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4-08-15李芳
李 芳
(云南蒙自市文澜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661199)
奶牛胎衣不下也称胎衣滞留,是指奶牛产后12 小时内胎衣不能自行脱落称为胎衣不下。奶牛胎衣不下已成为影响奶牛繁殖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奶牛常见的一种产科疾病,常引起奶牛的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等,影响母牛正常发情,并且难以受孕,其产奶量也会大大降低,不但降低了奶牛的经济效益,甚至还可能导致败血症的发生,危及奶牛生命安全。为探讨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原因,作者在2005 年~2013 年9 年间,通过对蒙自市某一奶牛养殖户的10 多头分娩母牛的跟踪调查和治疗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在治疗的9 例胎衣不下病例中,有1 例进行手术剥离治愈;有4 例采用药物治疗,3 d~5 d 后胎衣排出;另4 例采用保守疗法,取得较好效果,一般3 d~6 d 胎衣完全排出。现将本人对奶牛胎衣不下的治疗效果和采取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1、发病原因
奶牛胎衣不下,多与母牛体质状况差,代谢、营养、生殖内分泌激素紊乱,异常分娩,双胎或胎儿过大以及怀孕期胎盘发生炎症等因素有关。奶牛的胎盘属于子叶型胎盘,其镶嵌紧密,不易因子宫收缩而迅速脱落,此为胎衣不下的内在因素。因奶牛子宫平滑肌收缩无力或迟缓,而造成胎衣不下是外在因素。1.1 产后子宫收缩无力:奶牛在怀孕中后期,由于日粮单一,缺乏无机盐、微量元素和某些维生素,或日粮中钙、镁、磷比例不当,或因营养过剩或过低而使动物过胖或过瘦、运动不足等,都可使母畜虚弱和子宫驰缓。难产、双胎及胎儿过大,使子宫过度持久扩张也可能继发产后子宫收缩无力。难产后的子宫平滑肌过度疲劳,以及雌激素不足等,都可导致产后子宫收缩无力,继而引起胎衣不下。
1.2 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粘连:母畜在怀孕中,由于子宫内膜或胎膜发生炎症,如布氏杆菌病等,可使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之间的正常联系受到破坏,而发生粘连,即使产后子宫收缩剧烈,胎衣也不易脱离。
1.3 环境应激分娩:孕牛在生产时,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而引起应缴反应,如低气压、高温等,抑制了子宫平滑肌的正常收缩,从而造成难产及胎衣不下。
2、症状
2.1 全部胎衣不下:可见病牛不断做努责排尿状,阴门外悬垂少量的暗红色胎儿胎盘,手入产道可摸到大部分胎衣仍滞留在阴道及子宫内,并且胎衣与子宫内膜子叶粘连扣紧。1 d~2 d 后,随胎衣腐败分解发出特殊的腐败臭味,并有红褐色的恶臭黏液和胎衣碎块从子宫排出。5 d 后胎衣还未排出者,出现食欲废等全身症状。2.2 部分胎衣不下:多数病牛为部分胎衣不下,临床可见部分胎衣脱垂于阴门之外,初期奶牛无严重的全身症状,食欲正常、泌乳正常,仅见拱背、举尾及努责、做排尿状,4 d~5 d 后,当腐败产物分解吸收后,可见奶牛体温升高,脉搏增数,反刍及食欲减退或停止,前胃弛缓,泌乳减少或停止。
3、防制措施
据对蒙自市某一奶牛养殖户的跟踪调查,2005 年~2013年九年间,该户养殖的10 多头奶牛分娩72 胎次,其中有63 胎次4 h~12 h 内胎衣顺利排出,有9 例发生胎衣不下(1 例为胎衣完全不下,8 例为部分胎衣不下),发病率达12.5 %,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9 例胎衣不下病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使发病率有所降低。
3.1 加强奶牛产前、产后的饲养管理。根据奶牛的各个时期,饲喂配比合理的日粮,注意钙、镁、磷比例及维生素A、D、E 和无机盐的补充;怀孕后期应适当减少奶牛精料及粗纤维的供给,酌情增加青饲料;增加妊娠后期奶牛的运动时间及光照,以增强其体质,减少奶牛难产的发生。
3.2 合理计划配种时间,避开炎热季节产犊。因夏季天气炎热气温高,奶牛采食量减少,易造成产前营养不良,导致产后宫缩无力,从而引起胎衣滞留情况的发生。
3.3 做好布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子宫内膜炎等疾病的防治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注射疫苗,防止疫病的发生,加强奶牛产后的饲养管理,防止因子宫内膜炎而引起胎盘粘连,导致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生。
3.4 母牛分娩时应保持周围干燥、清洁卫生和安静的环境,以免产生应激,防止或减少胎衣不下的发生。
3.5 母牛产后半小时内喂给盐水麸皮汤,1 小时内对乳房进行热敷、按摩并进行初次挤乳。
4.治疗
4.1 手术剥离:主要用于胎衣完全不下者,是用手指将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分离的一种方法,是为防止胎衣腐败而引起母牛子宫炎和败血症的重要治疗手段。胎盘剥离宜在产后18 h~36 h内进行。若剥离过早,由于母子胎盘结合紧密,剥离时母畜因疼痛而强烈努责,而易损伤子宫造成较多出血;过迟,由于胎衣分解,胎儿胎盘绒毛断离,易造成残留,继发子宫内膜炎或败血症。剥离时应先用手掏尽直肠中积粪,再用0.1 %高锰酸钾液清洗外阴,然后用左手握住外露的胎衣,右手顺阴道伸入子宫内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之间,进行剥离,至胎儿胎盘被分离一半时,用拇、食、中指握住胎衣,轻轻一拉,即可完整地剥离下来。如黏连较紧,必须慢慢剥离,力求完整取出胎衣。剥离完成后,应连续五天用土霉素2 g~3 g 加生理盐水200 mL 注入宫内,或用磺胺噻唑10 g,磺胺增效剂1 g,呋喃西林1 g 混合装入胶囊放入宫内,防止感染。
4.2 药物治疗。促进子宫收缩,加速胎衣排出:适用于部分胎衣不下者。母牛产后10 h 胎衣仍不下者,(1)可静注10 %葡萄糖500 mL 及5 %葡萄糖酸钙300 mL,补充体力,再肌注垂体后叶素100 单位以促进子宫收缩,排出胎衣;(2)补气、活血、祛淤的中药方剂:益母草24 g 当归24 g 川芎24 g 熟地50 g 赤芍18 g 大黄9 g 黄芩24 g 莪术18 g 炮姜12 g 党参30 g 黄芪30 g 红花30 g 三棱18 g 升麻24 g 甘草15 g。
4.3 保守治疗:适用于部分胎衣不下者,加强饲养管理,每天用活血化淤的红花100 g 煎汤灌服,促进恶露和腐败胎衣的排出,同时隔天用0.01 %高锰酸钾液进行阴道冲洗,向子宫内投入广谱抗生素、磺胺类药等,直至胎衣完全排出。
5、讨论
在作者治愈的9 例奶牛胎衣不下病例中,1 例采取手术剥离、4例药物治疗、4 例保守疗法均收到了不同的治疗效果,而从治疗效果看,手术剥离的1 例,因剥离造成了子宫内膜的损伤,此后该头母牛表现出发情迟缓,产后150 d 后才发情,且不易受孕,经续配3 个情期以上才怀孕;药物治疗的4 例,3d~5d 后胎衣排出;采用保守疗法的4 例,也取得较好效果,一般3d~6d 胎衣即可完全排出,且无临床症状,食欲正常,产后70d~100 d均已发情。因此,奶牛胎衣不下的治疗,一般情况下应采取保守疗法或药物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采用手术剥离法治疗,以免造成了子宫内膜的损伤,影响母牛发情受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