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三大病害的综合防治
2014-08-15刘丽君
刘丽君
(河北省平乡县农业局,平乡 054500)
大白菜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遭受各种微生物的侵害,给白菜生产带来不同程度地损失。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是白菜的三大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可造成大白菜减产,品质低劣,减产10%-15%,严重者绝收。因此,及时有效地防治三大病害是获得白菜优质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1 白菜三大病害的症状
1.1 白菜病毒病
1.1.1 症状
白菜病毒病也叫孤丁病、抽风病,总之是畸形。该病发生于7叶期,幼苗的真叶最初成名脉状,且叶片出现花叶,即浓、浅绿相间,严重时病叶皱缩,质脆,扭曲畸形,株型矮化,停止生长,不包心,根系紊乱不发新根,变褐,维管束系统坏死。晚期发病的虽可包心但不实,内部叶片上有灰褐色的坏死斑,这种病株不耐贮藏。
1.1.2 发病条件
苗期易发生病毒病;高温干旱易发生病毒病,土温升高加重病情发展,降雨日数长,雨量不足,这种天气一旦放晴气温升高,病毒病就会暴发;重茬地病重;不同品种抗性有差异,青帮束心抗病;播种过早病重;蚜虫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途径。
1.2 白菜霜霉病
1.2.1 症状
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幼苗期白菜叶正面无明显症状,只是稍微有点变色,叶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特别是子叶上长了霜霉状物后很快干枯。成株期,白菜从外部老叶开始,发病叶正面形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黄褐色病斑,受叶面限制,叶背面病斑处产生白色霜霉状物,重时叶片枯死不包心。
1.2.1 发病条件
与年份有密切关系。一般田间相对湿度在70%~80%,气温18~20℃时很容易形成病斑,凡是某些年份连阴天多,连续降雨多,雾露多一旦放晴病害严重;播种过早,莲座期遇雨,过密、连茬易发病。
1.3 白菜软腐病
1.3.1 症状
明显的感病阶段在包心期,发病初期的外叶中午萎蔫,早晚恢复,以后逐渐失去恢复能力,叶球外露,称为脱帮,严重的结球小,叶基部和根茎处腐烂变成灰黄粘稠物臭气四溢,叶球易倒落,称为 “烂疙瘩”。初发病时,叶帮基部或短缩茎上发生水渍状边缘不明显、不规则的斑,从四周向里发展。严重时整株腐烂,腐烂的病叶在晴暖干燥的环境下可失水变成薄纸状。
1.3.2 发病条件
品种间抗性有差异,束心直筒菜抗病;有明显的阶段抗病性,包心期前抗病,包心期后感病;3~36℃都易发病,所以低温多雨和高温高湿都易发病;有伤口易感病,自然裂口是细菌最易侵入的门户,久旱遇雨自然裂口多,后期白菜腐烂病重,小高垄栽培的软腐病轻。
2 白菜三大病害的综合防治
各种病害的病原不同,它们有独立性,由于前一病害的发生,影响后两种病害的轻重,所以又有相关性,因此既要考虑其独立性又要考虑其相关性,对其进行综合防治。
2.1 选用抗病丰产品种,克服品种单一化
现在白菜品种很多,总体上讲束心菜比包心菜抗病,高桩的比矮桩的抗病,可选用义和秋、秦杂2号、金秋68、秋冠、秋抗、抗病北京3号等优质、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
2.2 加强栽培管理
(1)适期播种:避开高温干旱、蚜虫高峰,播种期与产量、发病轻重均有关系。适期晚播,有利于防治病毒病,避开幼苗期干旱和蚜虫的两次高峰,减轻霜霉病发生,对软腐病防治也有作用,使包心期与雨季错开。播种过早或过晚对防病、丰产不利。河北中南部在立秋后3天播种。
(2)精细整地,高垄栽培:播种前土地一定要整平,不平整的地容易造成上水头干旱、下水头涝,因而容易发生病毒病和软腐病。高垄栽培有利于通风透光和排水,可防止和减轻软腐病的发生。一般要求垄高15~20cm,垄宽 25~30cm。
(3)提倡套作和合理轮作:与高秆作物 (高粱、玉米)套作防病毒病,与麦类、豆类轮作减少霜霉病发生,不和茄科、瓜类间作、轮作,以辣茬为前茬好。
(4)清除病残株:拔除病株。
3 白菜三大病害的药剂防治
3.1 病毒病
治蚜防蚜是关键,药剂防蚜可用10%吡虫啉1 000倍液,5%啶虫咪500倍液,或抗蚜威50%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2 霜霉病
可选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氟吗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疫清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
3.3 软腐病
首先应喷药防治虫害,其次拔除病株,病穴撒上石灰,严重地块用药剂防治,播种前可用 “丰灵”50~100g拌白菜籽150g后播种,发病初期喷洒 “丰灵”2%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600倍、88%水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注意交替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