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病的防治措施探讨
2014-08-15崔金鑫
崔金鑫
(张家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15600)
持续高热是猪高热病的主要病症,可达41-42℃,少数病猪可达43℃;病猪可伴有食欲降低、精神不佳、皮肤潮红等,嗜睡、大便呈球状、小便赤黄且量少;病猪有程度不同的淋巴结肿胀,少数病例出现呕吐、咳嗽、呼吸急促和气喘等。该病病程约20d,病猪后期口吐白沫,因衰竭死亡。猪高热病病因及综合防治是以下研究的重点。
1.猪高热病病因
1.1 直接原因
病原入侵是引起猪高热病的直接原因,主要病原有猪瘟病毒、寄生虫、霉形体、链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
1.2 诱发原因
1.2.1 病死猪未规范处理。部分养殖户未对病死猪进行规范处理,导致病原体在养殖场内传播;对潜伏感染生猪进行长途运输,导致病原体在运输过程中传播。
1.2.2 免疫效果差。很多养殖户开展免疫工作时未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或未按相关规定科学保存疫苗,导致猪群形成免疫抑制或疫苗失效,免疫效果较差。
1.2.3 饲喂饲料发生霉变。猪饲料在运输及长期储存过程中,霉菌生长易产生毒素,猪只摄入后形成免疫抑制,影响免疫效果。
1.2.4 管理不当。养殖户未做好对生猪的饲养管理工作,管理水平较差,饲养环境卫生较差,部分养殖场内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较高,未做好保暖降温工作,易引起猪群应激,导致抵抗力下降。
2.如何防治猪高热病
2.1 积极预防
2.1.1 加强饲养管理。推进标准化、规范化饲养方式。若养殖场规模较大,应采取封闭式管理,根据场内情况及疫病情况建立防疫制度,并规定饲养工作严格按照防疫制度进行,饲养密度应合理,饲养环境必须保持卫生。若养殖场规模较小,或为散养户,则应对现有饲养条件及环境进行改善,保持环境卫生,做好消毒、降温保暖、驱虫、通风等工作,为猪群创造一个良好、洁净的生长环境。保证饮食及饮水干净,饲料中适当加入微量元素、保健液及维生素等,提高猪只抵抗能力。饮水中可加入阿莫西林,共5d;饲料中可加入圆环病毒康,共7d,也可加入清瘟败毒散[1]。
2.1.2 做好消毒工作。该病主要为病毒、细菌、寄生虫和支原体等继发感染及混合感染引起,因此,必须做好场地及猪舍打扫工作,每日一次,对地面进行彻底冲洗,保持地面干净;使用消毒液对场内地面及圈舍进行喷雾消毒;消灭蝇、蚊、虫等,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坚持无害化原则对粪便进行处理。通过消毒工作减少病原数量,降低病原对猪群造成的感染几率。消毒时使用的消毒剂,应具有较强抗病毒性,且对猪群刺激较小,可使用过氧乙酸(0.1-0.2%)、石灰乳(20%)、强力消毒灵(0.5%)。
2.1.3 严格检疫监督。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生猪屠宰检疫及产地检疫的监督力度,规定屠宰生猪进场时必须有检疫合格证,杜绝病猪及其产品流通,禁止宰杀可疑病猪或病死猪。作为相关监督机构,应加大检查力度,与其他部门联合展开突击检查行动,重点检查动物产品冷库及加工场所,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包括病死猪及其产品加工、经营、屠宰及储藏等。
2.1.4 加强科学免疫。养殖户必须重视科学免疫,认识到科学免疫对疫病预防及控制的重要性,加强免疫注射,包括猪链球菌疫苗、猪瘟疫苗等,提高猪群抵抗力及免疫水平。对于场内新购进生猪,应及时做好补免工作,提高免疫效果。
3.有效治疗
3.1 对生猪异常表现及症状做好密切观察,一旦出现疑似伪狂犬病和猪瘟等疫病,则立即对猪群进行紧急接种,避免疫情扩散,减轻疫病损害。
3.2 生猪发病后,需在兽医指导下对其进行治疗,治疗以用药为主。方案一:药物选择安乃近(用量0.2ml/kg)和青霉素(用量8万单位/kg),混合后给予生猪注射,共3d,每日3 次[2]。方案二:药物选择黄芪多糖(用量0.3ml/kg)、硫酸庆大霉素(用量2-4mg/kg)和柴胡注射液(0.2ml/kg),混合后给予生猪注射,共3d,每日3 次。方案三:药物选择柴胡注射液(用量0.2ml/kg)、头孢金品(用量5g/100kg)和清开灵(用量0.2ml/kg),混合后给予生猪注射,共3d,每日3 次。方案四:药物选择长效磺胺6甲氧嘧啶(浓度10%,用量0.5ml/kg),共3d,每日1-2 次。
4.结束语
病原入侵是导致猪高热病的直接原因,病死猪未规范处理、免疫效果差、霉变饲料、管理不当等因素均可诱发疫病。应加强对疫病病因的深入研究及正确认识,从根本上做好综合防治,有效降低疫病发生率,减轻疫病危害。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和文献,对猪高热病防治进行研讨,供学者参考。
[1] 邵伟民.猪高热病的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06:124.
[2] 丁宜春,曹莉.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J].当代畜牧,2014,2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