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规范性研究

2014-08-15黄青云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旅游景点景点双语

黄青云

(周口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周口466001)

2004年5 月,随着王秋生先生的《旅游景点翻译亟待规范》一文的发表,旅游景点公示语的翻译开始引起我国学者的重视,同时也掀起了公示语翻译纠错的热潮。如南京农业大学王银泉教授就南京公共场合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了系列文章,引领了以南京为中心的公示语翻译纠错活动。近年来,有关公示语翻译方面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层出不穷,一些省或直辖市(如广东、陕西、北京、上海)也纷纷出台了《公共场所公示语英文译写规范通则》,但目前公示语翻译质量并不乐观,各种硬译、误译现象比比皆是。在此背景下,笔者从景点公示语文本类型理论出发,对河南省主要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的建议。

一、旅游景点公示语及其文本类型

《汉英公示语词典》将“公示语”定义为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1]。旅游景点公示语是其中之一,是指刻或印在木板、石板或塑料板上的所有标示牌,如景点示意图、路标、景点名称和内容介绍等。

德国翻译家卡塔琳娜·莱斯认为,“分析文本类型是翻译者选择翻译策略的前提”[2]。因此,根据卡尔·布勒的语言功能三分法(信息功能、表情功能、感染功能),莱斯将文本分为三种类型:信息型、表情型和操作型。由于操作型文本的目的在于呼吁读者,又称为呼吁型。因此,旅游景点公示语文本主要有三种类型:信息型公示语文本、表情型公示语文本和呼吁型公示语文本。

信息型公示语文本主要向游客提供信息、知识、观点等,语言逻辑性强。比如河南淮阳太昊陵庙简介:“太昊陵庙是太昊伏羲氏的大型陵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八大名陵之一,因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其陵墓被誉为‘天下第一陵’……”除中文介绍外,标示牌上还有相应的英文、日语介绍。看过此标示牌,中外游客会对太昊陵庙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不过遗憾的是其英文介绍中存在明显的不规范之处,这不仅会影响外国游客对太昊陵庙的了解,还有损城市形象。

表情型公示语文本重在凸显文本的形式和说话者的态度,比如“……欢迎您”、“尊敬的游客朋友”、“欢迎您光临……景区游客中心”等。这类公示语的接受者是到此观光游览的国内外游客,发话者是当地政府和旅游景区全体员工,表达的是对游客的友好态度。这类公示语通常出现在信息型公示语内,在旅游景区所占比例不大。

呼吁型公示语文本旨在呼吁读者或游客并取得预期效果,比如“请勿攀爬”、“禁止拍照”、“游客止步”、“小心地滑”等,其目的是提醒游客遵守景区的规定或注意安全事项。其实,大多数公示语文本的功能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型的。莱斯指出:“一个文本并不总限于一种功能,在实际运用中总是存在文本功能的复合与重叠。”[3]例如,“小心地滑”(Caution:Slippery)。这则公示语既告诉游客信息——地滑,又警示或呼吁游客注意安全。因此,其英文将“caution”放在首位,凸显了其警示作用,而“slippery”则向外国游客传递了“地滑”这一信息。总之,不论是哪一类型公示语,它们都有其特定的意图和特定的对象。翻译时,译者必须慎重选择翻译方法或策略,否则就会出现硬译、误译的现象。

二、河南省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

河南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有秀丽的自然景色。全省旅游景点众多:世界文化遗产3处,国家5A级景区3家,古都4个,历史文化名城8座,国家园林城市10个,国家地质公园11个,中国书法名城2个,此外还有若干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然而,笔者在河南省主要旅游景点调研时发现,有些景点只有中文标示牌,有些景点虽然有双语标示牌,但英文翻译并不规范,错译、误译随处可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词拼写错误

单词拼写错误是景点公示语翻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规范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是在公示语印刷、制作过程中混淆了相似字母、漏写字母、颠倒字母顺序等造成的。

例1:清明上河园的河岸警示语:水深(3)米岸陡!译为:DEEP WATER(3)!STEEP BAND!

暂且不论译文是否完全表达了这则公示语的警示功能,其明显的错误就是将“bank”错拼为“band”。

例2:龙门石窟景区:西山石窟 译为:Caves on the wast hill

很显然,将“west”错拼为“wast”。

例3:淮阳太昊陵庙岳飞观简介:明代建筑,单檐硬山式殿房……译为:The tempie is the architecture of Ming Dynasty with single eave and hard gable...

将“temple”错拼为“tempie”。

(二)语法运用错误

除单词拼写错误外,旅游景点公示语译文中语法运用错误的例子也很多,主要表现在单复数错误、词性混淆、介词错误及句法错误等。

例4:开封包公祠简介:包拯(公元999-1062年)安徽合肥人。译为:Lord Bao(999-1062),native of Hefei City,capital city of An Hui province。

分析: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英语属于综合语。因此,二者的语言表达方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在此例中,汉语句子中无动词和冠词,但英语中必须添加,否则就是语法病句。所以,建议修改为:Lord Bao(999-1062)was a native of Hefei,the capital city of Anhui Province。

例5:淮阳太昊陵庙午朝门简介:……红门金钉,九排九路,属帝王规制。译为:...The gate is red with 9lines 9rows golden doornails according to the emperor rule system。

分析:在句法结构上,汉语意合重于形合,英语形合重于意合。中文“九排九路”属于意合,省去了连词“和”,而英语中必须添加“and”,否则,外国游客会感到困惑。因此,“9lines 9rows”应修改为“9 lines and 9rows”。

(三)同一景点名称翻译不一致

同一旅游景点名称翻译得五花八门,这难免会使外国游客感到困惑,分不清是同一个景点还是不同的景点。河南省很多景区内都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例6:清明上河园 译为:(1)Qingming Festival on the River Park;(2)Along the River During the Qingming Festival;(3)Millennium City Park;(4)Qingming River Garden[4]。

分析:清明上河园是对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根据目前一些省市出台的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方法和原则——旅游景区(点)名称强调其文化内涵和性质的,宜采用意译法[5],显然,译文(1)和(2)累赘冗长,不宜作景点名称。游客从清明上河园里看到的是北宋年间的风俗民情,时间又跨越千年,所以,笔者认为译文(3)优于译文(4)。

例7:太昊陵庙 译为:Taihao Mausoleum;Taihao Tomb

分析: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mausoleum:a special building made to hold the dead body of an important person or the dead bodies of a family,即陵墓。tomb:a large grave,especially one built of stone above or below the ground,即坟墓或冢。显然,Taihao Mausoleum比Taihao Tomb更准确。

(四)呼吁型公示语翻译不规范

龙门石窟风景区有这样一则警示语“上下台阶,注意安全”,却被译为“Up and down be safety”,看后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根据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通则》,警示或提示性公示语翻译要求,“采用国际通行惯例,一般用祈使句或短语表示,句中或短语中实意单词的首字母大写”[6]。所以,此公示语可译为Watch Your Step或Mind the Step,既传递了文本信息又符合译入语语言习惯。事实上,呼吁型公示语翻译不规范在旅游景点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例8:云台山风景区:禁止通行 译为:Forbid to pass through

建议译为:No Passing。

例9:少林寺景区:除游客外,其他闲杂人等不得在大厅内逗留或休息 译为:Except visitors,other miscellaneous personnel are not allowed to stay or rest inside the hall。

译文既冗长又不符合英语使用习惯,建议译为:Visitors Only。

(五)文化缺失

旅游景点通常具有丰富的文化蕴含,尤其是一些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更是代表着某种独特的文化。许多外国游客慕名前来也正是出于对异域文化的好奇。然而,在河南一些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中,文化缺失现象非常严重。

例10:南阳景点“内乡衙门”,被译为Yamen in Neixiang Country。

分析:内乡衙门是我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享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美誉。何为“衙门”?中国人是不难理解的,但对于不懂中国封建文化的外国游客来说,就难以理解“Yamen”是何物了。根据“全名译音+通名译意”的翻译策略,建议改为:Neixiang County Office-China’s First Feudal County Office。

例11:龙门石窟风景区景点“白园”,被译为Bai Garden。

分析:白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后半生留恋并安息的地方,以它特有的人文魅力与自然景观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是龙门风景区的重要旅游景点。但简单地将之对应成Bai Garden,恐怕外国游客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建议改为:Garden of Bai Juyi。

以上5种类型的错误,在景点公示语翻译中是比较典型的。当然,景点公示语翻译中还存在诸如排版不规范、专有名词汉语拼音翻译、文体翻译不当等问题,但囿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

三、改善河南省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的策略

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是否得体、规范是一个区域综合素质的直接体现,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工程。因此,改善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质量对提升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的对外形象至关重要。

(一)加强对公示语的管理

目前,河南省并未对省内各旅游景点公示语的翻译制定统一可行的标准,这是导致河南省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河南省政府主管部门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从省内高校等教育机构挑选翻译界相关专家,组织成立景点(区)公示语翻译委员会,专门负责省内主要旅游景点公示语的翻译、校对、检查、评审等工作。对于景点内新增的双语标示牌,必须经过景点(区)公示语翻译委员会的审查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认可才能得以张贴或树牌。除此之外,河南省旅游景点双语标示牌缺乏统一管理,没有管理必然也会出错。所以,建议各景点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监管景点双语标示牌的制作和维护工作。制作双语标示牌的单位必须有相关的资格认证和参照规范,否则不能承接双语标示牌的制作工作。对景点内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部分字母脱落的标示牌应及时修补,对各种建议应加以甄别后予以采纳,对不同时期制作的公示语应做到译文规范统一。

(二)加强术语的规范性

术语是一种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语言符号。术语的意义必须以明确定义的科学概念为基础,具有单一的理性意义和感情色彩,它是描述和传播科学概念、定义和规律的基本要素,也是促进学科建设的有力工具[7]。景点公示语翻译研究术语不统一,不仅不利于该领域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还会为该领域的研究带来极大的混乱。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景点名称翻译的规范性。景点名称是“具有身份识别功能、指向功能和诱导功能的一种特殊地名,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8]。翻译时为保持信息性与文化异质性之间的相对平衡,可采用“全名译音+通名译意”的翻译策略,同时还要注意同一景点名称译文的一致性。二是呼吁型公示语翻译的规范性。呼吁型公示语是景点管理部门提醒游客注意一些安全隐患,给游客以警示,避免发生危险,语气通常较严厉,常用祈使句式。翻译时可“完全照搬”,即把英语中已有的和汉语公示语在内容和功能上对等的公示语直接拿来为我所用,也可“借鉴模仿”,如上文例9中“Visitors Only”就是模仿英文“Staff Only”(游客止步)这一表达方式,但也要谨慎创译,注意内外有别。

(三)提高译者的素养

景点公示语翻译是否准确、得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的素养。首先,译者应了解景点公示语的文本类型,熟知各文本的语言特点及功能意义,熟练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和策略,了解英汉语言在理性、内涵、社会及情感上的差异。其次,译者要有跨文化意识,注重译语读者的反应。例如:“请勿践踏草坪”国内译者常将之译为祈使句:“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或“Please Don’t Step on the Grass”,但在西方国家的一些草坪上常采用的是“Please give me a chance to grow”,语气间接委婉,让人产生情不自禁想去呵护这块草坪的感觉。最后,译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翻译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景点公示语的翻译更是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担负着跨文化交流的重任,还直接影响一个省、市旅游业的形象,所以,景点公示语翻译无小事。

综上,河南旅游景点公示语是反映河南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个窗口,它翻译得规范与否会直接影响其功能意义的发挥,更会影响河南省在游客心中的形象。面对这一现状,笔者呼吁河南省相关职能部门能切实做好各个环节的服务和监督工作;景点工作人员能切实做好双语标示牌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翻译界人士能切实承担起翻译重任,为实现景点公示语翻译的规范和统一作出努力。

[1]汉英公示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Reiss,Katharina.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17.

[3]Munday,Jerem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74.

[4]陈春梅.河南省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12(8):18-19.

[5]杨红英.旅游景点翻译的规范化研究:陕西省地方标准《公共场所公示语英文译写规范:旅游》的编写启示[J].中国翻译,2011(4):64-68.

[6]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通则[S].DB11/T 334-2006.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

[7]曾景婷.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现状调查与分析:以镇江市6家公园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4):585-588.

[8]牛新生.关于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文化反思:兼论旅游景点翻译的规范化研究[J].中国翻译,2013(3):99-103.

猜你喜欢

旅游景点景点双语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Have a Good Trip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