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期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偏瘫120例

2014-08-15范庆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醒脑针法偏瘫

范庆花

(山东省章丘市中医医院康复科,章丘 250200)

中风偏瘫又称半身不遂,是以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目前第一位的肢残致病因素,我国现存的中风患者中70%~80%的病人因为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其中主要为运动功能障碍。笔者近几年运用三期开窍针法结合功能锻炼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康复科收治中风偏瘫患者240例,脑梗死156例,脑出血84例;男148例,女92例;发病最短半月,最长3年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1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入选条件:①第一诊断为脑梗死和脑出血的中风偏瘫患者;②疾病分期属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③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④年龄65岁以下,无严重内脏合并症,无严重精神抑郁和认知障碍;⑤影像学检查无新发病灶。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1.2.1 .1 针刺疗法 三期开窍针法。①软瘫期(BrunnstromI-II):石氏醒脑开窍针法[1],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以取阴经腧穴为主。主穴每日两次,两组交替应用,内关捻转提插泻法,人中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度,三阴交提插补法,印堂雀啄法,上星透百会;副穴极泉、尺泽、委中提插泻法,以肢体出现抽搐为度,每日1次,每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歇1~2天。

②痉挛期(BrunnstromIII-IV):化瘀开窍针法,取头针和王氏[2]手足十二针为主,以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头针取颞三针、醒脑开窍针法主穴II交替应用,颞三针快速捻针后接G6805连续波15~20分钟,印堂雀啄法,上星透百会,体针阴经泻,阳经补。每天一次,每次20~30分钟,每周一疗程,疗程间歇1~2天。

③恢复期(BrunnstromV-VI)或后遗症期:平衡开窍针法,取任督二脉为主,以调整脏腑、平衡阴阳。王氏督脉十三针和任脉十二针交替应用,偏瘫日久,偏侧肢体挛缩僵硬者加取王氏十二针透刺,膻中、中脘、气海、关元用补法或灸法,余穴阴经泻,阳经补。每天一次,每次20~30分钟,每周一疗程,疗程间歇1~2天。

1.2.1 .2 功能锻炼:[3]①软瘫期(BrunnstromI-II):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诱发主动运动;②痉挛期(BrunnstromIII-IV):破坏共同运动,诱发分离运动和肢体的选择性运动。③相对恢复期(BrunnstromV-VI):按照正常的活动方式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加强运动的速度和协调性练习。

1.2.1 .3 内科基础治疗 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等。

1.2.2 对照组 ①针刺:参照《针灸学》六版、七版教材。②功能锻炼:同治疗组。③内科基础治疗:同治疗组

2 结果

2.1 评价标准[4]

2.1.1 障碍分级 A:80%以上生活自理;B:50%以上生活自理;C:50%以下生活自理;D:20%以下生活自理。

2.1.2 疗效评价 显效:治疗后能力提高2个级别;虽提高1个级别,但已达到A;训练后ADL分数提高20分以上者为显效;有效:治疗后能力提高1个级别,ADL分数提高者为有效;无效:治疗后能力提高不到1个级别,一般状况无任何改善者为无效。

2.2 评价方法[5]

2.2.1 初期评价 患者入院1周之内完成,包括高级脑功能评定、运动功能评定、肌张力评定(改良Ashworth法)、平衡功能评定(Berg平衡量表)、偏瘫机能评定(上肢功能和步行能力)、ADL评定(Barthel指数)。

2.2.2 中期评价 患者入院治疗4周完成,评价项目同初期评价。

2.2.3 末期评价 患者出院前24小时之内完成,包括平衡功能评定(Berg平衡量表)、偏瘫机能评定(上肢功能和步行能力)、ADL评定(Barthel指数)。

2.3 评价结果 两组有效率100%,治疗组显效99例,显效率82.5%;对照组显效74例,显效率61.7%。

3 讨论

三期开窍针法是本专科根据偏瘫的恢复过程制定的中风偏瘫针灸治疗方案,软瘫期醒脑开窍,痉挛期化瘀开窍,相对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平衡开窍。

中风偏瘫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的中枢性瘫痪,是中枢神经系统破坏,大脑对低级中枢的调节失去控制,原始反射被释放,正常运动的传导受到干扰的结果。在偏瘫恢复的不同阶段存在着驰缓、痉挛、异常的运动模式、正常姿势反应及运动控制丧失等。因此中枢性瘫痪的康复过程是运动模式的质变过程,并非肌力的丧失,不宜用肌力的大小评价运动功能的好坏。

软瘫期,中风偏瘫早期,锥体束传导中断,脊髓处于“休克”阶段,患侧出现软瘫,软瘫期越长,预后越差,此期治疗以“促醒”为主,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方取石氏醒脑开窍针法。石氏中风单元提出中风病的病理机制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致神无所附,肢无所用;治疗上,以开窍启闭,改善元神之府——大脑的生理功能为主,创醒脑开窍针法,是卫生部推广的中医适宜项目。“醒法”有着严格的组方和手法量化学,无法做到则适得其反,因此,本专科主要用于运动功能处于迟缓期患者,“醒法”有着很好的促醒和调整肌张力作用。

痉挛期,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不论梗死或是出血均为离经之血,即为“瘀血”,瘀血与风、热、痰、湿相搏,阻于经络,经络不通则肌肉、筋脉失养,肢体废痿不用,此期治疗以“通”为主,促进离经之血的吸收,方取化瘀开窍针法,以头针和王氏手足十二针为主。“治风先治气,气行风自熄”是王氏治疗中风的指导思想,手足十二针为王氏治疗半身不遂的首选方,取曲池、合谷、内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功用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经气通畅则血脉流通,筋肉得养,泻阴经、补阳经符合偏瘫的病理生理过程。颞三针、醒脑开窍针法主穴II为局部取穴,能够有效地改善脑循环。

相对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偏瘫日久肢体气血涣散或经络的偏盛偏衰而致肢体痿弱不用或挛缩僵硬,此期治疗以“平”为主,调整脏腑、平衡阴阳,方取平衡开窍针法,取任督二脉为主。督脉源于肾,通膀胱,总督全身之阳气,为阳脉之海;任脉总督全身之阴气,为阴脉之海,针刺任督二脉能够疏通十二经经气,调节五脏六腑,故中风后期针刺任督二脉穴位,常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对于偏瘫日久、偏侧肢体挛缩僵硬者加十二针透刺,功用通经活络,舒筋利节,十二针透刺能够有效地缓解痉挛,促进分离运动。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中风偏瘫的治疗中,针灸、功能锻炼结合内科基础治疗疗效确切,但两组相比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中风偏瘫的针灸治疗中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辨证治疗,三期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陈佑帮,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石学敏临证经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4.

[2]陈佑帮,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王乐亭临证经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3.

[3]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41.

[4]朱镛连,张皓.神经康复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50.

[5]于兑生,恽小平.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M].北京:华夏卫生出版社,2002:31.

猜你喜欢

醒脑针法偏瘫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
星蒌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