话的作者更为妥当。该民话的诞生年代虽然存在诸多说法,但是通常意义上认为“桃太郎”口承民话成立于室町时代末期到江户时代初期之间,并在江户初期以文字形式问诸于世。江户时代的草双纸之赤本版《桃太郎故事》《桃太郎昔话》在出版之后得到迅速普及,《桃太郎故事》大体内容如下。

讨贵公子开心的孩子围坐在火盆旁,讲述着“桃太郎”故事。奶奶去河边洗衣时,捡到一个从上游飘过来的桃子,回家后和从山上打柴回来的爷爷一起吃掉桃子。之后,奶奶生了一个男孩,取名为桃太郎。在二人的精心养育下,桃太郎长成一个力大无穷的少年。有一天桃太郎前去鬼岛寻求宝物,途中遇到狗、猴子和山鸡,桃太郎分给他们黍面团后,都跟随桃太郎一起来到了鬼岛。在鬼岛他们打败恶鬼头目,让他们交出了宝物。桃太郎们携着万宝锤、隐身蓑衣、隐身伞重归故里,来到父母面前用万宝锤敲出了很多金银财宝[2]12。以《桃太郎故事》为母本,《桃太郎昔话》问世。

五个男孩围坐在火盆前,讲述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老爷爷上山砍柴”,“今天真是悠闲的一天,我该回家了,老伴儿还在等着我”(老奶奶在河边),“水流和人的因果报应难以预料”(桃子飘来)……两个人吃掉桃子后,生下一男孩,起名为桃太郎。力大无穷的桃太郎踏上了罚鬼征程,出发前父母为他准备了江米团。途中他碰见狗、猴子、山鸡,分给他们江米团之后,都跟随了自己。桃太郎在鬼岛降伏鬼怪头目,让他们交出宝物,然后带着万宝锤、隐身蓑衣和隐身伞荣归故里。桃太郎来到父母面前,用万宝锤敲出了金银[2]12-13。

这两种讲授方式,都是以孩子围坐在火盆前讲述民话的形式开头,内容也极为相似。事实上关于桃太郎的诞生有两种类型:一是桃子一分为二,蹦出一男孩的“果生型”;一是老爷爷和老奶奶吃了桃子之后,返老还春生出桃太郎的“回春型”[3]。正如上述两个赤本版本所示,江户初期的文献当中“回春型”起着先导作用。另外,从总体来看,室町末到江户初期的民话作品可以定位为朴素、粗犷,没有后世以各种形式追加的桃太郎讨伐鬼怪之理由。对桃太郎的描写,“力大无穷”的一面尤为凸显,这是在弱肉强食的时代,普通民众渴求强者之力的表现。

二、明治时期的“桃太郎”

明治时期以后,日本二战战败以前,民话《桃太郎》被纳入小学国语教科书中,换言之,明治以后,该民话渐渐带有教导性质,开始起着教育孩子的作用。桃太郎顺应时代,被重新解释,赋予新的性格。明治时期,出现了诸多版本,本文介绍其中有代表性的两个版本。一个是明治二十年的《寻常小学读本》(文部省著),另外一个是明治二十七年岩谷小波的《桃太郎》。

载于明治二十年的《寻常小学读本》的《桃太郎》原文如下。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和老奶奶。老爷爷上山砍柴,奶奶去河边洗衣。有一天从上游飘下一个大桃子,老奶奶将其捞起,看着美味可口的桃子,想着和爷爷一起分享,便带回了家。爷爷从山中回来后,奶奶拿出桃子,当二人正想一起享用之时,桃子分成两半,从中间跳出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两人大为惊喜,抱起孩子给他洗澡时,孩子居然举起了澡盆。两位老人被孩子的强大臂力震惊。因为孩子是从桃子里生出来的,取名为桃太郎。

桃太郎一天天长大,变得力大无穷。有一天,他对爷爷奶奶说:“我想去鬼岛寻求宝物。爷爷奶奶听了之后十分高兴,第二天一早起床为桃太郎准备黍面团。桃太郎把黍面团挂在腰上,踏出家门,穿过重重高山向鬼岛出发。前行了一段路程后,从河流的对面,跑来一只狗,问道:“您要去哪里,腰上挂着的东西是什么?”

“我要去鬼岛,腰上挂的是日本第一的黍面团。”

“请给我一个,我也跟随您去鬼岛。”

于是桃太郎给了狗一个黍面团,带着它继续上路,之后猴子,再之后山鸡也跑来,请求共同前行,并从桃太郎那里得到了黍面团。

就这样,桃太郎带着狗、猴子、山鸡,来到了鬼岛,却发现大门紧闭,难以入内。于是山鸡首先跳过门顶,接着猴子越过围墙,从里边打开大门。随后,桃太郎和狗一起冲进门内,和众鬼相战,终于来到了鬼府最深处。鬼大将拿起铁棒,向桃太郎袭来,桃太郎接招,和他打成一团,最终制伏鬼大将,将其绑起。

众鬼见状,慌了阵脚,请求投降,交出隐身蓑衣、隐身伞、万宝锤和珊瑚珠等宝物。桃太郎把这些宝物堆到车上,一边唱着“这是谁的载宝车,这是桃太郎们的载宝车”,一边驶向爷爷奶奶身边。到了故乡桃太郎还将一部分宝物分给了狗、猴子和山鸡。

如上述所示,与室町末到江户初期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桃太郎的出生从“回春型”转变成了“果生型”。另外,桃太郎去鬼岛的原因是“去寻取宝物”这一素朴而又直率的儿童愿望。最后,桃太郎非但没有强行夺取宝物,反而是鬼自己交出了宝物。桃太郎不仅把宝物作为礼物送给了爷爷奶奶,还分给了同行的狗、猴子和山鸡。

与室町末到江户初期相似之处是对桃太郎“力大无穷”的强调,从中可以看出该版本对一直以来的讲述方式的传承意图;另外该版本还包含了编辑者理想的儿童形象这一教育意图,即希望孩子能健康、强壮、诚实、不独吞东西,懂得和他人共享。

明治时期,另外一个有名版本是岩谷小波的《桃太郎》,该版本收集在《日本昔话》当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内容大体如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地方住着一位老爷爷和老奶奶,老爷爷上山砍柴,老奶奶去河边洗衣。有一天,老奶奶正洗衣服时,从上游飘来一个大桃子,她拾起桃子,正要割开之时,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从中跳出,给他起名为桃太郎。桃太郎十五岁时,向老夫妇请求到“日本东北部有一个岛,住着一群鬼怪,不遵循我们皇神的皇道教化,扰乱百姓,强取宝物。我要出阵讨伐,夺回宝物”,于是前往鬼岛进行讨伐。桃太郎以大日本桃太郎将军的身份,带着奶奶给自己准备的黍面团,途中依次碰到了狗、猴子和山鸡,将他们收为家臣,最终来到目的地。最后桃太郎击败众鬼,将宝物重夺手中,回到了老夫妇身边[4]。

岩谷小波版总体而言传承了之前“桃太郎”民话,但是观察一下细节,会发现其他侧面。恶鬼被设定成不听皇命的负面角色,而桃太郎则是一个忠诚的化身,为了皇国征伐鬼怪。换言之,与其说桃太郎是健康而又拥有勇气和智慧的孩子,毋宁 “定位成天皇之名义下,讨伐鬼怪的皇国之子”[5]5。实际上,岩谷小波版的《桃太郎》出版的明治二十七年,正逢日清战争爆发。众所周知,日本不完全的近代化是以绝对皇权为轴心进行的,1890年,日本颁发教育勅语,从皇祖皇宗中追寻教育之根本,将忠孝之德置于“国民教育的根本理念”[6]。岩谷小波版的《桃太郎》反映了当时的民族主义风潮。

三、大正时期的“桃太郎”

进入大正时期,大正自由主义对“桃太郎”的再创作和再成文起到了深远影响。该风潮之下,以“赤鸟”为代表,主张童心主义的阵营登上历史舞台。在桃太郎的创作方面,孩童心灵、童心的特殊性成为创作重点。其代表作有楠山正雄的《桃太郎》。接下来介绍该版本内容,与之前的时代相重合的部分被省略。

……

桃太郎这一年十五岁,他想走向广阔的国外,施展自己的才华和力量。

正逢此时,有一个漫游了世界各国诸岛,重返日本的人向桃太郎讲述了很多奇珍轶事。

“我多年荡船闯荡,发现远海尽头,有一个叫作鬼岛的地方,那里有一群恶鬼住在威严的铁城当中,守护着从世界各国抢来的金银珠宝。”

桃太郎听了他的话之后,想立刻前往那所谓的鬼岛。于是回到家中后迅速来向爷爷请求出征。

……

家中的爷爷奶奶轮番说着“桃太郎快回来了吧”,翘首期盼他的归来。不久,桃太郎带着三个随从,让他们载着掳获的财宝威风凛凛地重返故里。爷爷奶奶见到桃太郎后不由得眉开眼笑。

爷爷说道:“不得了,不得了,这才称得上日本第一。”

奶奶说道:“没受伤比什么都强。”

桃太郎对着狗、猴子和山鸡说道:“怎么样,罚鬼之旅十分有趣吧!”

狗兴冲冲地“汪汪”叫着,伸出前脚。猴子“吱吱”地笑着,露出白牙。山鸡“叽叽”地鸣着,滴溜溜地翻着跟头。

晴空万里,一片湛蓝,院子里的花开得烂漫多姿[5]61-62。

该版本中,桃太郎被描写成了一个对珍奇事物充满强烈好奇心,童心十足的孩子。实际上,桃太郎对珍奇事物的好奇心象征着当时日本积极吸收欧美文化的大正自由主义。对爷爷奶奶的描述当中也多了对桃太郎牵肠挂肚的心理描写,备感人情味。此外,结尾的“晴空万里,一片湛蓝,院子里的花开得烂漫多姿”充满了牧歌风情,浪漫情调,从中可以嗅出漂绕在大正期的民主和自由主义气息。

四、昭和期以后的“桃太郎”

昭和期以后,对“桃太郎”民话的再创造层出不穷,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把桃太郎描写为侵略之子,阐述传说的作品应运而生。

和日本的外国侵略思想结合在一起创作出的民话“桃太郎”作品群当中,佐藤红绿的《桃太郎远征记》颇具代表性。该作品连载于1933年4月到1934年4月的《少女俱乐部》杂志上。虽基本延续之前的讲述方式,但是却发展成为争霸世界的内容。

桃太郎住的村里,有一年轻村民国外旅行归来后,变成一个对自己母亲大打出手的不孝之子。15岁的桃太郎心生忧虑:这种风气之下,村庄有可能灭亡。于是为了国家,征得爷爷同意之后,踏上了讨伐鬼国之旅,想把所有的国家都改造成日本模式。途中收服了随同文三和武八,三人一起征服了懒惰国、摩登国、食欲国和邪恶国等恶魔支配的国家,向世界显示了日本的强大[7]。

《桃太郎远征记》反映了战争前后日本的风潮,当时日本的排他思想和对外侵略意图都寄托在该民话当中,“用来作为煽动日本人发起战争、鼓舞士气的工具”[8]。也就是说,通过“桃太郎”来为侵略亚洲为首的世界各国的正当性辩护。这无疑是当时军国主义下包含文学在内的国家所有一切都要为战争服务这一强制思想的投影。或许是因为“桃太郎”被应用于宣传战争的印象太过深刻,战后“桃太郎”民话退出了教科书。但是,这个知名度极高的民话依然或被画入绘本,或在街头巷尾传诵。可以推测,今后会顺应时代的发展,继续进行变容。

本文分别考察了“桃太郎”在不同时期的讲授方式。室町末到江户初期的桃太郎素朴而又粗犷;到了明治期,有些作品继承了前一时代素朴的一面,也有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民族主义风潮;大正时期,受大正自由主义的影响,出现了以童心主义为宗旨,充满牧歌情调的作品;而进入昭和期,桃太郎曾一度被刻画成侵略者之子,试图把当时的侵略思想和排他思想正当化。

[1]张应林.芥川龙之介对“桃太郎”故事的改写[J].怀化学院学报,2007(1):84-85.

[2]滑川道夫.桃太郎形象的变容[M].东京:东京书籍株式会社,1981:5-16.

[3]韩若冰.日本民间童话故事“桃太郎”的文化解读[J].民俗研究,2008(2):231-237.

[4]岩谷小波.小波故事全集7·歌谣篇[M].大阪:千里阁,1929:292-295.

[5]鸟越信.桃太郎的命运[M].京都:Minerva书房,2004.

[6]林啸轩.挑战天皇制禁忌的《桃太郎》[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2):115-119.

[7]佐藤红绿.桃太郎远征记[M]//选拔少年少女读物文库.大阪:汤川弘文社,1936:1-341.

[8]宋协毅.《桃太郎故事》新探:从文化史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1):60-63.

猜你喜欢

山鸡江户宝物
端午节里的“避邪宝物”
墨水瓶
会跳舞的山鸡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建材与城市规划的时代烙印——论日本江户火灾的得与失
冠军诞生记
江户日本的情报分析及世界认识
地图所见江户日本的国境
那些穿越的『文物』
池奕民养山鸡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