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线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高效应用
2014-08-15江苏周志坚
江苏 周志坚
“主线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高效应用
江苏 周志坚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育的高效在课堂,而课堂的高效关键又在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效果如何。“主线教学”首创人、实践者、推行者郑春主任在教学方法上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尤为突出,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本文就:一、何谓“主线教学”?二、“主线教学”提出的背景。三、“主线教学”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一系列的解读和自身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主线教学 视点 有效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高效”一词的理解似乎还停留在一些与我们不相关的行业中,诸如高效农业、高效产业等等。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近年来,“高效”一词也已悄然走进了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育的高效在课堂,而课堂的高效关键又在教师,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效果如何。令人敬佩的是我们身边一大批专家学者,特别是一线教师潜心钻研教学理论,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市教育局郑春主任的“主线教学”尤为突出,不仅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还被扬州市教育局作为优秀教法进行推广。下面,本人就“主线教学”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的有效应用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何谓“主线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主线教学是指根据文本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学重点,创设整体把握视点,借此系统选取教学点,分层呈现教学点,逐个聚焦教学点,融通前后教学点,建构连贯而完整的阅读线路,进而实现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有序对话的一种教学策略。
二、“主线教学”提出的背景
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阅读教学应向文本之内的核心教学价值聚焦,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聚焦,引导学生披文得意、意以言表;越来越认识到,阅读教学应向文本之外的教学资源拓展,向学生生活拓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多元感悟、个性表达。一方面要求“向内”,另一方面要求“向外”,如果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可以增强教学活动的张力,丰富阅读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如果处理不当,两者会成为彼此矛盾的对立面,致使阅读教学面面俱到,高耗低效。如何协调两者关系,凭什么调和两者矛盾?创设和运用整体把握视点是有效策略之一,与之相应的“主线教学”就应运而生了。
三、“主线教学”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1.找准“视点”,有效进入文本主题
传统的阅读教学,不少教师只重视对文本的梳理上,缺乏对文本核心价值的汲取与发扬。学生也往往停留在只顺应教师的讲解,没能从根本上深入文本的内涵,没有真正掌握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现状,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正因此,主线教学适时而生。“主线教学”强调“整体把握视点”,找准“视点”很重要。这个视点应由文本的切入点而生。“整体解读的视点”立足于文本之中,与文本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生解读文本的最佳触点。可以是基于文本的一个字、词、句、一幅插图,或是围绕文本的一个有核心价值的某个思考题等等。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梅兰芳学艺》一课,可以紧扣课题中的“学艺”这个视点展开教学,直指文本主题。不妨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梅兰芳要学的艺是国粹——京剧,接着,以“梅兰芳怎样学艺?”带动全文的学习。准确的视点,明朗的主题,为文本解读指明了方向。
2.以“点”布“点”,有效疏通文本脉络
纵观教材编写,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也是有着一定规律可循的,单元之间、课文之间都是沿着一条无形的线而展开的。同样如此,一篇课文各个章节也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它们有机地结合,貌似形散而神不散,都是围绕着文本核心服务的。主线教学注重围绕整体把握的视点(也可以说“文眼”),分层布“点”,分层实施,由整体把握的视点为统领,促使各个“点”的教学目的与课堂目标相吻合,形成一条教学主线。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争论的故事》,争论也是一种说理方式,作为课题的题眼,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暗含着教学的主线。细读之,是四个“有”:兄弟俩先说自己的吃法,这是有观点。兄弟俩争论时摆出各种理由,这是有理由。兄弟俩互不相让,争论不休,这是有气势。而故事的结果以及同学们的发言又告诉我们争论还要有意义。“四有”这条线贯通了本课,且不论这四个方面是否牵强,至少它体现了一种较为清晰的教学思路。通彻透明的脉路为师生更好地驾驭文本奠定了基础。
3.“点点”相融,有效聚焦文本核心
主线教学以“视点”为统领,在各个教学环节、文本段落选取与“视点”紧密相联的视角,也就是分层布点。这还不够,还必须“点点”相融,建构“点”与“点”的对话,多点感悟,有效探索文本核心。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文章第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就是全文的中心句。教学这一课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这一中心句,然后以中心句为着眼点,将其转化为通览全文的视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握全文:这句话从哪两方面高度评价詹天佑的?文中哪些事情说明詹天佑杰出?什么地方体现詹天佑爱国的?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作者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表达的?这样,围绕中心句分层创设四个教学着力点,引导学生展开循环解读。并以此建构本课的教学主线,展开语言文字的品读和语文能力的训练,向文本内的核心聚焦。
4.“点点”深入,有效提升文本价值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言:“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一节好的语文课何尝不是这样?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也不应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浅表之间,向纵深发展,有效提升文本价值才是核心之一。让课堂成为放飞师生思想的天堂,教师用自己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主线教学采用整体把握视点,“点点”相融,“点点”深入,建构连贯而完整的阅读线路,实现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有序对话。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时,围绕关键句子“‘给’永远比‘拿’愉快”展开。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读文感悟,明“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确定“谁给了谁什么,怎么‘给’”这个研读话题,导入到高尔基儿子和高尔基“栽花赏花”这个情感河流的源头上,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大胆地展开想象,体会儿子的这种爱父情结。柯原的小诗《幸福》中有这样一句话: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让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回忆切身感受畅谈“快乐”,对“给”的深刻领会对“愉快”的意义有了把握,这样对高尔基“写信教子”的至理名言“‘给’永远比‘拿’愉快”就有了深刻的理解。进而让学生懂得了高尔基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从中体会到了高尔基对儿子的一种崇高的父爱。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对于这句名言,我想大家是太了解了。是呀,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而真正最有价值的知识却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纵观主线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主线教学的分层实施不仅有一定坡度,而且有较强的层次感,是经得住课堂检验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为我们高效课堂更好地实施提出了正确的理论依据,也为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提供了较为清晰的主线。
[1]徐文彬.课程与教学论.徐继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9年12月第一版
[2]汝茵佳.小学教师教育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 9年3月第一版
[3]谈振华.课堂教学理论读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 0年7月第一版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龙虬镇张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