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禽免疫过程中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4-08-15王秀芝符汉玲
王秀芝,符汉玲
(1.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37200;2.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开通镇畜牧站,137000)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家禽传染病、降低家禽死亡率的主要措施。但在接种疫苗过程中,由于受到疫苗质量、接种时间、免疫接种技术及家禽有机体健康状况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一些家禽在免疫接种后出现症状轻重不等的免疫副反应。本文分析了家禽免疫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供广大家禽养殖户和免疫接种人员参考。
1 家禽免疫副反应的症状
免疫副反应是指动物接种疫苗后,在产生有益免疫反应同时或之后出现的因疫苗质量、动物健康状态等因素引起的有损于机体的不良反应。免疫副反应根据引起家禽症状的轻重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2 种。一般反应是由生物制品本身特性引起的,家禽主要表现为呼吸加快、体温升高、倦怠、食欲减少和生产性能下降等症状,此反应不会引起不可恢复的组织器官损害或功能障碍,一般不需处理,1~3 天后症状会自然消失。异常反应较一般反应发生的概率低,但症状较严重,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采食减少,鼻腔出血,抽搐,条件性致病菌感染,甚至引发死亡,异常反应需要药物治疗才能恢复,救治费用较高。
2 免疫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2.1 疫苗选择不当。目前,市场上禽用疫苗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养殖户如购买超过有效期的疫苗、时用含高浓度消毒药的自来水;稀释液的量偏大;疫苗稀释时混有配伍禁忌的药物或其他疫苗或染料。二是不同疫苗同时使用。不同疫苗同时或以相同途径接种,有些疫苗在体内会相互干扰,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防疫人员接种疫苗时为了减少操作次数,图方便,将几种疫苗同时给家禽注射。如将新城疫疫苗、禽流感疫苗同时注射,不仅降低预防接种效果,还会使家禽免疫副反应加剧。三是随意增减疫苗剂量。有的接种人员随意减少和增大注射剂量。接种疫苗后,免疫员没有进行观察,或出现了副反应不处理,从而导致副反应加重,最终造成动物死亡。四是注射器使用消毒不当。注射器在使用时,如果内部有化学消毒剂残存,注射器针头不及时更换,注射部位不消毒等可能出现带毒感染,甚至导致疫情暴发。
预防措施:免疫人员要严格按照生物制品的使用方法进行免疫。疫苗稀释要使用专用稀释额或生理盐水,摇动小瓶至疫苗完全溶解后使用。注射器在使用前要煮沸20 min 或高压灭菌,使用连续注射器时,必须更换消毒针头。注射器械使用后必须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晾干后保存。免疫注射时要求正确操作,剂量准确,疫苗稀释后必须保证12 h 内用完,免疫后观察5~10 min,对个别家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者,要及时用抗过敏药物、强心药等药物对症治疗。接种后,要向群众说明加强饲养管理,使动物机体产生较好的免疫力,减少接种后的副反应。
2.4 禽舍管理存在不足。饲养管理水平低下;禽舍卫生环境不良;家禽的营养状况差,饲料营养不平衡,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低,微量元素硒、锌、电解质等或某些维生素过高或缺乏,易造成免疫效果不佳;饮水免疫时,饮水槽不净或消毒不当,造成疫苗污染。
预防对策:在预防接种同时,必须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家食体质,提高抗病力。疫苗接种前后要使用消毒药、抗细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及免疫抑制剂;可在接种前后3 天内,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E 或在饲料中加入利血平等抗应激药物,增强免疫效果。还要保证饲料蛋白质含量充足,尤其是注意一些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矿物质的添加。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C 和维生素E 等免疫促进剂,可以保护家禽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增加机体抗应激能力。铁、锌和硒等微量元素能维护免疫器官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保持舍内定期消毒、通风良好、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饲养密度合理,勤换垫料,对孵化器、出雏器、饲养用具及环境进行定期消毒,防止污染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及其他病菌。保持禽舍内外的安静,减少家禽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