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及防治

2014-08-15姜勇

中兽医学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活苗法氏囊周龄

姜勇

(天津市武清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武清区下朱庄街30170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较高。该病是对养鸡业危害最大的疾病种类之一,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因此对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 流行特点

自然条件下,此病主要发生于鸡,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在4~6月间为本病多发季节,禽舍内的一些昆虫如苍蝇、蚊子作为传播媒介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破伤皮肤和黏膜等途径传播此病,潜伏期很短,1~2日即可出现临床症状,传播快,发病后2~3日开始死亡,5~7日达到高峰,一周后鸡群迅速康复,死亡率高达30%~50%。有继发和并发感染时致死率可达80%左右。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发病时间不具有季节性,在易感鸡存在的情况下,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发病,且本病传播非常迅速,只要易感鸡与感染鸡接触就可能致病。本病传播途径广,病鸡或者带毒鸡的粪便、被其污染过的饲料、饮水、环境以及各种用具、人员等都会成为致病源。本病还可经蛋传递。

2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很短,易感鸡群在感染后2~3日即会出现临床症状。病初鸡有啄食自己肛门现象,随后出现羽毛松乱,缩颈呆立,不愿动,不饮不食,畏寒发抖。排白便或绿色有泡沫的稀便,污染肛门周围的羽毛。病鸡脱水,极度虚弱最后死亡。病鸡耐过后出现贫血、消瘦、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当本病与曲霉菌病等合并感染时,病鸡不仅病情加重、死亡率高,而且病程也长。

在易感鸡群中,本病往往突然发生,病鸡会有食欲减退,行走摇摆,颈部躯干震颤等典型症状,随着时间延长羽毛逐渐失去光泽,蓬松脱水,眼窝凹陷,最后极度衰竭而死。发病后1~2日病鸡死亡率明显增多且呈直线上升,5~7日达到死亡高峰,其后迅速下降。

3 病理变化

法氏囊肿胀、充血或出血性坏死性发炎,其黏膜多呈弥漫性潮红和出血性浸润;有时带微棕色,其上有干燥的出血物、部分纤维蛋白性覆盖物。

组织学检查,可见史丹纽氏滤泡萎缩,间质增生。每个滤泡的皮质变薄,淋巴细胞几乎被网状内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所取代,髓质呈网状,每个滤泡内均有大小不等的空泡变性。有的空泡内有玻璃性渗出物。结缔组织内可见许多伪嗜酸性白细胞浸润。整个BF腔内,积有大量坏死的淋巴细胞和炎性渗出物所形成的蜡样坏死物质。

此外,感染的病鸡由于失水,骨骼变淡;皮下以及胸肌、腿肌和翼肌的外肌束膜上小面积出血,心上、浆膜上和黏膜上出血,肾脏同于尿酸盐潴留而苍白肿胀,肝表面带黄色条纹,边缘常表现梗死。

4 预防措施

4.1 科学饲养管理 采用全进全出饲养体制,全价饲料。鸡舍换气良好,温度、湿度适宜,消除各种应激条件,提高机体免疫应答能力。对60日龄内的雏鸡最好实行隔离封闭饲养,杜绝传染来源。

4.2 加强消毒净化措施 进鸡前鸡舍(包括周围环境) 用消毒液喷洒→清扫→高压水冲洗→消毒液喷洒(几种消毒剂交替使用2-3遍) →干燥→甲醛熏蒸→封闭1~2周后换气再进鸡。饲养鸡期间,定期进行带鸡气雾消毒,可采用0.3%次氯酸钠或过氧乙酸等,按30~50m l/m3。

4.3 搞好免疫接种 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有灭活苗和活苗两类。灭活苗主要有组织灭活苗和油佐剂灭活苗,使用灭活苗对已接种活苗的鸡效果好,并使母源抗体保护雏鸡长达4~5周。疫苗接种途径有注射、滴鼻、点眼、饮水等多种免疫方法,可根据疫苗的种类、性质、鸡龄、饲养管理等情况进行具体选择。免疫程序的制定应根据琼脂扩散试验或ELISA方法对鸡群的母源抗体、免疫后抗体水平进行监测,以便选择合适的免疫时间。如用标准抗原作AGP测定母源抗体水平,若1日龄阳性率<80%,可在10~17日龄首免,若阳性率≥80%,应在7~10日龄再检测后确定首免日龄;若阳性率<50%时,就在14~21日龄首免,若≥50%,应在17~24日龄首免。如用间接ELISA测定抗体水平,雏鸡抵抗感染的母源抗体水平应为ET≥350。如果未做抗体水平检测,一般种鸡采用2周龄较大剂量中毒型弱毒疫苗首免,4~5周龄加强免疫一次,产蛋前(18~20周龄) 和38周龄时各注射油佐剂灭活苗一次,一般可保持较高的母源抗体水平。肉用雏鸡和蛋鸡视抗体水平多在2周龄和4~5周龄时进行两次弱毒苗免疫。

5 治疗方法

在发病早期,使用高免血清、高免卵黄抗体及中草药方剂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减轻病症,控制疫情。

5.1 抗血清的治疗 利用病愈鸡的血清(中和抗体价在1:1024~1:4096之间)或人工高免鸡的血清(中和抗体价在1:16000~32000),给刚发生法氏囊病的鸡注射0.1~0.2ml,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5.2 高免卵黄抗体 为了减少法氏囊病造成的大量鸡只死亡或保护雏鸡渡过生理性免疫缺陷期,可用高免疫蛋黄匀浆制剂给鸡注射,病鸡每只0.5~1.0ml,效果比较可靠,多用于该病高发日龄前后或发病早期。

采用高免蛋黄进行法氏囊病的紧急治疗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备卵黄抗体的母鸡多来自商品鸡,难免通过蛋黄液发生垂直传播、扩散疫病,尤其是禽白血病、减蛋综合症、鸡贫血病毒病、支原体、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造成严重后果;蛋黄中含有大量卵黄磷蛋白及脂肪等物质,注射后造成局部出血坏死,以及应激反应和过敏反应,注射蛋黄液后常造成新的死亡;维持周期一般10天左右,1~2次注射仍难保证渡过囊病易感期;蛋黄液中常含有囊病抗体以外的多种抗体,严重干扰预定的免疫程序,导致免疫失败;操作简陋,常混入杂菌,使蛋黄液变质。为此在制备过程中,卵黄液须进行彻底的灭活,无菌操作,不宜加过量的抗生素和防腐剂以免引起注射后大批鸡只死亡,运输和保存以4~8℃为宜,温度过高易变质等。

5.3 中草药方剂 ①党参、黄芪、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各30g,蒲公英40g,甘草(去皮)10g,蟾蜍1只(100g以上)。先将蟾蜍置于沙罐中,加水1.5kg,煎沸后,入其它7味药,文火煎沸,放冷取汁,供100只中雏1日3次用,药液可饮用或拌料,若制成粉末拌料,用量可酌减至1/2或1/3。治疗法氏囊病病鸡效果满意。

②板蓝根、紫草、茜草、甘草各50g,绿豆500g,水煎,取煎汁拌料喂服;或一煎拌饲料,二煎作饮服用;对重症鸡灌服,连用3天。

③金银花100g,连翘、茵陈、党参各50g,地丁、黄柏、黄芩、甘草各30g,艾叶40g,雄黄、黄连、黄药子、白药子、茯苓各20g,共为细末,混匀,按6%~8%拌入鸡饲料中,任其自由采食,少数病重不能采食者,可水煎取汁灌服,每次5~10ml;每日2次。一般用药后2~3天病鸡采食饮水恢复,停止死亡,渐而痊愈。

④穿心莲、甘草、吴茱萸、苦参、白芷、板蓝根、大黄共粉成细末,混匀。按0.75%混料,连喂3~5天,或将药物制成片剂,每千克体重2片(0.6g),维生素B110mg,每日2次,连用3~5天。

⑤黄芪、党参、金银花、冰片等,各药适量配制成散剂。治疗按每千克体重每天2g,拌料。病鸡不能采食者,用开水冲调成10%的浓度,再加5%葡萄糖,每次喂服4~6m l。每日2~3次,治疗3~4天。预防在3~6周龄易感期,每隔7~10天,或在转群、断喙等诱因存在时,按1~2%的比例拌料,服用2~3天。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效果显著。

⑥蒲公英 200g、大青叶200g、板蓝根200g、双花100g、黄芩100g、黄柏100g、甘草100g、藿香50g、生石膏50g。水煎2次,合并药汁得3000~5000m l,为300~500羽鸡一天用量,每日一剂,每鸡每天5~10ml,分4次灌服。连用3~4天。金蟾毒败每袋拌料100kg,为提高治疗效果,在选用以上治疗方法的同时,应给予辅助治疗和一些特殊管理。如给予口服补液盐,每100g加水6000ml溶化,让鸡自由饮用3天,可以缓解鸡群脱水及电解质平衡问题;或以0.1%~1%小苏打水饮用3天,可以保护肾脏;如有细菌感染,投服对症的抗菌素,但不能用磺胺类药物;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到15%左右,维持一周,可以保护肾脏,防止尿酸盐沉积。

[1]达来,刘连发,温双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中药治疗[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2):163.

[2]周兆炜,吴胜华,朱文明,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及防治[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7(6):107-108.

[3]谭中良.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29(2):126.

[4]张建国,孙魏,刘连发,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2):176-177.

[5]赵启韬,井庆川,吴洪涛,穆兴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制研究进展[J].山东家禽,2003(10):52-53.

[6]陈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1994(03):11-15.

猜你喜欢

活苗法氏囊周龄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疫苗不同免疫程序的效果评估
禽法氏囊发育与免疫功能研究新进展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肉鸡法氏囊病的诊断经验分析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猪伪狂犬病不同疫苗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分析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犬细小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效果观察