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课标”精神内涵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2014-08-15浙江潘伟丽
浙江 潘伟丽
领悟“课标”精神内涵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浙江 潘伟丽
至今忘不了自己拿到201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的那一阵激动。不仅是因为新版教材少了一些说教,多了一些真性情,很接地气,而且明显增加了写作的分量。旧版教材只是简单地将与写作有关的内容融合在了综合性学习里,而新版教材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加细化,每个单元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如获至宝,窃喜自此在作文之路上有了指明灯。但将近期末,却一直感觉无法激起学生的兴奋点。对他们而言,每次作文课都是在老生常谈,前后作文一对比,还是惨淡一片。一学期的辛苦忙活似乎打了水漂。
疑惑中,不经意间看到这么一段话,“在新‘课标’的视野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领悟新‘课标’精神内涵,使作文教学不断得到创新,使作文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汗颜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何尝不是一直遵循着传统陈旧的教学路子,枯燥单一,毫无新意。我不由想起“写作导引”中的话:在写作中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就好比长出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有助于打开思路,激发灵感。是啊,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做为语文老师,我们更有责任去珍视学生的童心,激活他们的想象力,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那么,如何加强作文教学法的创新?带着这个问题,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摸索出以下一些常用方法。
一、以课本内容为载体 挖掘想象素材
由于初中生的社会阅历相对不足,更多的素材是通过间接的经验来获取的,而语文教材是间接经验获取的最佳方式。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作文创新教学中,我尝试着结合课文素材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写作指导。
1.扩展法。所见所闻的内容是简单、抽象或粗糙、模糊的,借助想象充实,使其变得清晰、细腻、生动、形象。贾平凹的《风雨》,从“树林子”起笔,以一个新鲜而奇特的比喻开头,把狂风中的树林子比作一块面团。随着厨师灵巧有劲的双手,能屈能伸,能扁能方,跃上落下。这一大段的细致描写,可以说写得惊心动魄,仿佛直接把我们送到了一场疾风面前,一起天旋地转,很有视觉感,冲击力。通过这样的分析,顺势让学生展开想象,可选取任意意象,先让所要写的内容在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来。接着,选词练句,用最恰当的语言对“浮现出来”的具体形象进行细致的描绘。一般来说,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大都借助于扩展想象。《风雨》之后,学生文思淙淙,语若流泉,写出了美丽片段。比如:海似一面千疮百孔的镜子,正被尖利的冰柱侵蚀着,狠狠戳着,四面都在碎,碎了就补,补了再碎。漫坡而行的,呼地又缩进去,沉浮不能固定。然后一切都在咆哮,浪往一处挤,白色似乎被戳短了许多,往下冲,往下冲,哗的一声,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乱窜的鱼儿。
2.编创法。就是编制故事的情节。一般记叙文要求写真人真事,不需要编故事。如果写童话、小说、科幻故事或者写看图作文、想象作文等就得编故事了。编制故事情节在文艺创作上叫虚构,它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但是,无论想象的内容多么奥妙神奇,都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个“源”和“本”便是生活。《皇帝的新装》课后练习五有道好题目:有条件的班级,可以把这篇童话改编成课本剧并表演。改编时,要充分发挥想象,使情节更为丰富,人物更为生动。这又是怎样一堂精彩的课堂呀!自创评书加剧本的形式,骗子装模作样,皇帝有模有样,剧情像模像样。教学《皇帝的新装》以后,学生们又张开了想象的翅膀,续写出了不同的故事结局。有的说皇帝惩治了骗子,变成明君;有的说皇帝一错再错,反而惩罚天真的孩子;还有的说昏庸的皇帝终于被赶下台,一个腐朽的王朝结束了。真是趣味横生!
(3)梦幻法。借助梦境或幻觉描绘出眼前并不存在的情景,以表达某种愿望或抒发某种情感。例如:“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夜空引诱着郭沫若幽思遐想,这虚幻的景象在他笔下竟显示出生动的真实感。梦幻法能给学生提供运笔的广阔天地,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并富有神奇、浪漫的色彩。一个学生在片段作文《我梦见》中这样写道:我梦见自己变成一枚邮票,从芬兰的圣诞村寄出,来到毛里求斯享受金黄的沙滩,来到韩国去寻找来自星星的你,来到巴黎去邂逅甜点。
除此还有仿写法。即按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和思路去进行作文训练。如我在教《蝈蝈》一课时,让学生仿照《蝈蝈》的说明方法并通过丰富的想象,生动活泼、准确得当地进行表达,写一篇说明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改写也是一种好的方法。改写主要是指戏剧、古诗文之类的文体改写成白话记叙文的训练。如寓言《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文言文《智子疑邻》,古诗《夜雨寄北》都是作文改写的好材料。缩写和扩写法。就是在不改变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将长文章进行删减和整理,缩减成短文章。比如《女娲造人》和课后练习一就是很好的例子。写读后感法,就是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所产生的感想。学了《塞翁失马》后可写《福,就在得失间》。
教材是作文最好的例子。实践证明,只有从教材入手,才能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泉”,不仅使学生灵活地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而且学会凭借间接经验与想象思维对素材进行构思,使其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二、以课外名著为载体 感受想象魅力
面临学生想象力的缺失,小语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阅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唯有阅读才能唤起学生的想象力,还学生童年的梦想。因为阅读往往通过神游的方式,与世界进行交流。这种跨时空的交流形式,可以焕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看国外动画片像《怪物史莱克》《老鼠和猫》等,总感觉其中的某些情节想象奇特,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别林斯基说:“艺术的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得到完成。”可见想象是艺术创作的魅力源泉。可以设想,没有想象就没有《封神榜》的仙界大战,没有想象也就没有《西游记》魔幻世界。感谢吴承恩的《小圣施威降大圣》,那是新增的一篇课文,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我能感受到整个课堂学生的浮想联翩,激情飞扬。在小圣和大圣的变化上更是奇思妙想,妙语连珠。这是怎样一群可爱的孩子呀!这是童心使然。
读诗,尤其是读好诗,更会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诗歌往往以思辨见长,它能培养学生们超拔的想象力。在泰戈尔的诗里,他说天空的黄昏像一盏灯,说微风中的树叶像思绪的断片,说鸟儿的鸣唱是晨曦来自大地的回音。他将自然界的一切拟人化,他让天空和大海对话,让鸟儿和云对话,让花儿和太阳对话……而这便也是《飞鸟集》名字的由来:“思想掠过我的心头,仿佛群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了它们振翅高飞的声音。”读着这样的诗歌,享受着诗意的陶冶,过着有诗意的生活,岂不快哉!离期末考还有两周,时间绰绰有余,我让学生担任小老师上了《天上的街市》和《静夜》课,这是充满想象世界的两首诗,我不知道为什么删掉,重拾此文,余音缭绕。
作为语文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保持和发展他们的好奇心、童心,就如交给了他们一枚打开想象力大门的钥匙,学生的思维犹如天马行空,一发而不可收。
三、以生活实际为载体 描绘想象画面
想象既要合理又要大胆,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绝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想象必须有根据,要合情合理。因为现实生活有其逻辑,人物行为有其性格、思想基础,要根据这些进行想象,才不致使文章流于怪诞荒唐。只有大胆并合理地运用想象,才能使文章有真正的创新,彰显灵气。在练习故事接龙《那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时,内容虽光怪离奇却贴近实际。最有意思的是说那天考试突然拥有超能力,能够随心所欲地移动试卷,在教室上空飞行甚至还能让时间静止,用指尖和眼神就能完成试题。不禁为这份臭美叫绝!
在写作训练中,单元“写作导引”的一句话引起我的重视——初学写作时,可以多试试“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写法。这是通过特定景或物的触发,经过自然恰切的联想和想象,完成情感抒发、人物塑造、感悟提高的写作任务。用这种方法写作文,选材范围广泛,形式灵活,易于起伏跌宕,又由于常采用第一人称,因此富于亲切感与真实感。其基本结构模式是:触景睹物——生情思人——联想想象——抒情议论。
使用这一方法的关键是联想回忆的触发景物应找好。比如由遮雨的荷叶、温煦的春风想到母亲。由雪想到柳絮,由大风中的树林想到面团。选景应注意情调和色彩,或悲或喜或明或暗,体现出和人物心境或一致或相反的关系,同时注意做好景物细节描写。选物应注意所选物的载体特点,即要表现出物与人、物与情感认识的相关性,这对物的准确细腻形象生动的描写就显得尤其重要。在一番理论知识后,学生尽情放飞思绪,来了一趟心灵漫游,很好地完成了写作练习中的要求。从“小溪,烈日,影子,数字1,三角形”中任选一个,自拟题目,不少于500字。学生笔下文章更是曲折动人,摇曳多姿。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而习作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因此在新“课标”的视野下,呵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变得愈来愈重要和刻不容缓。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唯有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让创新之路春花烂漫!
浙江省宁海县跃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