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初探

2014-08-15黑龙江王威

职业技术 2014年9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素质意识

黑龙江 王威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专业分工也越来越精细,这种发展趋势必将对劳动力的各方面职业素质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而高职院校作为从业者职业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其总体目标是培养生产与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素质,同时还要具备其他各方面的素质,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审美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学习和创新方面的素质等。其中,职业心理素质作为职业素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已经被大家广泛关注。加强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一、职业心理素质的概念及分类

职业心理素质是职业素质的一种,是指从业者认知、感知、记忆、想象、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习惯)等方面的素质。从概念上进行划分,职业心理素质可分为个体的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及其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个性特征,它包括各种智力、特殊职业能力、职业人格等;从时间阶段上来讲,职业心理素质分为择业心理素质、就业心理素质和失业心理素质等。

二、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构成

端正的职业品质,积极认真、热情忠诚、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坚定自信;正确的职业意识,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作用有正确认识;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律;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具备团体意识,能够与人互助合作;参与竞争,勇于面对挑战,正确对待挫折;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具备主动性和创造性等。

三、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具有较高的职业心理水平的学生,才能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端正的择业态度,正确对待挫折和冲突,充满自信,最终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获得与自己能力匹配的工作岗位;才能更快地适应岗位,顺利度过职业适应期,为将来职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不良职业心理素质的分析

高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不良的职业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意识欠缺

职业意识是指个体对不同职业的看法和认识,它是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深化的。在很多高职院校,学生不清楚毕业后要从事职业的具体情况。他们之所以选择某一职业,多是听从家长的安排和学长的介绍,或者只是看到这一职业的物质报酬比较丰厚。因此,大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足够的动力,职业选择盲从。

(二)职业情感淡漠

当今的高职学生集体意识差,不会与他人合作;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善于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紧张;拒绝参与集体活动,感情淡漠;不懂得关心体谅别人,不尊重别人等等。高职院校学生仅仅注重专业知识学习,轻视团队精神的培养,无疑不会受到用人单位及社会的欢迎。

(三)职业意志品质缺失

在当今的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不仅要求高职毕业生有较强的职业技术能力,更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职业意志品质。然而,当前大学生群体诚信失范问题比较突出。考试作弊屡禁不止,作弊手段不断翻新;为了争取助学金提供假证明,得到助学金后不珍惜;签订了工作协议又随意违约;向老师或同学借钱,归还却遥遥无期。职业意志品质的缺失,使得用人单位所支付的成本大幅度提高,这就直接加大了高职学生的就业难度。

在很多高职学生中,很难对自己遭遇的挫折和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他们把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运气不好、事情难度太大,或者是自己主观能力的欠缺,进而采取听天由命的想法。显然,失败的结果是必然的,这种挫折又会使他们怨天尤人,破罐破摔,一蹶不振。所有这些不良的职业心理素质对毕业生们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改变这些不良的职业心理素质迫在眉睫。

五、加强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

近几年来,职业心理素质在社会人才观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也受到职业教育界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普遍重视。因此,高职院校应转变社会人才观,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把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学生职业心理素质。

(一)转变人才观念,为职业心理素质培养营造良好环境

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首先要让他们在认知上明确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职业心理素质的结构组成以及所要达到的标准,这样才会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能够主动去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有意识地抓住机会去锻炼自己。这就要求社会各界形成统一的人才观念,为学生培养良好职业心理素质营造一个积极的外部环境。

(二)加快就业指导课和职业心理健康课的建设和改革,促进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首先,要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注重对教师的培训,丰富其知识结构,使教师能够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了解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途径。其次,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选取典型案例加强理论的论证,满足学生真正的需要,增强教学实效性。再次,设置情境,加强有关心理素质的训练。最后,多和企业联系,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企业,了解用人单位的各方面情况,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

职业心理健康课主要针对学生择业期间的心理健康辅导以及就业后的心理自我调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用设置模拟情境和开展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面对挫折、解决冲突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等。教师也可以通过历届毕业生的真实案例告诉学生们什么样的职业心理素质会受到企业的欢迎,激发学生自我改变的欲望。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倡体验式教学,加大拓展训练力度

拓展训练能使青年学生激发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极大增强合作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这种全新的拓展训练方式通常包括充沛体能训练、成功心理训练、挑战自我训练、团队合作训练四大类型。高职院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学生素质拓展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1]孟慧.职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曹敏主编.大学生就业指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宋海宁.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9).

[4]陈艳丽,盛秋芳.浅议高职院校学生应加强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2).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素质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