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痘的诊治

2014-08-15王彦梅

中兽医学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痘疹鸡痘痘病毒

王彦梅

(河北省新乐市农业畜牧局,050700)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发的鸡的一种缓慢传播、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日龄、各品种的鸡均易感,但以雏鸡和幼鸡尤为多发,常引起雏鸡的大批死亡,特别是在规模化、集约化和高密度饲养的情况下易造成大面积流行。鸡群营养不良,鸡舍拥挤、潮湿、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可诱发或加重流行。鸡痘病毒感染鸡后可引起肉鸡的增重缓慢和产蛋鸡产蛋量下降,病鸡死后剖检可见在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生有痘疹,在口腔和咽喉处的呼吸道粘膜上形成白色的结节。该病可与传染性鼻炎、葡萄球菌感染等疾病并发,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病原抵抗力

鸡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为单分子线状双股DNA 有囊膜病毒,该病毒对各种环境都具有很强的耐受力,-15 ℃下保存多年仍有致病性,在1 %甲酚或1:1000 福尔马林中可存活9 天,对乙醚也有较强的抵抗力。1 %的NaOH 溶液可使其灭活。该病毒能在鸡胚中增殖,最终在绒尿膜上形成白色痘疱。

2.流行特点

鸡痘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尤以夏秋季最为严重。以鸡、鸽最为易感,且不论何种年龄和品种的鸡都可感染,而鸭、鹅的易感性较低。患病鸡之间因互啄而引起皮肤伤口的感染。病鸡破溃和脱落的痘痴是散布病毒的主要媒介。此外,蚊、蜱、虱等体表寄生虫及吸血昆虫也是病毒传播的媒介,这也是夏季鸡痘高发的主要原因。鸡群过分拥挤、鸡舍阴暗潮湿、通风不良以及鸡的营养不良等,均可促使本病发生或加重病情。由于痘痂破溃增加了感染几率,故而本病易发生继发感染,其中尤以鸡痘继发葡萄球菌感染最为常见和严重。

3.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鸡痘的潜伏期约为4 d~6d,但也有2 w 后才出现症状的病例。根据病鸡症状、病变的发生情况和发生的具体部位不同,鸡痘可分为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三种病型,此外还偶见败血症病型。

(1)皮肤型:皮肤型鸡痘主要是皮肤和毛囊的病变,在皮肤,鸡冠、肉髯、眼睑和喙角等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处均可见到突出于皮肤的结节病灶,有时也可见于腿、爪和泄殖腔的周围。最初在病灶处出现一种灰色麸皮样的覆盖物,并迅速出现小的结节,颜色由灰色转为黄色,此后结节逐渐增大,呈干硬的凹凸不平状,并突出于皮肤表面,此后破溃出血,经2~3 周上皮层褪化脱落,结痂部位留有疤痕。病鸡病情严重时可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等全身症状,尤以幼雏表现明显,甚至可引起死亡,产蛋鸡产蛋下降。

(2)黏膜型(白喉型):白喉性鸡痘又称湿痘,病初常可见病鸡流涕,之后会出现流泪、眼部肿胀、眼睑内有干酪样分泌物;有的病鸡呼吸困难,张口呼吸;有的病鸡在口腔、舌头有黄白色溃疮等症状。部分鸡在食道或气管等黏膜表层出现急性炎症,并形成白色不透明的纤维蛋白状的坏死性痂膜,揭去痂膜可见出血糜烂性炎症,随着病程延长,结节增大堵塞咽喉可引起呼吸困难,堵塞食道则影响采食,故而该型可引起雏鸡大批死亡和产蛋鸡产蛋量下降。

(3)混合型:在同一鸡群中,有的鸡全身皮肤的毛囊出现痘疹,有的鸡则是喉头出现黏膜痘性结痂,有的鸡两者兼有。本病型通常在夏秋季侵袭成年鸡及育成鸡,发病后通常病程可持续2~4 周,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会造成数周产蛋率下降。

(4)败血型:在发病鸡群中,个别鸡无明显的痘疹,只是表现为下痢、消瘦、精神沉郁,并逐渐衰竭而死。此外,有个别病鸡有时也表现为急性死亡,死后剖检可见内脏器官萎缩,肠黏膜脱落,若继发网状内皮组织感染,则可见腺胃肿大,肌胃角质膜糜烂、增厚。

4.诊断

皮肤型和混合型鸡痘根据皮肤表面出现痘疹的典型症状即可确诊。单纯的黏膜型或眼肿大者,诊断较为困难,可采用病料接种鸡胚或人工感染健康鸡的方法进行诊断,此外亦可结合实验室诊断进行确诊。

4.1 鸡胚接种 常用鸡胚尿囊膜途径(CAM)接种10~12 日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来进行鸡痘病毒的分离和增殖,通常每胚0.1 mL~0.2 mL。接种的鸡胚在37 ℃孵育5 d~7 d 后可见尿囊膜明显增厚、肿胀,还会呈现典型的弥漫性致密增生性痘斑,病毒接种鸡胚尿囊膜3 d~5 d 后病毒效价达到高峰,第6 d 绒毛尿囊膜上产生致密、坚实的病灶,病灶呈灰白色,厚约5 mm,并有一个中央坏死区。

4.2 人工感染易感鸡 取病料(一般用痘疹或其内容物或口腔中的荚膜)制成1:5 或1:10 悬液,加青霉素、链霉素(或卡那霉素)各1000单位,室温下进行2 h、低速离心沉淀,取上清液接种易感鸡。此外也可涂擦在划破冠部、拔毛的腿部毛囊上,如果病料中有病毒存在,一周左右即可在羽毛根部出现典型的皮肤痘疹症状。

5 防治措施

5.1 疫苗预防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疫苗主要有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鸽痘苗或鸡痘基因工程疫苗。接种疫苗多采用翼翅刺种法,10~20日龄首免,90~110 日龄第二次免疫,刺种后7 d~10 d 观察刺种部位有无痘痴出现,以确定免疫效果。生产中可以使用连续注射器翼部内侧无血管处皮下注射0.1 mL 疫苗,方法简单确切。

5.2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鸡舍的通风、改善卫生条件;夏秋季节注意灭蚊,门窗加防蚊设施;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以提高鸡群的抵抗力。

5.3 治疗本病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方法。通常采用一些对症疗法以减轻症状、防止破溃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进而促进鸡群的尽早痊愈。

5.3.1 皮肤上的痘痂,一般不作治疗,必要的时候可以用清洁的镊子小心剥离痘痂,并在伤口上擦涂碘酒、红汞或紫药水消毒,以防止伤口破溃感染化脓。对白喉型鸡痘,应用摄子剥掉口腔黏膜的痂膜,在用1 %的高锰酸钾冲洗后,再用碘甘油或氯霉素、鱼肝油涂擦剥掉痂膜的伤口,防止采食过程中继发感染。病鸡眼部如果发生肿胀,但眼球尚无组织病变,功能尚为健全,可将眼部蓄积的干酪样蓄积物排出,然后用2 %硼酸溶液或1 %高锰酸钾冲洗干净,再滴入5 %蛋白银溶液。剥下的痂膜、痘痂或干酪样物都应采取焚烧等无害化方式处理,严禁随处丢弃,防止病毒散播。

5.3.2 紧急接种 鸡群发生鸡痘后,也可视鸡的日龄紧急接种新城疫I 系或新城疫IV 系疫苗,以干扰鸡痘病毒的扩散,达到控制鸡痘的目的。

5.3.3 发生鸡痘后,由于痘疹的出现和破溃,鸡群极易继发其他微生物的感染,其中尤以葡萄球菌感染最为常见,影响也最为恶劣,鸡群常因鸡痘破溃继发葡萄球菌感染而出现大量死亡。所以,大群鸡发生鸡痘后,应使用广谱抗生素如0.005 %环丙沙星或培福沙星、恩诺沙星或0.1 %的氯霉素饮水灌服或拌料饲喂,连用5 d~7 d,以防止发生葡萄球菌的继发感染。

猜你喜欢

痘疹鸡痘痘病毒
叶天士治疗小儿痘疹经验探析❋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疡医大全》治疗痘疹内服方药规律研究*
浅析秋冬季鸡痘的预防及控制
鼠痘
皮肤型鸡痘诊断与治疗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谈秋冬季鸡痘的预防与控制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