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口300米严管区”的实践和思考

2014-08-15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课题组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管区勤务机动车

□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课题组

(杭州市公安局,浙江 杭州 310002)

201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全省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五年工程。杭州公安交警以“治堵先治乱”为突破策略,首创了“路口300 米严管区”,对机动车乱变道等9 类严重影响通行秩序的违法行为进行严管严治严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2014年,又对“路口300 米严管区”的软硬件进行了升级,逐渐成为杭州市治堵治乱的“杀手锏”和展现交通文明的“金名片”。严管出秩序、严管出畅通、严管出安全、严管出文明、严管出满意。“路口300 米严管区”的试点推广,是杭州交警在城市交通秩序管理中的一次积极探索,带动了设施完善、秩序改善、形象提升,推进了城市交通治堵和交通文明建设。本文对“路口300 严管区”的概念定义、创新举措、经验做法进行阐述介绍,对下一步继续推广完善提出计划设想,以供参考。

一、“路口300米严管区”工作策略

2000年,杭州交警以实施畅通工程为载体,在环城西路、湖滨路推出了“严管街”,在全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近年来,又通过实施交通文明行动计划,以“礼让斑马线”为发端,“宣改管治”治理“中国式过马路”,滚动推进交通秩序整治。但是,路口管理的范围界定,勤务、执法等机制建设,科技、设施等硬件基础一直缺乏明晰、统一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效的累进和巩固。2013年始,杭州交警在不断探索中,将“路口300 米严管区”作为“治乱”的载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强化管理。

(一)“路径”与“目标”的依存性。路面是公安交警的主战场,路口是主阵地。多年的实践证明,以路口为圆心、300 米为半径的区域内,车辆违法多、交通陋习多、擦碰事故多,历来是交警治理的重点。在300 米的严管区内,集交警执法、科技、设施、勤务等于一体,属于科技密集区、警力加强区、管控重点区,最能直观体现一座城市交通秩序、通行效率、科技应用和管理水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路口300 米”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点,“路口300 米严管区”是实现城市交通秩序持续改良这一目标的载体和手段。再从地理意义上说,由路口串珠成链或发散辐射,也体现了路径与目标的依存关系。

(二)“有形”与“无形”的互补性。“路口300 米严管区”内的所有设施包括提示标语都是有形的,非但有形,还要醒目,无论是地面还是空间,数量还是质量,都应是其他路口以及路段所无法比拟的,以此让交通参与者“一眼看清、一瞬即懂”。这些设施的综合累加,就能营造出一种规范、严格的氛围,无形中发挥环境的震慑和教化作用,警醒参与者遵章守法。

(三)“硬件”与“软件”的协同性。“路口300 米严管区”内标志标线及科技监控等硬件设施都按设计规范予以配置。但光有硬件设施显然是不够的。实践表明,路口的科技设施对行人、非机动车的震慑效果并不显著,无论对于交通违法者还是其他交通参与者,现场处罚比非现场处罚具有更强烈的教育和惩戒、警示意义。因此,必须依托警力,强化现场管理力度。“路口300 米严管区”的现场管理较其他路口及路段的管理、处罚应更严格、更规范。如此相互协同,方能相得益彰。

二、“路口300米严管区”试点做法

杭州市交警支队精选16 个路口,设立“路口300米严管区”,加强勤务配置,综合运用处罚、曝光、宣传等多种手段,对机动车违法变道等突出违法行为实行严管严治。“路口300 米严管区”,是指在城市道路信号灯路口的进口道,通过强化标志标线、科技监控等设施,进行“全方位提示、无死角监控、无漏网管理”,以实现“三不”的管理目标,即通过交通设施提升,让机动车驾驶人不能违法;通过刚性执法严厉处罚,让机动车驾驶人不敢违法;通过曝光教育强化宣传,让机动车驾驶人不想违法,进而改善交通秩序和提升通行效率。

(一)设计、建设、管理“三个统一”。杭州市交警支队提出“路口300 米严管区”的设想后,就立即组建了由支队领导、“治堵办”、秩序处、科研所以及城区大队、中队组成的工作专班,进行课题攻关。一是统一设计。由支队“治堵办”牵头、科研所、秩序处参与,共同负责“路口300 米严管区”的整体方案设计,方案设计一切从需求出发,注重创新、整合和应用,确保了高标准、高起点、一体化。二是统一建设。结合全市首批治堵重点道路,选择8 条主干道16 个路口,由支队“治堵办”牵头,秩序处负责标志标线等交通管理设施的设置;科研所负责智能监控、LED 显示屏的科技设施的建设,做到了同步实施、同步建成。三是统一管理。统一制订了针对“路口300 米严管区”的勤务指导方案,由属地中队负责日常管理,并且结合支队此前施行的“岗长制”,做到“定人、定岗、定时、定责”。

(二)标志、标线、监控“三个强化”。“路口300 米严管区”的交通管理设施,以驾驶人“看得清、看得懂、做得到”为设置标准,采用“空中、地面”全立体式设置,营建一个驾驶人守法的环境。一是强化交通标线。在“路口300 米严管区”,由远及近设置了三道交通标志标线:第一道是10 米宽的黄色区域线和白色“路口300 米严管区”文字提醒;第二道是“严禁变道”黄色文字提醒;第三道是“实时抓拍”黄色文字警告。二是强化交通标志。临近路口树立了“全程监控、实时抓拍”的提醒牌。综合以上,形成“路口300 米严管区”的特色标志标线,既符合国标行标,又体现杭州特色,给开车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其不敢违法。三是强化智能科技。在路口指路牌下方设置LED 显示屏,显示绿色的“严管区域、文明驾驶”提醒语;在分道牌下方设置LED 显示屏,显示红色的“全程监控、实时抓拍”警告语,并可实时曝光违法车辆信息;上方安装高音喇叭实时提醒、告知车辆行驶动态。在路口设置360 度的全景监控球机和定向抓拍监控枪机两道抓拍设施。形成提醒、警告、抓拍、曝光一体化的智能科技设施。

(三)路查、抓拍、会战“三个手段”。“路口300 米严管区”,采取特殊的勤务制度和技战法,即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人管与机查相结合,加大执法管理力度。一是路查。属地中队在“路口300 米严管区”,设置了高台式现场违法取证抓拍岗。一旦车辆违法变道被发现,岗位协警可用便携式摄像机进行抓拍取证,路口民警进行现场拦截处理。目前,一个“路口300 米严管区”,早晚高峰各配置2 名交警2 名协警,按照抓拍岗、引导岗、管理岗、处罚岗布警并实行“四岗”联动,对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二是抓拍。这是平峰时间“路口300 米严管区”的主要勤务。平峰时间路口流量回落,路面警力以巡逻接警为主,32 个执勤中队的数字勤务室正好利用平峰时间通过违法抓拍岗对路口机动车违法变道等行为进行抓拍、录入,加大非现场执法力度。三是会战。杭州市交警支队还定期组织机关民警在视频作战室开展“路口300 米严管区”专项大会战,重点抓拍路口违法变道、“加塞”、逆向行驶、违法使用公交专用车道等违法行为,实现对现场执法和数字勤务室抓拍的有力支撑和补充。

(四)处罚、曝光、教育“三个必须”。为了体现“路口300 米严管区”的严管严罚严处,杭州交警采取处罚、曝光和教育“三个必须”的措施,对路口机动车违法变道等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刚性执法。一是处罚。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现场查处的交通违法行为通过移动警务通进行顶格处理,该罚款的罚款,该记分的记分。比如对机动车违反禁止标线指示(违法代码1345),处以罚款100 元记3 分的处罚;对遇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或者缓慢行驶时,借道超车或者占用对向车道、穿插等候车辆的(违法代码1243),处以罚款200 元记2分的处罚等等。对车辆存在多次违法未处理记录的,坚决进行追处甚至暂扣车辆,提高违法成本。二是曝光。对被监控抓拍的违法车辆,同步将车辆号牌在路口LED 显示屏上公示曝光,增加执法威慑力,营造公安交警无处不在、电子监控全天工作的严管氛围。三是教育。路口执勤民警对查获的违法车辆和驾驶人,除了规定的处罚外,同步对驾驶人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扩大“路口300 米严管区”的知晓面。应该说,通过“三个必须”,“路口300 米严管区”已经成为杭州交通文明的标志,每个违法个体都为他人提供了镜鉴,使得文明行车的“正能量”相互传递,文明开车蔚然成风。

三、“路口300米严管区”经验启示

“路口300 米严管区”自2013年下半年试点推出以来,迅速在杭州掀起了一股交通执法“风暴”,引起了全市人民、新闻媒体、专家学者对交通执法、交通文明、交通治堵工作的深入讨论和热议。杭州交警一边实践、一边探索、一边改进,力求使此项工作更加完善。

(一)经验。

一是抓住了人的要素。人是道路交通治理中的第一要素。只有管住人,管好人,才能抓住道路交通治理的“牛鼻子”。抓“路口300 米”,划定了一条城市交通管理的“高压线”,处罚少数人,教育一大片,重点是抓开车人的交通守法意识、安全意识和文明素质。

二是抓住了车的要素。路口经常违法变道、加塞的机动车,陋习多、事故多,是车流中的“害群之马”。抓“路口300 米”,就是治理这些害群之马,体现了人车共抓,标本兼治。

三是抓住了路和环境的要素。道路因素对交通安全和畅通的影响显而易见。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管“路”重点是管“路口”。通过抓“路口300米”,道路设施、科技、执法、勤务等全面提升、综合施治,营造出一个规范严格的行车环境,让开车人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想违法。

(二)启示。

第一,秩序是灵魂。治堵先治乱,治乱在路口。“路口300 米严管区”,牢牢抓住路口做文章,也就是牢牢抓住了秩序的灵魂。杭州交警通过“路口300 米严管区”,有力提升了守法率、行车速度和通行效率三项指标。通过对16 个路口的视频检测和路口观察,发现经过严管严治,“路口300 米严管区”排队穿插、违法变道行为明显减少,交通秩序明显好转。从实施前后的数据看,路口机动车守法率从80%上升到95%,其中机动车违法变道行为减少了90%,路口车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第二,科技是出路。“路口300 米严管区”的交通新设置、新设备,特别是交通标志标线和智能设施,给交通参与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LED 显示屏、监控设施等,直接应用于抓拍、曝光和宣传,充分体现了交通科技应用的实战、实用、实效。“路口300 米严管区”的实践再次证明,科技应用是交通管理的生命力,是交通治堵的增长点。对一个城市的交警来说,谁先掌握了科技应用这一法宝,谁就掌握了交通管理的主动权。

第三,严管是能力。“路口300 米严管区”是杭州交警秩序严管的“杀手锏”。自试点推开以来,各属地大队、中队建立科学合理的布警用警制度,在勤务上实行重兵把守“路口”,民警、协警上路“定岗定时定责”,充分体现了杭州交警“上路是硬道理,严管严治是能力”的工作理念。通过对“路口300 米”的随机访问,绝大部分交通参与者都赞成路口严管交通秩序,认为交警部门的严管措施给文明守法的交通参与者提供了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希望交警部门由点及面、推广试点。通过“路口300 米严管”,杭州交警体会到了“严管出秩序、严管出畅通、严管出安全、严管出文明、严管出满意”的工作成效。

四、进一步推进“路口300米严管区”的思考

2014年是“路口300 米严管区”的推广之年。对此,杭州交警将在总结去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要求推广升级,打造“路口300 米严管”升级版本,努力推进杭州道路交通管理“三个转变”,即从拼体力向拼脑力转变,从拼人海战术向拼共管自治转变,从拼常规管理向拼科技应用转变,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助推五年交通治堵和交通文明建设。

(一)数量上增加。推动“路口300 米严管区”从核心区向城郊结合部延伸,从主城区向县(市)、区延伸。如2014年支队本级辖区和萧山、余杭区及各县(市)严管路口要在数量上继续拓展,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力求将文明、安全出行的意识辐射到全路段。

(二)硬件上升级。按照驾驶人“看得清、看得懂、做得到”为首要标准,在原规范设置交通设施的基础上,从“空中、地面”两方面着手,通过安装一体化的龙门架,对科技设施进行整合提升,在其左右两侧分别安装两个LED 显示屏,其中左侧以绿色字体交替显示“路口严禁变道加塞”、“全程监控、严禁变道”等提醒语;右侧以红色字体交替实时曝光违法车辆车牌号。LED 显示屏接入支队交通情报板系统,除发布严管信息外,还可以发布其他交通管理信息,由此形成警示、抓拍、曝光、提醒、管控、诱导和发布多位一体的交通设施体系。

(三)管理上完善。以“管得准、管得住、管得活”为指导思想,规范抓拍取证岗、违法拦截岗、现场处罚岗、路口指挥岗的设置。“300 米严管”路口基本配置为民警、协警不少于3 人,值守时间为7:00-18:00,各中队数字勤务室安排1 名协警,负责违法抓拍和龙门架LED 显示屏内容的管理。属地大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早、晚高峰或集中整治时增加警力,在中午时段减少警力,但是不得少于1 名民警、1 名协警。对机动车违法行为,从发现、拦截、查处到曝光形成流程化的管理。

(四)建用上同步。在“路口300 米严管”升级版中实现建设、应用改善双同步。在建设上,根据道路结构的实际状况,分别制定横跨式、单挑式、顺向设和左侧设等不同的龙门架形式,不仅不损坏道路结构,也不影响设置效果,还能够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设施,巧设布施。此外,交警还可通过传输载体,将龙门架LED 文字内容在现场或后台予以同时调整和发布,手段更灵活;在应用上,龙门架LED 可以发布有关交通出行、交通信息、安全警示、预警预告等服务类文字,同时遇有前方道路发生交通事件,通过文字发布可以提前诱导和管控路口。综合提升就是将路口从严管向巧管转变、从不变向应变转变、从静态向动态转变。

猜你喜欢

管区勤务机动车
国产690TT合金U形管弯管区性能测定
由一起厂内机动车事故引发的思考
关于消防救援队伍拓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勤务的思考
行政包干制:乡镇“管区”治理的逻辑与机制
探析智慧交通在交管“情指勤督一体化”勤务改革中的应用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弱定义Agent的补充勤务维修行为建模
机动车维修企业诚信缺失解决之道
日本为争钓鱼岛备14艘驱逐舰 一旦有事快速驰援
东北抗日联军的后方勤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