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及提高生产性能的研究进展

2014-08-15葛国君蒋兆春

中兽医学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产奶量隐性乳房

杨 蕾,葛国君,刘 泉,蒋兆春

(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212400;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南京孝陵卫210014)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的三大疾病之一。全球奶牛饲养数2.3亿头,产奶7.7亿吨。据世界乳业协会统计,全世界乳房炎的发生率在50%,国外乳房炎的发生率在25%~60%,我国在20%~70%。其中临床型乳房炎发生率在5%~10%,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在20%~60%[1,2]。奶牛乳房炎发生后,由于乳腺分泌细胞损伤和破坏,从而引起泌乳障碍;由于乳房炎的发生,乳房的血管扩张及渗透压的改变,血管中的白细胞和蛋白等渗出进入乳腺泡,致使乳的成分发生变化。乳糖、乳脂、非脂固体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酸度下降。其中临床型乳房炎乳汁中的乳糖、乳脂、钙的含量分别下降47.8%、73.3%、56.6%[3];乳汁中体细胞数增高,乳汁变味,出现不良滋味和气味。隐性乳房炎乳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改变:乳蛋白、脂肪、维生素含量分别下降10%左右[4]。乳房炎改变牛奶成分对乳制品的质量也有影响。乳房炎乳食用对人体健康有害。综上,据估计,全世界因患乳房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350亿美元,美国因乳房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30亿美元,我国的经济损失约150~450亿元[5]。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乳品加工企业严格限制原料奶中抗生素残留,于是人们对乳房炎的防治方面在中兽药和“无抗”药物方面研究,以替代抗生素类药物。应用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正日益被国内外专家所关注,这也是一门热门研究课题。现将近年来应用中草药防治乳房炎和提高生产性能的研究概述如下。

1 中草药治疗乳房炎研究

1.1 公英散加味治疗临床型乳房炎:据高纯一报道,蒲公英80g、连翘60g、金银花30g、银花藤100g、丝瓜络30g、木芙蓉40g,如乳房有肿块加皂刺、黄柏各30g;如乳房增生,硬块不消,可加昆布、海藻、七叶一枝花各30g,一般用药3~5剂,外敷苦参浸泡、煎煮液洗敷乳房。应用上述方法治疗临床型乳房炎286例,治愈率92%[6]。

1.2 据莫跃建报道,瓜蒌、金银花、蒲公英、大青叶各60g,虎杖、桃仁、王不留行、黄芩、黄柏、木通、木香、党参各40 g,甘草30 g。1剂/d,连用5~7剂。根据临床症状随症加减。外用:芭蕉根500~1000 g(捣汁),冰片7 g,二药混合外敷乳房。用上述方法治疗临床型乳房炎62例,有效58例,治愈54例,治愈率87.5%。

1.3 据叶秀娟报道,用公英乳康涂膜剂(金华市大康动物保健公司出品),5 g/mL,用本剂25mL均匀地涂抹在患病乳房上,3~5分钟成膜,挤奶或第2次用药前将膜撕下。每天早晚各1次,连用3~5d为一个疗程。治疗临床型乳房炎,治愈率为65.7%(23/35),有效率88.6%(31/35)[7]。

1.4 据贾丽萍报道,蒲公英散治疗隐性乳房炎:蒲公英100 g,全瓜蒌、金银花、连翘、当归、川芎、乳香、没药、生地、川断各30 g,红花25 g,甘草15 g。粉碎。同时设抗生素治疗组(对照组):氯唑西林钠混悬液、头孢噻呋冻干粉。试验牛90头,选用经检测均为“++”或以上患牛。每组30头。结果三个疗程后,对三组奶牛的治疗效果用乳腺炎诊断液(CMT)检测,并于第20d是否复发进行观察。蒲公英组、氯唑西林钠组和头孢噻呋钠组对奶牛乳房炎的治愈率分别是58.6%、38.2%、41.1%,有效率分别是90.2%、74.1%、85.5%,复发率分别是3.6%、12.8%、11.92%[8],可见蒲公英组的效果好于抗生素组。

1.5 据吴周良等报道,用凡士林药膏控制奶牛隐性乳房炎试验。试验药物:白凡士林,加入碘2‰,碘化钾1‰,柴胡(粉末)、金银花(粉末)、皂角粉各5‰,混合搅拌均匀。试验牛经检测均为隐性乳房炎,试验组96头,对照组(不用药)44头。方法在挤奶后5分钟内,对试验奶牛乳头涂抹凡士林膏,即将药膏加温至50℃使其溶化成液体,用药杯盛药膏,浸泡患病乳区,每天用药1~2次,用药30d、40d进行结果检测。对照组不用药。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组用药第30d,有52头转阴,转阴率为54.2(52/96)%,用药第40d时,有64头转阴,转阴率为66.7%(64/96),且无临床型乳房炎发生;用药第30d和40d时,病情加重的均为2头,加重率为2%。对照组在试验第30d和40d时,均无转阴牛只;病情加重的牛只分别是14头和23头,加重率分别为31.8%(14/44)和52.3%(23/44);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牛只分别为8头和12头,发病率分别为18.2%(8/44)和27.3%(12/44)。试验结果显示,该药膏可以有效控制隐性乳房炎的发展,阻止其向临床型乳房炎转变。而且随着用药时间延长,预防效果更加显著[9]。

1.6 据报道,兰州中兽医研究所应用荆防败毒散制成制剂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取得明显的效果,能有效控制奶牛乳房炎,降低体细胞数,改善奶品质,提高奶价。该产品已成为商品供奶牛生产中推广应用[10]。

1.7 据肖兵南等报道,用自制的“乳炎康”复方中药透皮搽剂对临床进行治疗试验。试验通过测定患病牛乳汁中的体细胞的降低幅度和提高产奶量来观察“乳炎康”复方中药透皮搽剂对隐性乳房炎的治疗作用。用药量为1次/d,搽患牛乳房基部,连续用药1周,第1次用药后15d,试验组牛乳中体细胞数明显下降,基本达到正常水平;对照组牛乳中体细胞数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与试验组相比,差异显著。通过对试验期间2组牛总产量测定,结果显示使用复方透皮剂产奶量提高4.4%~9.2%;而对照组产奶量下降4.2%~10.8%。复方透皮剂治疗临床型乳房炎患病牛18头,治愈16头,治愈率为88.9%。上述结果表明中药透皮疗法对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均有较好的疗效,同时提高生产性能[11]。

1.8 据戴鼎震等报道,用自拟“消炎增乳散”:蒲公英、连翘、金银花、当归、川芎、柴胡、木通、漏乳等中药组成方剂,药物用超微粉碎机粉碎后混与饲料中饲喂,试验前先预试投药一个星期,正式试验连续用药15d为一个疗程,必要时增加用药次数。用消炎增乳散治疗隐性乳房炎(“++”及以上)的效果:治疗69头,治愈和好转58头,有效率84%(58/69),其中治愈率75.4%(52/69),无效11头,占16%。在治愈和好转的牛只中乳房上硬性疙瘩、小肿块消除作用明显。隐性乳房炎治愈后40d的产奶量与试验前相比,产奶量提高16.20%[12]。

1.9 病例介绍:据李志华报道,1例慢性乳房炎病例,5岁,3胎,产后3个月发生急性乳房炎,先使用抗生素治疗,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但易复发,奶中仍有絮状物,奶色发暗,产奶量由日产68千克降至35千克,持续1个月未见好转。触诊乳房有少量鸽卵大肿块,体细胞数为190万/mL。后改用中药:金银花、蒲公英、黄芪各100 g,连翘60 g,黄连35 g,赤芍、白芷、皂角刺各45 g,加白酒250mL灌服。用药7d后乳房肿块消失,奶牛体细胞数下降至45万/mL,日产奶恢复到52千克,未见复发,治愈[13]。

2 中药治疗乳房炎药物残留试验

2.1 据周绪正等报道,用中药“乳源康”和青霉素治愈停药后的奶样,进行乳酸菌的发酵试验。结果“乳源康”治疗组在停药后第3d和第4d有90.9%和100%奶样可以进行乳酸菌发酵;青霉素组在停药后第7d和第8d有94.7%和100%的奶样可以进行乳酸菌的发酵。说明中药和抗生素在奶中分别在第3d、7d药物残留已基本代谢完;第4d和第8d达到正常牛奶饮用标准[14]。

2.2 据王义佳报道,中药治疗乳房炎时,对治愈牛的牛奶进行抗残检测,虽然检测试剂也起阳性反应,但时间极短,仅24h~48h。除此,正常乳区的牛奶完全可以不受用药和停药后72h限制。

目前,治疗奶牛乳房炎多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或化学药物,虽然疗效较好,但会导致患病乳区和正常乳区挤出的牛奶存在药物残留,这些牛奶都必须废弃,从而造成极大的浪费。即使经过3d~4d用药后,消除炎症,再经过72h后,用抗残检测试剂检测不到药物残留,牛奶中同样有残留。如果利用更精细的检测方法,个别泌乳牛停药20多天甚至40多天后仍可从奶中检测到残留药物[15]。

3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高产奶量的试验

3.1 温赟、王克刚报道,奶牛产后3天服用“四物汤”:当归、黄芪、熟地、白芍各50 g,研末。温水灌服,连用3剂;间隔7d后服用“通乳散”:当归、路路通、瓜蒌、王不留行各60 g,通草、木香、山甲珠各30 g,生延胡40 g,研末,白酒50mL为引,温水灌服,每天喂1剂,连用3剂。选用100头经产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头。试验组每头用中药6剂,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当年的实际泌乳时间、日产奶量、产后疾病数。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泌乳期延长21d,日均产奶量增加3.78千克,提高产奶量16.65%,产后疾病发病率降低21%[16]。

3.2 据穆淑琴等报道,选用围产期奶牛32头,按年龄、胎次、预产期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中药A、B、C组。方药:黄芪、党参、香附、白术、当归、川芎、熟地、路路通、王不留行、益母草。产前21d至产后21d,连续饲喂42d,添加量分别为50g/d、100g/d、150g/d。结果表明,中药处理的A、B、C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分别提高2.74千克、4.87千克、4.73千克,差异显著(P<0.05)[17]。表明复方中草药能显著提高产奶量。大量的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能够促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加强乳腺代谢活动,提高奶牛奶产量。

中兽医认为,“无血则乳无以生,无气则乳无以化”。对泌乳牛在产前产后,采用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生新、通经活络,调和脾胃的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具有明显的催乳作用。上述中药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能补充机体的营养,提高动物食欲,增强机体代谢和促进血液循环,抑制或消灭病原微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少乳房炎等疾病发生,从而提高泌乳机能。

4 结语

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了便于临床推广应用,进行了各种新剂型的探索性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试验中,有中药与抗生素治疗进行对比试验,中药组治疗效果好于抗生素组,主要是奶牛生产过程中,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了耐药菌、超级细菌出现,影响了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从中药的药残试验看,中药具有低残留、低毒,对奶牛生产比较安全:在奶牛围产期和产后奶牛的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药,试验表明可以提高产奶量,改善奶牛生产性能,提高牛奶产量和产后疾病减少。但从目前大量的试验报道看,多数研究属于探索性的研究,有些中药组试验效果不太稳定,需要多做重复试验,以取得较为稳定的效果,并进行推广应用。同时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在中草药剂型上应加强研究力度,研究出适合兽医临床应用的剂型,以利于推广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二十一世纪将是以生命科学为中心的时代,其倾向和趋势为回归自然,保护自然。在生命科学中,维护和保证人类健康,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作为主要内容。天然中草药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广泛应用,它将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医学,近年随着人民生活质量和消费者保护意识的增强,牛奶中抗生素、激素、农药残留以及细菌超标受到广泛关注。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加强中医药的研究和科技产品的开发,以便更好地用于奶牛生产,为生产安全优质的牛奶提供重要科技新产品、新技术,生产优质奶,让人民吃上放心奶。

[1]蒋兆春,汤春华主编.2010,奶牛健康养殖与疾病合理防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王根林,刘庆华,江风龙,等编著.2004,奶牛乳房炎及其控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3]赵兴绪主编.2007,奶牛乳房炎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

[4]陈永华,毛永江,常玲玲.中国荷斯坦奶牛初乳、常乳与乳房炎乳乳成分及理化性质比较[J].中国奶牛,2011(10):56-59.

[5]宋亚攀,杨利国.中国奶牛乳房炎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奶牛,2010(12):48-54.

[6]高纯一,丁营民,祁永峰,等.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乳房炎的疗效试验[C].中兽医现代化进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95-196.

[7] 叶秀娟.公英乳康涂膜剂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疗效观察[J].中兽医医学杂志.2006,(6):40-42.

[8]贾丽萍,郝卫芳.蒲公英与抗生素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比较试验[J].中国奶牛,2013(5):28-30.

[9]吴国良,刘自坛.用凡士林药膏控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试验研究[J].中国奶牛,2013(5):56-58.

[10]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药厂(2012兽药证字28008号).荆防败毒散专业解决隐性乳房炎疑难问题[J].中国奶牛,2014,3/4.

猜你喜欢

产奶量隐性乳房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荷斯坦牛产后前7 天日产奶量影响因素分析:南京地区牧场案例分析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冬季奶牛多产奶有啥法儿
荷斯坦牛各胎次产奶量规律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